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 第二零八章 力挺徐天风

第二零八章 力挺徐天风(1 / 1)

陈兵甩脸而走,就是为了警告这些媒体,不要乱写,不要拿他和李超人的关系进行炒作。 李超人现在的人设,还打理的很不错,陈兵没有必要去公开与他产生冲突。 而且以李超人一直打造的人设,他也会摆出一副仁厚长者的样子,绝对不会跳出来指责,陈兵摘了他的桃子,不敬老尊贤。 以李超人的老道商业经验,肯定明白商场之上没有那么多的温良恭俭让,他自己想要压价,被陈兵半路杀出截了胡,也只能认了。 至于李超人内心里,会不会把陈兵在小本子上记一笔,陈兵根本不想去猜,也根本就不在乎。 陈兵嘴上说,李超人是尊敬的商业前辈,但背后捅刀子的时候,却是绝对不会手软。 这次陈兵抢先拿下香江电灯,可不仅仅是抢下一块资产那么简单,也是在有意对李超人的商业版图进行阻击。 李超人的主业是地产,香江电灯虽然是以电力供应为主业,但其实在地产商的角度来看,却有极高的价值。 香江电灯历史悠久,又曾长期被腐资控制的,因此拥有的不仅是电力工厂,而且在香江的很多核心地段都有土地物业,升值潜力极大。 历史上,李超人就是把这些低价购入的地产、物业,拿出来进行了翻建,并借此大发横财。 香江已经发展了百多年,核心地段的资产,早就已经被抢夺一空,港府每年能够拿出来招标的土地,大部分都已经是九龙等新后开发地区的了,很少有核心地段的资产了。 香江许多次老牌企业的并购,其实购买方看重的都不是这些企业主营业务,而是他们拥有的地产资产。李超人更是这种操作的高手。 李超人经营还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他极为重视公司的现金储备,这与其他地产商,尤其是内地的许多地产商高杠杆借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保持现金稳定,李超人的商业版图,不仅是以地产为核心,还投资了大量的电讯、水、电等基础公用事业,以及超市。 这些行业统一的特点,就是拥有庞大而稳定的现金流,这诸多稳定的现金流,就成为了李超人商业版图的后背资金池。 历史上,李超人投资公用事业,就是从收购香江电灯上开始的。 陈兵这次捅的一刀其实还只是开端,未来陈兵只要有机会,还会继续去抢夺李超人的那些现金业务。 陈兵没有兴趣去地产业里和李超人斗,那不是他擅长的地方,但陈兵现在的资产已经不输李超人太多了,完全可以去抢夺他的这些外围屏障产业。 如果未来真的能够把这些产业都抢下来,恐怕这个时空的历史上,就不会有李半城了,也许还会出来一个陈半城也说不定。 陈兵在机场接受了采访,但这只是临时性的安排,还很难满足媒体们的热情。陈兵回到公司以后,为了维持与媒体的良好关系,又安排了一次专门的联合采访,之后就躲在了英豪的总部园区里,等待这波风潮慢慢过去。 对陈兵和英豪的深入报道,只是这波风潮的主浪,在陈兵开始低调装死之后,媒体的热情也开始向余波发散。 英豪的其他核心股东,同样不可避免的,被这些媒体拿出来大肆的报道。 李世豪是陈兵之外,第二大的股东,又与陈兵是同学,是一起创立英豪的核心人物,自然也被媒体重点关注。 李世豪同样也是年轻一代中,成功人士的典型代表,何况李世豪又是真正的香江本地人,自身也没有什么黑料或花边,因此报道的也是极为正面的。 基本上就是将李世豪形容成了慧眼识珠型的人物,凭借过人的眼力,早早就看出了陈兵的不凡,出钱出力辅助陈兵创立了英豪,也使得自己的身家,超越家族的积累。 至于赵平,也同样被媒体全面的报道,从他早年在灯塔的经历,到黯然回转香江,再到入股英豪重新出发,最终有了如今的地位。 在华人文化里,老师给学生打工的事情不多见,但老师引导辅助学生成就一番事业,却是值得大肆报道的佳话了。 文人一只笔,就看怎么写。 老郭相声中的段子讲的好,“我要和你睡觉,这是流氓;我要和你一起起床,这就是徐志摩。” 陈、李、赵都算是英豪的创始人,也早就是媒体报道过的英豪三驾马车,现在英豪风头正盛,没人愿意得罪这三人,对三人的报道基本都不算出格。 但媒体很快注意到了,英豪居然还有一位个人股东,而且一直没有什么太强的存在感,就是在英豪内负责所有代工生产业务的徐天风。 