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0章 卷四 我们还在
“陛下何意?”
徐荣不复之前的淡然,一手握住茶杯,仿佛随时准备暴起。
“若太师还在,吾必不会如此!”
刘协点头:“所以问题是出在朕身上。”
“朕在来时便想,朕与太师差在什么地方。”
“是行伍中最重要的公平吗?”
“朕提议授予士卒田地,组建府兵,又废除察举,兴办科举,怎么都觉得朕不是赏罚不公之人。”
徐荣此刻开口:“陛下公正,乃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既然不是公平,那就是能力的问题了。”
刘协排除掉一个错误选项,便锁定了另一个答案。
“徐将军以为,朕军略不足,所以不能够像太师一样百战百胜,率领诸君抵抗袁绍?”
听到天子这般,徐荣依旧摇头。
“末将虽一直奉命驻守函谷,却也听过天子的军略。”
“便是太师都说过天子在军法上已经出师,末将又怎么会怀疑天子的实力呢?”
“无论是金城之战、汉中之战,又或者是入蜀之战,都是神来之笔。即便将末将换上去,也绝不敢妄称能够取胜,能打的像天子一般漂亮。”
“若是末将怀疑天子的军略,那天下想必就没有称得上“知兵”之人了。”
这下轮到刘协奇怪起来。
“既不是担心朕赏罚不公,又不是担心朕军略不足,为何徐荣将军还有李傕、郭汜二位将军却不愿与朕一起,共同御敌。”
……
徐荣起身拱手,朝天子行礼。
“天子诚心相待,末将亦不愿欺瞒天子。”
“陛下虽为天子,可终究威望不足,根基不牢。”
“自古以来人君若是威望不足,便会大动干戈,以杀戮镇世。”
“孝武皇帝十六继位,不久便处死了外戚窦婴,逼死了自己的亲舅舅田蚡。”
“孝宣皇帝从民间继承大统,之后便诛杀大司马霍禹,废除霍皇后,亲自掌权。”
“孝和皇帝九岁登临帝位,十四岁时便已经迫不及待发动政变,捕杀亲族窦氏,继而亲政。”
……
“如今陛下聪慧胜过和帝,隐忍胜过宣帝,军略胜过武帝……末将实在不认为陛下会不懂得三位先帝的帝王心术!”
“眼下太师骤然离世,陛下若想要掌握军政大权,必然会杀鸡儆猴,以慑宵小!”
“几位西凉柱国当中,吕布、牛辅与陛下一向交好,张济更是因为之前董旻与陛下的恩怨才白捡了一个柱国将军之位,也会对陛下马首是瞻……”
“而李傕、郭汜二位将军毕竟西凉出身,天子为了安抚西凉士卒,也不会选择诛杀他二人……思来想去,只有我这个辽东人最适合成为陛下的刀下鬼。”
徐荣说到最后,已然是有了悲腔。
“便是野兽知道自己将死,也会忍不住殊死一搏,何况人呼?”
“故此,还望陛下明知末将心意,再不要诓骗末将了!”
……
刘协微微张开嘴巴。
他想过很多理由。
但偏偏没有想到,徐荣竟然顾虑到了这种地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徐荣正是熟知两汉四百年来的历史,知道一个急于稳固自己权柄的天子会做出什么来,所以才始终都不相信刘协。
按照帝王心术,刘协杀死徐荣,确实就是最优解。
不但震慑了宵小,还不至于对西凉军心产生过大的破坏。
牺牲一个辽东人,稳固整个西凉基本盘,这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所以徐荣才始终不愿相信天子,选择独自带兵驻扎。
……
“嘶——”
刘协此刻也犯了难。
若是徐荣贪财图利,对刘协反倒是一件好事。
但徐荣却已经从史书上了解到了兴替,对天子将要斩杀他的事情坚信不疑。
刘协便是说的再天乱坠,又如何能敌得过刘彻、刘洵、刘肇三位天子的亲身示范?
“刘氏天子,多刻薄寡恩啊。”
一代代刘氏天子埋下的雷,终于是在刘协身上轰然炸开。
之前董旻怀疑刘协便是如此。
现在徐荣怀疑刘协同样是如此。
他们都没有读心之术,只能是从史书上寻找兴替,来窥探自己的命运。
而一代代刘氏天子显然是将这条路给彻底堵死,留给后人一个丝毫没有安全感的答案。
故此,即便刘协此刻说的再多,却也终究无法挽回徐荣的心思。
“原来徐荣将军竟是担心这个。”
从历史知兴替,此事已然是根本无解。
徐荣再次拱手:“末将今日前来,也是想与陛下说明,末将绝非背主之臣。”
“若陛下有什么命令,臣也定当执行,绝不会忤逆陛下!”
说着,徐荣将怀中的帛书取出。
上面依旧一片空白。
“末将终究是陛下的臣子,不敢以臣令君。故此还望陛下收回诏书,予臣一条生路!”
刘协看了眼空白帛书,却是抬眼盯着徐荣:“徐将军方才说,愿意再听从朕的最后一道命令?”
“正是。”
“好。”
刘协十分果决:“既如此,不知徐将军能否在此地陪朕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