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尽管他暂时想不通皇帝亲征这里面的各种政治意义,但此刻他觉得夏侯淼说得对。
“夏侯卿,备驾吧。”
“臣,遵旨。”
....
在安排完曹启仪仗等诸多事宜后,夏侯淼回到府中向阿父汇报进展。
此番作为皇帝内侍,他不仅负责伴驾,同时还临时行相府参军事,一同随大军出镇邺城。
其实早在战前,夏侯献就对毋丘俭的实力做了评估。
首先,魏国在经过一次“相对详尽”的人口普查后得知,魏国倾国之力最多可调动5560万兵(包括军屯)。
这其中关中一带常驻兵力8万左右,凉州一带为了防止羌胡叛乱,也有常驻兵力2万。
单是一个西部战区就几乎抵得上蜀汉举国之兵,这也就是为什么自武侯之后,蜀汉历代执政者都不愿大肆兴兵,以举国之力来赌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
而在南线的荆州,原本只有襄樊一带的魏军便有89万的常驻兵力,在这几年不断扩张后,更是来到了恐怖的13万。
至于东线的扬州,那里靠近江东最核心的区域,早在曹休、满宠时期就常驻15万,现如今东线战事不多,有一定程度的裁减,再加上此前王司空送了一波,但尽管如此,也有10万可战之兵。
而作为魏国的核心,洛阳京畿之地,象征着魏国最强军队的洛阳中军,常备军力大约10万。
最后来说北疆。
自从柯比能死后,北方鲜卑诸部不成一体,故而北境的军事压力小了不少。
但尽管如此依旧要放重兵屯住。
因为胡人部落不像中原,他们很容易一下子就呼呼啦啦地拉出十万之众,虽然他们有的发根木棍就能称得上是“兵”了,但谁也不敢坐视胡人南下,肆意劫掠。
所以幽州军常备有6万兵力,且都是民风彪悍之辈,再加上当年夏侯献北征辽东后并未大肆杀戮,故而辽东的人口还保持在一个健康线上。
如果毋丘俭尽出幽州之兵,再请鲜卑助战,沿途再招降、吞并河北之兵,亦可成为坐拥10万大军的庞然大物。
因此,夏侯献相当重视。
此番大军出征,夏侯献命大将军秦朗留守洛阳,卫将军曹爽随军出征。
当然这并不是不想给秦朗立功的机会,也不是担心曹爽其人,而是因为辅政大臣不能全部出京,必须有人在内安定朝局。
对此秦朗表示理解,他本人对更进一步没那么多渴望,或者说他待着不动,便是对丞相最大的支持,日后坐等封赏就是。
六月十三,大军分别从小平津和孟津北渡黄河,来到河北便进入了河内郡的地界。
很快,大军行至沁水南岸,眼前一座小城映入眼帘。
车辇上的夏侯献望了一眼天边的落日,叫卫兵唤自己的长子来见他。
“大人。”夏侯淼骑马而来,拱手道。
“文浩。”夏侯献颔首,亲切地唤着长子的小字。
“淼”有水势浩大,广阔无际之意,故而取字“浩”。
至于为什么选“文”,其实一开始夏侯献是想选“子”字,毕竟“子”有谦退之意,常用于表字。
但父辈那一代几乎都是“子”字辈,比如曹子桓、曹子建、先父夏侯子林、亲叔父夏侯子江、夏侯子臧等。
故而弃之不用。
“文浩,传我令,叫大军于城外下营休整,你随为父进城。”
“诺。”
夏侯淼转身离去,走了两步又抬眼看了一眼那城楼,上面写着两个字——温县。喜欢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