徐天风居然持有英豪集团千分之五的股份,虽然比三驾马车的股份少了一个数量级,但以英豪50亿美元资产来计算,他持有的股份,也有2500万美金了,核港币已经接近2亿了,这又是一个亿万富豪。 徐天风可不是英豪的什么创始人,在加入英豪之前,他只是一家规模中等的电子代工企业的老板,一年也就是赚个百来万港币,在富豪多入牛毛的香江,这种小企业主,几乎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徐天风就是凭借这个不算大的电子厂,一转身并入了英豪,并拿到了千分之五英豪的股份,几年之间,跟随英豪身价上涨到了亿万富翁。 英豪的三个创始股东,媒体一般是不会轻易得罪的,但对于徐天风,媒体就没那么客气了,很快就有一种声音出来,评价徐天风完全是走了狗屎运,搭上了英豪这列财富快车。 在这种评价的同时,还隐隐的表示,英豪用千分之五的股份,去收购这么一家电子工厂,是一次小小的失误,被人白白拣了便宜。 这种论调一出,很有市场,许多人都酸溜溜的表示,徐天风根本就不值这个价,完全是拣到了皮夹子。 当然,也有财务专家站出来秀专业性。表示早期创业公司的估值并不是这么估的。 徐天风进入英豪的时候,英豪刚刚成立的时间还不到半年,徐天风用自己的工厂,换得英豪的那点股份,放在当时的时点上,是比较合理的。 媒体一向不喜欢一面倒的报道,那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对于英豪的报道热潮,经过一段时间,其实已经有了日渐冷却的趋势。 徐天风的争议,来的正当其时,可以有效的引起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 在媒体的有意推波助澜之下,两派观点开始在媒体上进行论战,也有效的吸引了不少吃瓜群众参与了进来,提高了媒体的收视率和报纸销量。 这个话题,能够一时之间成为热点,其实是媒体有意炒作的结果,这就和网络时代,那些媒体为了吸引流量,有意引战一样。 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件事本身,更看重的是这种论战能够带来的销量。 徐天风本人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了媒体的围堵,他干脆就躲去了特区的工厂,避开这个风头。 只可惜,徐天风躲起来,并不能让这个风潮马上停息,徐天风实际只是一个符号,他本身并不是媒体真正关注的重点。 许多媒体甚至开始采访起各路工商管理的专家学者教授,就是要借着这个话题,来一波吃个饱。 那些专家、学者、教授,平常能够在大众面前露脸的机会原本不多,这下算逮到机会了,不少人顺水推舟的跳了出来,大秀存在感。 这种话题谈论起来,很多时候都是在鸡同鸭讲,自己抱着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进行输出,在反驳对方时,最常用的招数就是断章取义。 所以根本不可能吵出真正的结果来,只有吵累了,看热闹的也看够了,才会慢慢消散。 本来英豪这一段时间,已经基本上不再接受采访了,媒体也没有想让英豪出面做出什么正面回应。 却没想到陈兵主动约了媒体,做了一篇专访,亲自为徐天风站台。 明报与英豪一向关系比较良好,陈兵不想自己的言论被断章取义,就找了明报来做这篇深度的专访。 陈兵呱啦呱啦与记者讲了一堆,为徐天风站台的意味十分明显,陈兵的专访,主要就是表达了几点内容。 第一,英豪从设立之时,就预留出了10%的期权池,用来吸引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徐天风获得的这千分之五的股权,就是从这个期权池来的,并不是由其他几个股东自己的股份中,拿出来给徐天风的。 这个股权池不是摆设,也不是画大饼,是实实在在要向英豪的核心员工,进行股权激励的。徐天风不过是第一个获得这个股权的核心高管而已。 早在1983年初,英豪就已经拿出了1%的股份,开始了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而等到这一期股权激励分配完成,英豪还会继续拿出股份来,进行第二期的股权激励。 