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文磕着瓜子,喝着茶,日子过得惬意舒服,时不时还来几句话,噎噎赵大鹅,心情美滋滋。 “改天上集,买点年货了。我妈没啥钱了,愁。”周春文突然说道:“可能忙着攒钱,早晨吃饺子,酱油都没有了。” “早晨的饺子确实一般般。”赵大鹅喝了口热茶暖暖身子。“大姐,快中午了,咱们甭管别人吃不吃饭,咱家吃饭不?” “你屋里能吃的就只有瓜子了,要不我没事炒瓜子干啥?”周春文颇为无奈的说道。 又过了一会儿,周春文有些为难的说道:“大鹅,我感觉我过了年后没准就出门打工去了。” 赵大鹅愣住了:“你出门打工?谁要你呀?!” 周春文摇摇头,她也不知道。 不过看最近家里的情况,是要给周天富娶媳妇的,娶媳妇钱不够,就要一家老小想办法喽。 “我大姨父编的那些花篓,小搓子还不错。拿集上卖了,赚点。”赵大鹅建议道。 “哎呀,那玩意送礼白给行,买的话,谁花钱买那玩意。就算有人花钱买,也没几个。”周春文直接拒绝了:“会编花篓的人多了去了,没一个发家致富的,不行不行。” 周春文突然盯着赵大鹅问道:“大鹅,你们老赵家从南边过来,也有个几百年了吧。家里就没个什么传家宝啥的?你们祖辈就没留下个什么宝藏之类的?多了不用,有几箱子金银珠宝,咱俩是不是以后就吃香的喝辣的了!” 赵大鹅都被周春文的话给整懵了:“大姐,大白天的你做什么梦呢?我们老赵家祖辈那些人,要是有钱还闯关东过来?你想啥呢,那不得是穷的活不下去了,最后才背井离乡的。还几箱子金银珠宝……没有。你就是去山后把我们老赵家祖坟都刨了,也没有。我家祖上就没有当官的,根本不可能有钱呀。 至于传家宝这玩意,你瞧瞧我们老赵家这么多人吧。本家一共十二户,还有几户去了大林子闯生计去了。一家比一家困难,他们传家宝就是生儿子。生的多,都快活不下去了。还传家宝,你要说传家宝……好像……” 赵大鹅突然想起来点事。 “还真有。但是,是银大洋……不过我还不能说。一说那玩意就没了。最关键的是,那玩意……嗯嗯……换个话题。” 赵大鹅就是突然想起来,前世的时候,好像老宅拆那三间房子的时候,在墙壁夹缝里,发现了一些银元。 那会儿都是战乱年代,赵家为了避难,举家跑路了。 后来过了好几年才回来的。 应该是怕钱什么被人路上给抢了,就砌墙的时候,把银元藏墙里边了。但是有多少,赵大鹅也不知道。 而且不仅不知道有多少,赵大鹅还不知道具体在哪个位置。 前世,拆房子的是赵老三。 当时张翠兰闹的不行,非得盖新房子,之后分家就开始盖房子。拆房子的时候,确实发现有点钱。 不过这种事赵老三一概不承认。甚至赵廷绪也不承认。别的问的急了,便支支吾吾。 不过从前世的生活轨迹来看,赵铁刚那次拆老宅之后,不仅盖了新房,还套了院墙。转而立刻又盖了厢房,买了两头毛驴。 最关键的是后边,张翠兰的三个小舅子陆陆续续娶了老婆。 这件事就很怪异。 不过赵大鹅倒是也不是很惦记那点钱,顶多也就是点银元罢了。 总不能,祖上还埋了万八千的大洋吧。 也没听说过祖上怎么富裕过。 “大姐,做点饭吧。饿了,你炒个鸡蛋饼吧。”赵大鹅建议道。 “没有鸡蛋,没有面。我拿啥给你炒鸡蛋饼?”周春文一脸疑惑。 赵大鹅叹了口气:“算了,我去买几袋方便面去吧。小六子最近进了点方便面,特奶奶的,八毛钱一袋。这孙子,是真黑。我上次在集上买散的,才合两毛多,不到三毛钱。他竟然卖八毛钱一袋,他良心大大的坏了。” “人家不得挣点点呀,再说了,你买的是散的,自然便宜。他那个应该还有个包装厂家啥的,贵点也正常。”周春文也懒得做饭,主要是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仓房基本上啥也没有。那就只能吃方便面了。“给我带两袋辣条,我上次吃了一袋,那玩意真好吃。” “拉倒吧!