“朕记得昔日与太师有约定,务必要让万胜,还有朕的孩子,都脱离战乱之苦……可惜太师终究还是没有看到那一天啊。”
司马懿这才知道,天子是急于速定天下。但正是为了将来的速胜,所以现在才急不得。
司马懿只好继续劝谏:“待经营雒阳之后,让朝廷有了进攻中原的前垒,必然就可以一举击败袁绍与曹操,彻底光复北方!”
“至于现在,还请天子收拾心情,专心经营眼前,不要因急于求成而导致功亏一篑!”
慢,是为了快。
守,是为了胜。
经历了荆州战事的司马懿,对于兵法显然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所以司马懿才特意恳求天子,不要因为心急而坏了大事。
至少……司马懿不希望天子这个时候一时上头,直接领着雒阳的五千步骑冲到中原去……
“仲达放心,朕还没有到那般昏聩的地步。”
刘协看着周遭破败的环境:“只是听三老教诲,想起了太师罢了。”
“再想到朕的孩子即将也要出世,故此多少有些神伤。”
……
刘协收拾心情,给陕县三老留下了大量粮食、布匹后,依次又途经了渑池、义马、新安等县。
每途经一县,天子都效仿陕县的做法,给其留下粮食布匹,尽可能补偿这些雒阳百姓。
这些补偿加起来也已经是一笔巨款,但刘协却知道,这些对于已经完全失控的雒阳而言,基本就是杯水车薪。
现在的雒阳,就好像是一个破洞的陶罐。
无论刘协往里面加多少水,永远也填不满这个陶罐。
想要填满陶罐的唯一方式,就是将那个破洞给修补住。
也就是说,朝廷现在,至少要将雒阳的秩序恢复。
刘协来到雒阳后,随便在曾经的宫室中住下,便找来先行抵达此处的杨修、吕布等询问情况。
“情况不容乐观。”
杨修在洛阳的这段日子,竟显得憔悴了许多。
他朝着天子拱手:“据记载,洛阳一带的百姓本来是有二十万户,一百万人。”
“但现在,却是不足万户,顶多也就五万口人。而且大都已经遁入山林,落草为寇。”
从二十万户到不足万户。
从一百万人到五万口人。
仅仅从户籍来看,便知道雒阳的情况是怎样的触目惊心。
刘协听到这个数字后,也是一人枯坐了许久。
良久后,刘协才询问杨修:“德祖可有什么治理雒阳的思绪?”
太乱了。
雒阳现在,实在是太乱了。
官府组织,几乎为零。
周边县乡那几个零零散散的三老,显然也不足以将雒阳恢复稳定。
现在的雒阳,完全就是一块白地。便是朝廷想要去扶持,也不敢去触碰其的身子。害怕稍稍用力之后,就会将这残破不堪的雒阳彻底摔的粉碎。
“陛下。”
好在杨修在洛阳待了些时日,也算是有了些想法。
“还请陛下先从河东、关中调来大量钱粮,至少先救济那些自身困顿,却又不愿落草为寇的百姓。”
这世上,总有在危难之中还恪守操守的人。
总是有一些宁可饿死都不愿去当盗匪的百姓。
朝廷的当务之急,便是救济这些人。
因为无论如何,朝廷都不能让好人饿死。
“嗯,朕知道了。”
其实不用杨修提议,从刘协一路赶来雒阳的路上,他就已经发现了雒阳的物资极其匮乏,已经是让关中的贾诩和河东的钟繇迅速往洛阳方向调动钱粮。
“其次,还是要尽快设立官府,恢复秩序……”
说到这,杨修似是有些难堪,竟然直接跪倒在地。
“德祖这是做什么?”
杨修俯首垂地,恳求天子道:“朝廷要恢复秩序,必然要铲除雒阳周边群山中的盗匪。”
“但这些人,其实也是迫不得已,不得不落草为寇。”
“还望天子恩准,对这些盗匪以安抚为主,不要直接用上刀兵!”
杨修在雒阳待的时间最久,也最清楚雒阳的内情。
就比如他一开始前来碰上的那名百姓。
若非实在没了活路,又怎会前往邙山当中劫掠百姓呢?
虽然现在直接让吕布、张辽领兵前去剿匪对朝廷而言最为方便快捷。但杨修还是想为那些百姓求得一条活路,请求天子不要直接动用大军剿匪!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