第二,徐天风进入英豪的时点是1981年,英豪刚刚成立半年,当时英豪的市场已经打开,最重要的阶段性目标,就是快速补强自身的生产能力,形成稳定完整的公司架构,才会用并购的方式,将徐氏电子收归英豪。 第三,也是陈兵最想表达的,徐天风值这个价。即使用现在英豪50亿美元资产来作为衡量基础,徐天风拿到的收益也是与他的贡献成正比的。 借着第三点,陈兵大谈了一顿生产的重要性,并很明确的提到,英豪虽然是一个科技型企业,但首先是一个生产性企业,是以生产为根基的。 徐天风作为英豪生产管理的负责人,是英豪能够快速崛起,大赚特赚的重要功臣,也是英豪能够保持竞争力的基石般人物。 陈兵的这段专访发表之后,其实并没有把那些反对的声音压制下来,甚至不少人还想跳出来,拉着陈兵也论战一番,但陈兵却再也不肯作出更多的正面回应了。 陈兵之所以要做这一段专访,目的并不是要压制媒体上的反对声音,证明自己当初给徐天风这么多的股份,是多么的正确。 他这番话语,更多的是对英豪公司内部说的。外界的纷扰,不可避免的也会影响到英豪的内部,英豪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对徐天风酸溜溜的声音。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兵这次出来为徐天风站台,要压制的就是内部的这种声音,明确表示对徐天风,以及徐天风统领的生产系管理人员的支持。 陈兵前世是做产业调研的,调研了大量的企业,但也发现很多的企业,在企业激励方面,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 对于那种能够短期带来巨大收益增长的项目,很多老板是很愿意大方给予奖励的,但对于那些需要长期坚持,但能够带来的只是稳定回报的项目,就很容易选择性忽视了。 这种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即使很多人知道这样并不合理,但各种惯性使然,却一直在沿着这个思路运行着企业。 很多企业,不肯投入资源,进行长期的研发支持,其实就是这种误区的表现。 最典型的就某良心企业,号称自己是科技企业,但每年投入研发的比例却非常的低。 这种对研发投入的不足,在其他企业的对比之下,很容易就被病诟。 如果再有华为那种,高额研发已经带来持续竞争力提升的案例对比之下,就会显得更为明显。 但其实很多企业,还有一个同样的误区,却更加的隐性,那就是对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极为不足。 在制造业中,生产是典型的脏活、累活,而且很容易让人觉得,从事生产的人员,其实很好找,很容易被替代,根本不需要给予太多的激励。 尤其是后世,整体经济已经比较发达,大量专业代工厂的出现之后,更是使得不少人对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了。 甚至,很多人在倡导的是轻资产运营,只去追逐微笑曲线中,利润最高的两端,而希望把中间的辛苦劳累,利润不足的生产彻底撇掉。 如果从资本家追求赚钱效率的角度来讲,这种观点似乎没什么问题,整合别人的资源,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赚钱,有什么不好的哪? 能够利用别人的资源赚钱,把脏活累活都丢给别人,这才是获取暴利的法门,赚取块钱的捷径啊。 但捷径就是捷径,千万不要把捷径当成什么正途。走捷径最大的问题,就是根基不稳。 走捷径,在整个经济处于上升周期的时候,虽然更容易赚到快钱,但却很难穿越周期的低谷,建立长青的企业。 陈兵要做的是真正的产业,不是那种以捞块钱为目的运营公司,自然是要高度重视生产,将生产能力作为自身基石来进行打造。 生产产品和稳定生产产品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想要造出一个产品不难,但想要保持长期稳定的生产,难度极高。 这也是为什么,台积电、富士康这种代工为主的企业,能够有很高产业地位的原因。 