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也约了曹国公进城来休整一二吧,这城外扎营,怎么也没城里舒服。要是他乐意,我下厨招待一二?” 张欣见朱高炽应了去十七叔那边,又提议。 “那干脆晚上开个家宴好了。” 朱高炽懒得两头跑,一个是亲婶子,一个是亲表哥。 干脆就一锅烩,都来王府吃饭算了。 大家反正都是八竿子能打得到的亲戚。 “可以,我让人吩咐下去就是了。” 张欣点头应下。 等朱高炽离开以后,整个屋子安静下来。 张欣把自己的傻瓜印章找出来,又给自己狠狠的盖了几个。 傻,是天生的。 即便是岁月流逝,也不能给人把一个傻瓜变成聪明人。 幸好,燕王府的人都是聪明人。 ~~~~ 这场仗打到了这会,张欣已经可以确定。 上辈子,公爹跟京师这几个军方的人,没有提前接上头。 所以,虽然他们实际上各种送马送人头的,但仗还是打得很惊险。 在互相试探的过程中,好几次公爹都是死里逃生。 这辈子,从开局耿老爷子开始,这走向,很清奇。。。 耿老爷子打仗的地方选在了距离北平周边稍微远一些的地方,送完人头,拍拍屁股不带走一片衣袖。 李景隆接手带着大量的衣袖直奔北平来换班。 公爹跟上辈子一样,跑去宁王处了。 上辈子那会北平是真的没多少兵马在手,公爹留在北平固守就是死路一条,只有把宁王拿下,带着宁王的十万兵马才能破了朝廷这几十万大军的局。留了朱高炽跟婆婆还有她在北平完全是不得已,也是险中求胜。 这辈子公爹就是纯粹去救宁王,跟会和宁王的兵马。 北平周边,因着燕王府的威望,燕军在二十天内几乎将所有的地方兵不刃血的拿下了。 为了不虚耗兵力,李景隆的大军到的时候,北平周边的这些已经被公爹拿下的城池全部固守不出,任由李景隆率领大军长驱而入。 等南军在北平城外扎营安顿下来以后,通往京师的所有道路就全封上了。 抵达北平不等于要开始攻城,攻城前要做的事情多如牛毛。 就光是在城外重新组装攻城器材就起码要一个月。 探查敌情,排除埋伏之类的,全部都需要时间。 上辈子李景隆花了一个多月才真正开始攻城。 这辈子在整个武将领导层都知道自己来干嘛的情况下,攻城的准备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 反正整个燕地发生了什么,就是军中的文书提前下笔一写的事。 比如说——景隆进围北平,都督瞿能携二子攻张掖门,城垂破。燕贼拼死守城,未遂。 再比如说——骤寒,兵士不敌,病者半。 还有——十一月,燕贼水浇城墙,我军难以攀爬,攻城甚艰。 还有各种南军中某某某与某某某英勇作战,以身殉国。 北平城老幼妇孺齐上城墙之类的悲壮。 因为军中文官派系的人,除了“战死”就是“病死”,肚子里墨水不多临时顶替的文书们,战报写得有点潦草,朱高炽还拿回延德宫进行了各种润色。 最后朝廷会收到的消息里,有捷报,也有噩耗。 总之就是打得很艰难,伤亡很惨烈。 而事实上,北平城内城外一片热火朝天,伤亡确实很惨烈。 “你们今天吃啥?” “羊肉——” “我操,你们的伙食比我们还好!” “不服来战啊!” 两边的人,一个在城下,一个在城墙上,大家天天比的都是当天的伙食,私下城楼在城门口打架斗殴的事件层出不穷。 这会正是北平最好的季节,不热不冷,打完了架,两队人马顺便就组个局吃个烧烤。 和谐得不能再和谐了。 徐氏这次也不用上城墙,整个燕王府就朱高炽闲来没事牵着朱瞻基去晃一晃,顺便打着朱瞻基要吃的名义蹭个羊肉串吃一吃。 临走再交代一声天高气躁,记得熄灭炭火,慎防火灾。 不过,张欣不知道这次李景隆是不是也跟上辈子一样,要拖足两个月,等公爹从宁王那边回来才大败奔走济南。 李景隆在永乐朝虽然被公爹封了靖难功臣,最后也寿终正寝了,但风评确实也被他自己污得一塌糊涂。 按张欣这两辈子对比着来看,李景隆是个妙人。 妙不可言那种。 谁要真以为李景隆不会打仗,是个棒槌,那这么认为的人,才是真正的棒槌。 相反的,李景隆在自己没有确定自己立场的情况下,把整场大战的输赢的节点,跟朱允炆的心态拿捏得恰到好处。 按张欣推测,当年李景隆并没有很忠于朱允炆,也同样没有偏向公爹,只是站在了整个李家能不能全身而退的立场。 明朝的开国功臣善终的没几个,李家已经算是幸运的熬到了新帝登基。 现在新帝跟亲叔叔打架,他一个外人打生打死的,无论伤了哪一位,回头清算起来,帽子够他戴一万年。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李景隆一路打一路都在划水,更多的是两边不得罪的观望。 张欣后来看过一些史官的记载。 第一件就是那位李景隆麾下将领——瞿能差点攻破了张掖门,可李景隆下令撤回。 史官的解读是李景隆怕功劳被别人抢了。以及担心公爹没有离开,这城门破的容易恐有诈。 但李景隆作为三军主帅,哪里存在什么功劳被抢一说,下面的人的功劳本来就全是他这个主帅的。 公爹离开北平一事,斥候能不知道? 第二件就是公爹回转以后,张玉连破南军七营,朱高炽在城内也擂鼓呼应,南军军心大乱。 然后李景隆居然自个跑了,不顾南军正在攻城,带着亲卫跑了!!! 史官的评价是胆怯。这给人给马的不留余地的丝滑行为,能解读成胆怯,也是非常有才华的。 最妙的是,他都大败了,回了京师,朱允炆却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还觉得李景隆之所以会兵败,是因为权柄不够,各方人马不能严格执行军令。 因此,朱允炆赐李景隆“黄钺弓矢”,给了他“专征伐”之权。 在次年四月,李景隆和老将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人会师真定,合兵约六十万,进驻白沟河。 从十一月的大败到次年四月,整整五六个月的时间, 李景隆是怎么让朱允炆坚决信任他的能力,并继续委以重任的? 除了李景隆实在能言善辩,实在了解朱允炆。 除了朱允炆跟朱允炆身边的人脑残之外。 不可能有别的理由了。喜欢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