大姐,辣条不卫生,对身体不好……” “切……你可没少吃。” 赵大鹅从仓房出来,发现老宅东屋还一堆人搁里边。赵大鹅皱眉不悦,刚要走,看见赵铁生向她走了过来。 “大鹅,吃饭不,我给你做点饭吃吧。”赵铁生说道。 赵大鹅都笑了:“哈哈。算了算了。” 赵铁生心情是好的,好歹是亲爹,看见闺女没吃饭,自然也有一些舍不得。不过赵大鹅是真不敢吃赵铁生做的饭。赵铁生本就做饭难吃的要死,况且家里也没有吃的。 “你也没吃呢吧,我去买方便面煮点吃。凑合凑合吧。” 赵铁生也没反对,赵大鹅便出了门,走了一阵,到了小六子那里,买了几包方便面,还有几包榨菜。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又买几根火腿肠和辣条。 虽然都是一些垃圾食品,不过在这个年代都算是稀罕物,平时很难吃到的。 之后赵大鹅回了家,周春文帮着煮方便面,还把榨菜也一并煮了,等熟了赵大鹅分了一些给赵铁生,自己和周春文一起吃饭。 吃完了东西,赵大鹅也舒服了很多。冬天冷,不吃东西,身体能量不足,便会更冷。 老宅其他人,倒是到了饭点,全部跑到了赵铁柱家,准备吃饭。 赵铁柱的老婆和儿子赵永涛叫苦不迭,平白无故的一上午基本没干活,还得吃饭,便做的饭菜也并不是很好。 等到了下午的时候。 赵大鹅对赵铁生说道:“爹,这个树是我卖的。钱,村里花的。现在这树就是别人家的了,咱们卖了八百块钱。还是打的白条……你如果喜欢干活,那你应该一会等树倒了,你砍点树枝,以后烧火用。但是你说你没事爬树,帮人家放树,是不是有点太多余了。有人说你好吗? 这活不是我的,也不是咱家的。咱们卖了。他们爱干不干,不干拉倒。大不了没人干活就耗着,看谁耗不起。他们讹来的发丧钱,自己还不动手,等着别人帮他放树,美的他们。” 赵铁生叹了口气:“唉。家里都有老人的,互相谅解谅解一下,也是好的。” “那也得分人呀。你万一摔着碰着,我不得花钱呀。”赵大鹅不满意的说道,“倒也不是说,啥都不帮。上树那个活,太危险,你就说你感冒了,到时候可别这么整了。那么高,都没人上,摔下来咋整。真是的……” 赵铁生并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去了老宅东屋了。 赵大鹅也不太想多说什么了。 下午的时候,大伙在赵铁柱家里吃了午饭,才慢慢吞吞的又来了赵大鹅家的后院,开始放树。 赵铁柱虽然也姓赵,但是早就是旁支了,他们本家的人少。反而赵大鹅本家的多。 这里的本家就指的是没有出五服的。而且范围其实很小了。单单指的是赵大鹅太爷那一辈,是亲兄弟的。不过这一支,就多达四五十户。而更亲近的自然说的是赵大鹅爷爷这辈的亲兄弟。指的是七家。这七家,只有十几户。 其中赵廷明是老大,老二去闯关东了,回来过。大家叫老二为关东客。老三英年早逝。老四就是上午和赵大鹅吵架的那个赵铁宗的父亲赵廷俊,人早就半身不遂了,估计没几年了。老五当初投军了,后来没了信,是死是活不知道,问过上边,给的是失踪。而且老五没有后人,只有一个衣冠冢。老六就是头两天赵大鹅去借荞麦的那家。 赵廷绪老七。 活是在赵大鹅家后院干活,赵大鹅知道恐怕也劝不了赵铁生,赵铁生不怕摔着,他就继续上吧。 赵大鹅就烧了开水,在旁边棚子,在里边放了茶壶茶水,别的没有。谁觉得冷,就进去喝杯热茶,不冷就算了。 后边放树还是相对来说,顺利的。起码,下午的时候,没人掉井里面去。 不过由于上午确实耽误了时间,而且为了怕压到赵廷绪的房子,所以下午活干的也不快。本身来说,冬天天气就特别短,四点多就天黑了,加上中午出来的也不是很早,一晃的功夫,也就放倒了一棵树而已。等到天黑了,第二棵树还没有动。 赵大鹅也不管这些,她就和周春文两个用小推车,把一些他觉得还行的树枝,粗一些的树枝,砍了装车,送到了周春文家里。