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离君与钱叔在雅间等了许久,都不见人进来,不得已,钱叔只好出来寻人。 却只听伙计说人早就走了,就留了一堆行李在字画铺里。 钱叔听后气得直抚额头,这臭小子又在闹什么?! 对于钱叔的怒气,宋应知一无所知。 回到小院,宋应知先把怀里揣着的二百两银子拿出来放好。 自从二哥走后,他为了打听商船的消息,每隔七日便会作一幅画去字画铺。 一来二去,存了不少银子。 加上今日得的二百两,宋应知现在一共拥有二百二十六两银子。 这些银子,宋应知打算好好存起来,留作给姐姐的嫁妆。 过完年,宋大花就十三岁,已经到了相看人家的年纪。 每每想起这个,他心里满是担忧。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远在府城,若张氏真给姐姐订了婚约,他还真没办法。 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给姐姐存点嫁妆,让自己变强大,这样不管嫁过去的人家如何,姐姐都不需要仰仗夫君过活,也不会受婆家人的欺负。 这般想着,他觉得二百两好像太少了。 于是,原本打算钻被窝躺尸的宋应知,把银子藏好后又跑去书房开始作画。 屋外雪越下越大,屋内的人毫无知觉。 直至一幅画作好,宋应知打开房门,才发现院中积雪已到脚腕。 宋应知盯着积雪,眉头紧皱,他内心突然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这才两三天,雪就这么厚了? 太不正常了。 宋应知心里一合计,家里还有的米粮只够自己吃十天左右。 若是这雪一直下,外面的粮食运不进来,买不到粮食,他岂不是要饿死? 望着白茫茫的天空,宋应知忧心忡忡,他匆匆把门关上,趁着天还没黑,提着米袋跑了好几回粮铺,一共买了二百斤米。 又去菜市买了若干易存放的土豆、白菜、红薯、腊肉之类。 买的时候不觉着多,可等把所有东西都搬到柴房,宋应知才发现柴房都快满了。 这么多东西,起码得吃到明年夏天去…… 若是这场雪没下几天就停了,那他岂不是白忙活? 好在这些粮食放久了也不会坏,就算雪停了,他也没多损失。 见柴火也没多少,宋应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去买了许多木柴和木炭回来,有了吃穿保障,他总算安心。 接下来的日子,宋应知不是窝在床上取暖,就是去书房作画。 每隔一天,他就得清扫院内院外的积雪,不然隔上几日,院门都打不开。 随着年关将近,雪却一直未停,宋应知心中的担心成了真。 离过年还有十天时,街上行人无数,哭声闹声一片,街道上已无一家铺子开门。 不少人家中已无余粮,寻遍满大街都找不到一家还有粮食的粮铺! 见此情形,宋应知暗自庆幸自己当初的先见之明,早早储备了粮食。 为防止有人饿极了会找上门来,宋应知不仅给院门多加了两个木栓,还找了个木梯爬到院墙上,用积雪堆高院墙。 虽然这样做会让小院格外显眼,但他现在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半大少年,随便来个成年人就能抢走自己的粮食。 他不敢赌。 虽然工程量比较大,好在小院只是一个三合院,院墙只有一面。 第一天,他先把雪墙堆砌二十厘米左右,又去井中打水浇在雪墙上。 经过一晚上的冷冻,雪墙变得十分坚硬! 宋应知对自己的成果很满意,马不停蹄的继续用积雪又往上垒高数几十厘米。 每天垒一层,一直到院墙高度达到三米左右的时候,宋应知这才作罢。 看着眼前三米高的院墙,宋应知长舒一口气,虽说累得腰酸背痛,但心里踏实了许多。 自己安全后,宋应知开始担心宋童生一家和梁举人。 尤其是梁举人,他一个人住在私塾里,没人照顾,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办? 所幸这里离私塾并不远,趁着城中还未出现混乱,他得赶紧去私塾看看。 只是在打开院门后,宋应知看着路上那快要高过膝盖的积雪,迟疑了。 雪这么厚,他能走到私塾吗? 他抬眼看向四周,惊奇的发现这条街,家家户户都如他家一般,垒起了道道雪墙! 原来,自邻居发现宋应知开始堆雪墙后,有样学样的一起堆砌。 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整条街都垒起一道高高的雪墙。 整条街的人不再出来后,街上的雪自然也就没了人清扫。 无奈,宋应知只好把院门重新关好,等雪停了再做打算。 隔天一早,宋应知猛然被院外的嘈杂声吵醒,他窝在被褥里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院门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 宋应知吓了一跳,下意识地从床上爬起来,衣服都没来得及穿,他赶紧把卧房的门栓上木栓。 “砰砰砰!” 又是几声撞击。 “开门!快开门!有没有人在,救救我,我好饿!” 院外传来一道虚弱的声音。 宋应知不敢出声,默默拿起一根木棍坐回床上。 他现在太弱了,若对方存有害人之心,那他岂不是引狼入室? “砰砰砰!”撞击声还在继续。 “求求你了,我真的快饿死了,给点吃的吧……” 那道虚弱的呼救声又响起了,还带着一丝哭腔。 然而,不管对方怎么呼救,宋应知皆不做回应。 “他娘的!不是说读书人心肠最是善良吗?大哥,我们都叫了这么久了,怎么还没人来开门!” 听到这话,宋应知不由得开始紧张,院门外果然不止一个人。 这些人既然知道他是读书人,肯定也知道自己有多大,显然是有备而来。 他庆幸自己没有贸然开门,宋应知紧紧握着木棍,大气都不敢出,耳朵努力捕捉着外面的动静。 只听那个被称作大哥的人恶狠狠的说道:“他娘的!兄弟几个给我砸!” 话音刚落,外面突然响起“呯呯嘭嘭”的砍砸声。 “都给老子使点劲!前几日老子就注意到了,这小子来来回回跑了好几回粮铺,肯定买了不少粮食。” 众人听闻,砸得更使劲了! 再这样下去,院门迟早扛不住。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