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许大师亲自出门相迎,媒婆惊喜万分! 她赶忙扭着腰,快步向前,扯着大嗓门儿,笑着说道:“哎哟哟!怎的大师您还亲自出来迎接了,这可不合规矩哟。” 话虽这么说,可李媒婆嘴都快咧到耳根子去了,这主人家能亲自出来迎接,显然也是极为重视这宋家。 这桩亲啊,稳了! “李妈妈说笑了,我们许家算不得那大户人家,不必讲究这些规矩。” 许大师笑着解释,随即侧身将媒婆与宋家一行人引入宅内。 自踏入许宅开始,宋家一行人里便接二连三地传来惊叹之声。 “哇!这房子好大呀!” “这里边的家具,可真精美!!” “天哪!你们快瞧!那檐柱上怎还有花和鸟呢?!” 众人赶忙抬头,只见每根房柱上皆雕刻着花虫鸟兽,经过颜色的渲染后,显得活灵活现! 众人皆笑道:“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儿,这就是个木雕,哪能是活物?” 闹了笑话的那人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想了许久也想不出一句美好的夸赞词,只能干巴巴说道: “这许家可真是又大又好看!” 宋应明与宋应知听完,也跟着点头称是。 这许家虽只是一套二进院,可院内的每样物件皆是经过许大师精雕细琢打磨而成,入眼皆是珍品。 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山水屏风,件件栩栩如生,细腻入微,令人叹为观止。 不愧是从宫中出来的木匠大师。 就连挨着他一同走的二哥也忍不住,直接夸赞道: “啧啧啧!原以为咱大哥够厉害了,没想到他师傅才是真正的大师!” 自从大哥来许家学艺后,家里漂亮的物件越来越多,早已见怪不怪的宋应明也忍不住慨叹。 “咱大哥命也太好了!” 许氏乃独女,据说许大师为了不让亲戚们吃绝户,把能变卖的都卖了,换成银子,全部拿来给孙女做了嫁妆。 宋应天能娶到她,可真是撞了大运! 然而,宋应知却无丝毫羡慕之心。 身为许大师徒弟还娶人家独孙女,这半儿半赘的身份,哪有那么容易当的,呵呵…… 瞧着最前头那一脸春风得意、喜气洋洋的爹娘爷奶,宋应知内心一阵冷笑。 他们的宝贝长子都快被许家拐走做入赘女婿了,这四人还只顾着傻乐,等着数钱,还真当人家是蠢的,会带着无数金银嫁进宋家? 果不其然。 进了堂屋,两家人寒暄过后,许大师收起脸上的笑意,开门见山地对着宋老头说道: “亲家有所不知,我儿还在都城时便生了一场大病,导致下半身无法动弹,老夫这才带着一家人回到临芳县休养。” 宋老头赶紧点头应是,就听许大师继续说: “可这几年,他的身子越来越差,年后受了一场风寒,已是油尽灯枯,哪怕有人参吊着,顶多也就撑半个月……” 一听这话,众人脸色大变! 媒婆也颇为尴尬,她未曾料到还有这般变故。 宋老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许大师,那这婚事……” 一旦许氏父亲离世,只得等她三年后出孝才能完婚,三年后,虎子都二十了,这谁能等得起啊! 这般想着,宋家几人纷纷开始着急! 许大师不动声色的看着众人反应,直等众人急得团团转,一个个没了先前的冷静模样,才叹了口气继续往下说: “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夫自是痛苦万分,无心他事……可我儿就只留下这么一个女儿,若被他耽误了也不好……所以亲家,可否在半月内完婚?” 宋老头一听,面露难色。 半月内完婚太过仓促,此次下聘他们家下了血本,现在哪还有银子给俩孩子办婚事? 但看到许家满屋子的精致物件,又想到许家丰厚的嫁妆,心中不免动摇。 正犹豫时,又听许大师说道:“亲家放心,待孩子们成亲后,老夫便不再收取天儿每月学艺费用,还会给他们俩在前山村置办十亩水田,顺便买头牛,这样也能让你们少操劳几分。”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气。 若宋家真有了牛,往后犁地就不需要靠人力了,如此,就算再多上十亩地,他们家也种的完! 老周氏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见宋老头还在犹豫,生怕晚上一秒,牛就没了。 抄使了猛劲推了宋老头好几下。 见所有人都眼热的催他赶紧同意,宋老头心中各种不踏实,可最后还是耐不住牛的诱惑,点头了。 “成,那就半个月内把孩子们的婚事办了。” 两家一拍即合,一番商议过后,最终将婚事定在正月三十。 正事解决后,大家心中悬着的巨石总算安稳落下。 这会,许大师才有兴致问起宋应知,将众人打量一圈后,目光最终落在最年轻的两人身上。 许大师笑着开口,“天儿,这就是你两个弟弟吧?” 闻言,宋应天不紧不慢回道:“回师傅,正是!” 他接着向师傅介绍:“左边这位是二弟宋应明,右边是三弟宋应知。” 宋应天话音刚落,宋应知便带着宋应明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 “见过许爷爷。” 宋应明有样学样,也跟着行了一礼。 许大师捋捋胡须,微微点头,目光在宋应知身上多停留了片刻,似有深意。 “听说你今年已打算下场,可有把握?” 这老头在试探他? 宋应知谦逊地答道:“晚辈只是尽力一试,并无十足把握。” 这回答十分中肯。 许大师听完哈哈一笑,“老夫时常听天儿夸赞你在读书上颇有天赋,如今看来果然不错!” “原本打算在你高中后来个双喜临门,不曾想我儿会……唉!” 宋应知险些笑出声,这许大师的如意算盘都快打到他脸上了。 不仅想把宋应天拐去做赘婿,还想借着他考上童生的名头,给自己家门楣添彩。 宋家,还真是好哄骗呢,十亩水田,一头牛就被哄得晕头转向。 见宋应天脸上无半点惊讶之色,或许他是知道许大师的打算吧,也自愿留在许家。 能在短短几年就让宋应天有如此变化,看来,这许大师肯定功不可没。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