来来回回,送了三趟。 到了大姨家里,赵大鹅把棉手闷子一扔,揉揉自己的小蛮腰:“腰疼……” 周春文白了赵大鹅一眼:“大鹅,我个人觉得,你现在有点胖的没有腰了。” “嘶……”赵大鹅不爽。 虽然她很小,但是对于周春文这种“恶毒”的言论,她十分不满。哪个女孩子会喜欢别人说自己没有腰呢?我吃你家大米饭了…… 过了片刻,赵大鹅坦然了。 算了,还真就吃人家大米饭了。 说就说吧,反正说不死人。 周春文把柴火堆在外边的柴火堆上,之后也跟着赵大鹅进了院子。 周春文小声说道:“大鹅,你信不,你二姐这两天可怪了。她头两天让laidai掏了之后,精神不太好了。整天说你大姨,不让她干活导致的。” “这确实有点精神不太好了,谁特么爱干活呀?!还有这种操作,说彼尔德不让她干活,导致她没事出门被狼掏了?”赵大鹅都有点不可置信了。“成,那咱俩今天就看着我二姐干活。省的她到时候再上山去浪。” 周春文也点点头。 这倒不是周春文搞事情,的的确确是周春红和程锦溪说了:就是因为你们都嫌弃我,说我结巴,导致我没活干,她也想为这个家发光发热,之后上山,被狼掏了……综上所述,怪程锦溪没让她干活…… 虽然周春红的这个怪法,怪让人意外的,但是赵大鹅正懒得干活。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进了屋,看见周春红趴在炕上养伤…… 其实也不应该说养伤,她趴炕上正在看书。 赵大鹅眉头一皱:“二姐,你识字吗?” 周春红愣了一会儿:“不……不……不……不识字。” “那你看书干啥?你也看不懂呀!”赵大鹅都觉得有点逗了。一个不识字的看书,多少有点滑稽。 当然了,这倒不是赵大鹅觉得周春红不怎么认识字,嘲笑她,而是周春红真心很搞笑。 周春红去读书过,但是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蹲级。 到了同届的上了六年级,周春红还在一年级。 后来就不念书了。 反正也不会…… 这时候,还没普及教育呢,别说是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小学,也并没有普及呢。 都是自愿的。 家里有条件,就去念书,没有条件,也有很多农村的孩子不去读书。 而且这个时代,其实学费还是很多的。毕竟拨下来没多少钱,学校的一切花费,都要靠学费。无论是教室,黑板什么的,甚至粉笔,都要省着用。 好多家庭重男轻女,就导致很多女孩子不读书。 当然了,男孩子也不好好读书。能上初中的就已经不太多了。至于考高中,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像赵大鹅所在的乡镇,三五百人的初中学生,一年能上高中的,不超过五六个。 整个喀县,一年高中录取的,也不过二百多人。完全和后世没法比。 这个时代读书,那才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周春红本来就笨了一些,加上又口吃严重,所以比较自卑的她,也就很内向。不会识字的问题,这个时代还不是很严重。很多人都不识字。 村里会组织一些扫盲班的,但是没几个人去。不识字,其实也并不影响特别大,反正大多数的人,也都在这个村子里,度过了一生,走不出去,就看不见外边的世界。 这个小世界,大家都不识字,就没有太多优劣了。 周春红想了想,把书给合上了:“我……我……我……看的……是……是……小人书。”喜欢重生九十年代小村庄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九十年代小村庄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