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82章 卷四 小国寡民
贾诩:?
刘协:?
“朕……说的可有错误?文和为何这般模样?”
贾诩无奈:“陛下,朝廷哪里来的钱财去大量犒赏士卒?”
“安邑之战固然打的漂亮,也得到了袁绍丢下的不少辎重。但总归没有夺得府库、占得田地,陛下实在不能太过慷慨。”
安邑之战,总归是一场防御战。
即便战果喜人,俘虏了不少青壮,夺取了不少辎重;甚至直接维护了朝廷的稳定、天子的权威;将天下形势由关东诸侯“战略进攻”变成了“战略防御”,意义无比重大,但依然改变不了它是一场防御战场的本质。
而防御战争,就意味着没有多少油水。
刘协突然想起。
府兵制推行的契机,就是太师当年河东之战胜利后,朝廷给士卒发不出钱粮,就只能以土地“抵债”。
之后几场战役。
如金城战役夺取凉州。
子午谷奇袭进攻汉中。
偷渡阴平谋夺成都……
这些战争,都属于朝廷光复故土的战役,属于进攻性的战役。
而进攻性质的战役一旦取胜,就意味着拿下府库,占领地盘。如此就有了更多的钱粮,更多的土地去以战养战。
反之。
防御战争,即便打的这样漂亮,也终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不足以犒赏士卒。
……
贾诩看到刘协面色变得难看,还以为自己说的不合刘协心意,于是便赶紧朝着天子提议:“凉州之马政,河东之盐政,还有益州的蜀锦、铜铁、茶叶,都是暴利,若是天子急于犒赏士卒,不如加以重税,以补朝廷亏空。”
……
虽然刘协知道贾诩没有恶意,却也立刻否决了贾诩这“苦一苦百姓”的行径。
历来朝廷都是这般。
一缺钱便想着加税。
算赋、田租上不敢动手,就先在这些商税上动手。
等商税上搞不出钱财后,便将目标放在其他苛捐杂税上。
而等到苛捐杂税都满足不了朝廷的销之后,也终于只能饮鸩止渴,开始往算赋和田租上动手,坏了国家的根基。
如今大汉浴火重生,刘协却是想要改掉朝廷这个坏习惯。
“文和可知昔日昭帝始元六年发生了何事?”
贾诩思索一阵,却是想起那年确实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臣记得,那年孝昭皇帝举办了盐铁会议。”
“正是。”
盐铁会议!
当时的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
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经济政策。
其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
搞笑的是,明明是一群儒生,却用了法家的重本抑末的学说,认为官营工商业“非治国之本务”,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是“与商贾争市利”……
不过这帮贤良文学也不是纯打嘴炮。
他们手中,有着三个当时社会最为尖锐矛盾的问题,并以此为武器,朝着桑弘羊进攻。
这三个问题,即——
第一!
朝廷对盐铁的国营制度造成绝对垄断,价格昂贵,质量低劣,强买强卖,存在大量弊端。
第二!
官府强行收购粮食,建立储备,造成官商勾结、物价沸腾!
第三!
官府对盐铁食货的全面干预,形成了大量以国营为名,谋夺私利的权贵贪腐势力。
三把尖刀,样样锋利,直插桑弘羊的心窝!
而这三个问题,即便是桑弘羊也没有解决,不然当时的朝廷也不至于在盐铁会议之后就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
不过不能解决,不代表当时掌管着大汉经济命脉的桑弘羊就会坐以待毙。
他同样问了这些贤良文学三个问题——
其一!
“国家运转,总是需要财政开支,光靠着寻常田税无论如何都是不够的!若是国家不能施行专营制度谋夺利益,帝国的运转又该如何维持?”
其二!
“一旦遇到战争、天灾,需要进行额外的开支,国家的钱财要从哪来?”
其三!
“如果中央不将钱财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对地方形成压倒性的势力,万一地方势力起兵造反,中央又该如何?”
这便是著名的桑弘羊之问。
正如同桑弘羊没有解决贤良文学的三个问题一样,贤良文学同样也没有解决桑弘羊的问题。
贾诩听刘协突然提起此事,却不知天子是要做些什么。
岂料,刘协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贾诩——
“依文和看,你觉得两边谁说的有道理?”
贾诩为难的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陛下要听实话还是听假话?”“自然是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