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2章 卷三 岂曰无衣
“臣说,暂时还是不要出兵。朝廷此时应当休养生息,不应强行出征,使得民生凋零。”
董卓又重复了一遍。
不过在说完这句话后,他深深叹了口气,好似瞬间苍老了许多。
“太师……何意?”
刘协做梦都没有想到,“休养生息”这四个字会从董卓口中说出。
所以,刘协以为一定是自己听错了!
“陛下,臣也知晓关中如今的情况,根本没有余力前去平定羌乱。若是贸然出兵,不但不能制敌,说不定反而还会拖垮朝廷。”
“如今关中四面皆敌,宁保根本,不能意气用事啊!”
刘协现在愈发不能理解董卓。
不过在看到董卓眼中的没落后,刘协就知道——
此乃谎言!
董卓怎么可能不想着给董旻报仇?
方才听到董旻遇难后的愤恨与杀意,那绝对不是虚假的。
之所以不愿出兵,必然是考虑到了更多的东西。
比如,今日在生祠中见到的那些不能果腹的百姓。
以及,渭阳君董白明年的婚礼与及笄之礼。
说的定,还有那个即将出世的孩子。
再或者,是董卓这一次自己的病情,让董卓自己也意识到自己老了……
“太师!”
刘协想清楚一切,并未顺从董卓的心意。
“太师难道忘记了董旻最后的遗言吗?”
“他在临死时都坚信太师会为他报仇,太师又怎能够无动于衷呢?”
“难道太师就真的不想将那些羌人犁庭扫穴,用他们的鲜血,来祭奠鄠侯吗?”
想!
怎么不想?
董卓恨不得现在就提刀上阵,往陇右而去,催动麾下铁骑搜山检海,将所有的羌人全都抓出来,一个一个排队腰斩!
但是……
“还望陛下以大局为重!不要轻言兵事!”
倒反天罡!
还是刘协和董卓。
还是关于要不要出兵。
二人此刻的观点,却全然颠倒。
唯一有所不同的便是,昔日董卓可能不大能理解刘协的隐忍,但现在刘协却能够理解董卓。
轻轻叹气。
刘协上前握住董卓的手。
“太师能够如此体恤百姓,朕十分欣慰。”
“如今的太师,果真与昔日的周公一般,能够仁物爱民。”
“但这一仗,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一旦凉州丢失,让南北胡人联通到一起,那才是真的心腹大患啊!”
不光是为了保证关中后方的安稳。
凉州一旦丢失,不但意味着羌人胡兵可以直接威胁关中,更意味着隔绝了几百年的东西胡人会再次联通到一起。
常人提起河西四郡构成的凉州,往往只能想到它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通道,有着进取西方的作用。
可实则,这条大汉伸出去的臂掖,还将河湟一带的胡人与河套一带的胡人彻底分开,防止他们重新整合,成为西面的一个巨无霸。
朝廷本就式微。
若是丢弃凉州,此消彼长之下,只怕大汉与异族的力量会愈发失衡。
万一羌人、氐人中提前涌现出一位苻坚那样的霸主,那对于现在的大汉朝廷而言,完全就是一场灾难!
所以刘协才说,一定要打!
对待袁绍,刘协可以忍耐。
虽然袁绍那家伙纯属不当人子……但毕竟还是大汉的士子,是诸夏的一员。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虽然同样是战争,但是对羌族用兵和对袁绍用兵,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董卓此刻好像有些被天子说服——
“可是陛下,如今关中天灾不断,哪还有余力征讨外国?”
昔日,刘协用来阻止董卓的原因,被现在的董卓拿来阻止刘协。
打?好!
那粮呢?
刘协深吸一口气:“朕现在想召来一人询问。”
“若是他说确实不能出兵,那朕便不再言语。”
“但他倘若说能够挤出粮食,那朕一定要去打这一仗!”
董卓神色古怪:“陛下总不能是要学良弼,在战前先询问筮人,令筮人占卜吧?”
“陛下,良弼就这个毛病最为烦人,可千万不要学他啊!”
董卓还以为刘协是要不问苍生问鬼神,赶紧阻止。
刘协自然不会将大汉的命运,百姓的生存交给什么鬼神。
他仰仗的,始终都是大汉的百姓,大汉的忠臣。
“召尚书郎荀彧入宫,朕有话要问他。”
……
荀彧此刻正在尚书台晕头转向的。
现在荀彧终于理解了荀攸之前为何要让自己小心防范贾诩。
自从那日天子走后,贾诩基本上就将政务全部丢给荀彧,自己倒是整日神龙见首不见尾,根本找不到踪迹。
故此,尚书台中还有人打趣,以后还是不要加贾诩为“贾令君”了,但不如改称荀彧为“荀令君”算了。
忙的脚不沾地时,荀彧忽闻天子召见,也是有些招架不住。
特别是在得知董卓也在时,更是令荀彧捏了一把汗,不知今日是有什么劫数等着自己。
不过在得知天子仅仅是询问自己能够出兵后,荀彧总算松了一口气。
当然,也仅仅是一口气。
这些天随着荀彧全面接手尚书台的政务,他对于关中此次的灾情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虽然贾诩在政务处理的细节中还存在不少瑕疵(在荀彧眼中),可在粮食储备这方面,却也能称得上一声尽善尽美了。
不但及时抢种蜀粟、菽这类作物,还与关东各方势力积极展开贸易,运来粮食填补朝廷的赤字。
在这样的天灾前,努力维持关中稳定,不至于让朝廷崩溃,已然是极为不易,哪还有多余的粮食让朝廷出去用兵?
……
不过就在荀彧想要开口回绝时,他却发现天子正用极其希冀的眼神注视着他。
“文若,凉州对朝廷极为重要!乃朝廷腰腹所在,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也一定要保住凉州啊!”
刘协当真是对荀彧充满了满满的期待!
王佐之才!
荀彧虽常常被后人比作“萧何”,可在史书上的荀彧,那在后勤保障方面,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丞相萧何为高祖刘邦筹措兵粮,好歹是有整个蜀地和汉中作为支撑,让高祖能够从关中一路席卷天下。
荀彧辅佐曹操时可没这么好的条件。
兖州、豫州。真正意义上的四战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