内地有大量的劳动力,其实搞生产制造的不少,但能够真正在生产制造上,积累出竞争力的企业却不多,这也是内地很多产业大而不强的原因之一。 那些缺乏竞争力的制造企业,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脏活、累活,根本不愿意给出合理的激励,甚至经常变着方法的进行盘剥。 例如,通过一定的方式,提高了内部的工作效率之后,许多工厂的老板,想着的不是奖励这种工作效率的提升,让生产人员分享效率提升的收益。 他们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提高工作的基本考核基准,以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 更有甚者,对于很多至关重要的岗位,他们甚至极为轻视,尤其是那些平常不容易关注到的“螺丝钉”岗位。 这些螺丝钉岗位,表面上,从事的都是一些貌似简单的工作,每天只是一些基本工作的不断重复,好象没什么难的。 但一旦这些螺丝钉岗位出了问题,带来的损失就是非常巨大的。 说穿了,这种态度,就是为了压缩成本,尽量能够盘剥自己的员工。 员工该得到多少工资,很多人都会说是市场决定的。 甚至很多资本家在叫嚣,企业应该给员工按照市场上的价格来支付报酬,如果超过了这个水平,就是在恶意竞争。 然而,却很少有人会提到,这种市场价格,其实是边际价格,最多只能保障企业召到足够的劳动力,却不足以激励员工真正认真的工作。 而但凡员工的能力,超过了这个边际的水平,按照市场的原则,他就会跳槽,去找能给出更高薪水的职位。 又想少花成本,又想要好的员工认真工作,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好事? 如果真的去做一个统计,其实很容易就会发现,往往一个能够在行业内维持领先地位的公司,他们给出的薪水,也是肯定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 那些想要靠着最低工资水平,就把企业经营好的老板,纯粹是在想屁吃。 真以为员工是傻的?靠各种画大饼、PUA,甚至是苛刻的纪律管理,就能够替代该付的成本? 你糊弄员工,员工同样会糊弄你,这是对等的。 陈兵没准备把自己的想法,一定通过媒体去灌输给别人,很多人根本上就是在想赚快钱,从来不在乎企业是否长青,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接受陈兵这套理论的。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像强盗是不会和正常人一样讲道理一样,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逻辑,而且在他们的领域里,还能自圆其说。 但陈兵的这个逻辑,却需要内部的人员都清楚。陈兵要做的是真正的长青企业,就愿意付出更多的成本。 陈兵是重生者,不是普通的创业者,凭借重生的优势,他具有很多其他人所没有的长处,这一世陈兵要在产业上有所作为,需要的不仅是发挥自己的长处,也要补足自己的短板。 企业运营,说穿了就是不断的循环,其中研发、生产、销售,是企业运营的业务核心,至于财务、人事、行政等都是为了业务运营服务的。 陈兵有跨越了四十年的眼光,有后世的知识积累,在研发上,是最具有先天优势的,这也是英豪能够快速崛起的原因。 同样的,拥有了重生的金手指,陈兵选择的都是那种高速成长的行业赛道,产品研发又超出同业,在销售上其实也是有着先天的巨大优势的。 但前世的陈兵,做的是产业调研,虽然调研企业的数量众多,但却没有真正经营过企业。 这一世重生回来,陈兵相对的短板,其实就是管理,包括了生产管理、也包括财务、人事、行政等辅助管理。 陈兵这几年一共就引入了三个真正的股东,李世豪、赵平和徐天风。 也许在外人的眼中,这三个人可能都不是能力最突出的,被陈兵拉入核心团队,有挂件的嫌疑。 但陈兵自己却不会这样看,陈兵非常需要这三个人,去帮自己补足自己短板的方面。 