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凝视着那幅破损画卷,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熟悉感。 虽然从未见过画中之人,也看不清画中之人面貌,但这人给自己的感觉太过熟悉,就好像…… 好像娘亲一样! 沈离娇的目光在画中女子的眉眼间停留许久,越看越觉得那神韵与母亲如出一辙! 这画既然是娘亲给的,那画中之人肯定和娘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钱掌柜,我要怎么帮你?” 她虽爱画,却不擅临摹,不然她娘亲应该把这画给她才是。 见沈离娇松口,钱叔松了一口气,他指着画继续说: “沈小姐有所不知,这画中之人正是您的外祖母,虽然画破损严重,但依这宋公子所说,若能知晓画中之人眼睛是何模样,便能复刻此画。” 钱叔说完,心中忐忑不安。 想来,他一介商户,哪有资格目睹县主真容。 可为了临摹此画,他豁出去了。 “你的意思是,想让我娘亲自来鹤州一趟?” 沈离娇有些生气,她娘一向身子就弱,经不起长路奔波,这些年一直都在京城养着。 他爹担心母亲身体,甘愿受相思之苦也没让娘随他一道开鹤州。 如今这掌柜竟敢为了一幅画就想让她娘千里迢迢来此。 实在是胆大妄为! 察觉沈离娇动怒,宋应知赶紧上前替钱叔解释。 “沈小姐误会了,钱叔的意思是您是画中之人的外孙女,想必眼睛定然相似,因此,草民有个不情之请,还请沈小姐成全。” “你说。” 只要不是让母亲亲自来,其他一切好办。 事到如今,宋应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说: “敢问沈小姐,您的眼睛可与兄长相似?” “不像,我哥哥的眼睛长得像我爹,我的像我娘。” 沈离娇摇摇头,晃动的幅度轻轻带动纱帘摇曳,面容若隐若现。 宋应知赶紧低下头,问:“沈小姐有所不知,此画面容毁损严重,草民按着现存的残画只能临摹画中之人的六分神态,但若能看清眼睛,就有九分把握。” 闻言,沈离娇微微一愣,很快明白宋应知的意思。 “只看眼睛?” 宋应知回:“只看眼睛。” 帷帽下的人儿微微犹豫,想着这画上的人是自己的外婆,便轻轻点头,同意了二人的请求。 丫鬟见此,忙出声阻拦! “小姐!不可!若被大人知道了怎么办?” “只是看眼睛而已,我不露全貌就行了。” “这……”丫鬟听后些许犹豫,见宋应知只是个半大小子,自家小姐年岁也才十二,便默许了。 几人再次回到二楼雅间,沈离娇微微朝身后挥手,其余人皆恭敬退下,只留贴身丫鬟跟着。 面对宋应知与钱叔,沈离娇深吸一口气,缓缓伸出手,主动揭开帷帽纱帘一角。 察觉到对方的动作,宋应知轻轻说了句: “沈小姐,失礼了。” 说完,他抬起头,就见沈离娇的手指微微颤抖,似是十分紧张。 二人目光交汇的瞬间,沈离娇只觉自己的心陡然加速跳动,如同小鹿乱撞,仿佛要冲破胸膛。 她望着宋应知那深邃的眼眸,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宋应知很有分寸,只一眼就很快把头低了回去。 “多谢沈小姐,这幅画卷,草民已有把握。” 直到宋应知那温润的声音响起,沈离娇才如梦初醒,惊觉自己竟走了神,她脸上泛起一阵滚烫。 沈离娇慌乱地放下纱帘,假装淡定的说道: “钱掌柜,这画既是我母亲给的,那就等宋公子临摹好画后,便与另外那幅一道送来沈府吧。” 钱叔有些为难,毕竟这画,东家甚是在意,想必是要亲自交与沈离娇母亲的。 钱叔内心纠结,眼前的小丫头也不是他能得罪的起的。 无奈,他只好道了声“是!” 罢了,先稳住这小祖宗,等人走了,他再给东家修书一封,让东家自己定夺。 “既如此,那本小姐就先走了。” 听到此话,宋应知头与腰更低了些,“今日匪徒一事,草民在此谢过沈小姐。” “小事而已,若宋公子真心想谢我,那便把我要的那幅画送我如何?” 透过纱帘,沈离娇斜眼瞧了宋应知一眼,却见对方一个劲的低着头。 “自是可以!” …… 好一个呆子! 这么个愣木头,她刚才怎么还脸红慌乱? 沈离娇在心里骂了自己两句,便大步离开雅间。 直到外面的脚步声消失,宋应知才慢慢抬起头看向钱叔。 两人对视,皆是吐了口气。 “宗室的人,果然得罪不起啊!”钱叔苦笑。 “臭小子,今日之事绝不能让第四个人知道,明白不?!” 为了这画,他今日算是把命豁出去了! 虽然沈离娇只露了一双眼睛,但又岂会有人信? 一旦被人知道刺史大人的千金在字画铺私会男子,那他这条命算是到头了。 “钱叔放心,我定守口如瓶。” 宋应知知晓世家千金的闺誉比较重要,所以从对方出现,他一直都是低着头。 若不是为了给钱叔解围,他断不会如此鲁莽。 “天色不早了,钱叔,我先拿画回去,等两幅画作好,我一并送来。” 因为那四个匪徒一事,只怕张氏给他留的午饭,要回去当作晚饭吃了。 不过托刺史大人千金的福,他以后不用再担心这四人会对他的家人不利。 也算是解决了一大心事。 回到家后,宋应知一刻也没有耽搁。 吃完饭,他径直走向刚整理好的书房,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作画需要的颜料。 这次沈离娇帮他解决了这么大的隐患,为了感谢沈小姐,这画宋应知用了十成诚意。 一般的水彩画他画得太多,这次想画点不一样的。 花了一天的时间,宋应知跑遍全城才在城西一角买到松油和核桃油。 他打算画一幅油画版的海上遇险图,没有调和剂和稀释剂,宋应知便只能拿核桃油与松油来充当。 之后的时间里,他又花了一天的时间来调和颜料。 直到第三天,宋应知才开始下笔作画。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