过去几年,是英豪的创业期,也是陈兵凭借重生的信息差,进行产业布局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陈生已经先天具有了极大的优势,需要的就是能够朴实工作的合作者,只要能够让陈兵自己的力量能够充分得到发挥就可以了。 至于那种真正牛逼的管理人才,是要等他产业布局完成之后,再陆续引进的。这些人的管理能力,对于陈兵来说,是锦上添花的类型。 前几年,陈兵还处在织锦的阶段,并不急于去寻找锦上添花的要素。 赵平和李世豪,以及他们背后的家族,在过去几年,为陈兵提供了很好的羽翼保护,也提供了很多支持,很好的辅助了陈兵,完成了织锦的工作。 至于徐天风,就更是陈兵意料之外的惊喜。英豪的产品门类众多,生产管理的难度,怎么可能会低? 但英豪只是在创业的初期,因为没有自己的生产能力,才不得不采用了一段代工生产的形式。 但自从徐天风带着徐氏电子加入英豪之后,他和他手下的团队,就完全担负起了英豪的生产管理重任。 三年来,英豪收入高速增长的背后,也是各种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制造过程。 徐天风别看平常的存在感似乎不高,但却把英豪麾下的工厂管理的井井有条,使得英豪的收入增长毫无阻滞。 这样能够帮陈兵承担起巨大压力的帮手,在陈兵的心目之中,怎么可能是可有可无的挂件哪?这才是陈兵早就认定的左膀右臂式人物。 这种重要的帮手,外界不了解英豪的情况,有些质疑也就罢了,但陈兵却绝不会允许英豪的内地,也有这种质疑的声音。 在陈兵看来,搞生产管理和扎马步有些象,普通人和很容易扎的像模像样。但如果需要把马步扎稳,一直扎着,普通人就不行了,这需要真功夫。 陈兵有重生者的优势,在产品方向选择上、技术研发路线上,就可以减少很多的试错成本,加上技术领先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回报,所以英豪公司的赚钱能力,陈兵是丝毫不担心的。 因此陈兵在英豪内部,很少去画什么大饼,对员工进行什么PUA,而是更愿意实实在在用钱去砸,去聚拢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英豪在销售方面,一直都是有非常明确的提成规则的;而在研发方面,陈兵也一直在不惜重金,投入研发条件,挖角技术人才。 到了生产方面,陈兵自然也不会去搞什么剥削压榨,而是一直是以更高的待遇,在刺激员工认真工作。 徐天风是英豪整个生产管理团队的最高负责人,也是这一系人员的代表,陈兵就是要通过对徐天风不遗余力的公开支持,来表达他对生产管理的重视。 陈兵一直有意,把英豪的生产体系继续进行提升。甚至尝试去取代台积电、富士康这些企业的行业地位。 有这个目标在前面,别说现在只给徐天风千分之五的股份。 将来通过股权激励,陈兵还会一步一步,继续给予徐天风和他手下的团队,更多的股份。 陈兵要把英豪做成真正的长青企业,是要依赖内地为根基的。 内地,除了具有庞大的市场,大量的劳动力也是内地最有优势的资源禀赋。 有如此巨大的资源,陈兵自然是要大力的发展生产制造。生产制造,才是工业的基础。 灯塔在技术上,一直是保持领先的,但在陈兵重生时,灯塔的综合竞争力,却出现了很严重的下滑,为何? 就是因为在制造端,灯塔一直在不断的进行外移,而一旦失去了生产制造能力的基础支撑,许多的所谓科技领先,就会变成空中的楼阁。 反观内地,为何经济能维持那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世界工厂,这个词可不是凭空出现的,是依靠内地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才积累出来的。喜欢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能力太常见啦 异之理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乌鸦给了我一双眼 恋爱攻略小竹马自我攻略 母子 重生只为傲娇青梅,谁管你系不系统的? 外科教父 够野 more,more,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