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的否定别人,用各种令人讨厌的小技巧打击别人,是什么心理。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关键——那些总是否定别人、用小技巧打压别人的人,他们到底是什么心理? 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人: 他们不会直接攻击你,但总是用“看似合理”的方式让你怀疑自己、觉得自己“没那么好”、感到“被控制”或“自我价值被压低”。 比如: ? 你表达观点,他说:“你想多了”。 ? 你做了什么努力,他冷笑一句:“这有啥用?” ? 你说自己的感受,他来一句:“你太敏感了。” 而更令人恼火的是,他们往往还用一些看似“有逻辑”的方式否定你,比如“我只是就事论事”、“你太玻璃心了”、“我只是想帮你看清现实”——这让人很难反驳,但又特别压抑。 下面我们来深入拆解,这背后可能有哪些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 一、这是一种“控制型人格”的体现 不断否定他人,其实是一种操控策略。通过打击别人、压低别人的自信,他们可以获得: ? 相对的权力感:让对方显得“无知”“不理性”,自己就显得“聪明”“客观”“更成熟”。 ? 安全感和优越感:如果我让你感到自己不够好,你就可能依赖我、服从我,或者不敢挑战我。 这类人通常有一种“强控制欲”——他们不希望对方变得独立、强大、自信,因为那意味着他们可能失去掌控。 ? 二、可能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有时候,他们打击你,其实是在保护自己: 1. 投射(Projection) 他们可能内心深处也很自卑,但无法面对自己的不安,所以把这种感觉投射到别人身上,通过打压别人,来“证明”自己不差。 比如: ? 他自己其实没什么能力,但总是否定别人的努力; ? 他不敢追求梦想,就嘲笑你“异想天开”。 这是一种“拉你下水,我就不孤单”的心态。 2. 否定(Denial) 他们可能无法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失败、脆弱、羞耻感,于是通过贬低别人来逃避自己的问题。 “你也不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其实是“我不想承认我也有问题”。 ? 三、部分人是“人格障碍”倾向,例如: 1. 自恋型人格(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 总是否定别人的成绩、价值、贡献; ? 只有在打压别人、贬低别人时才能维持自己的“优越感”; ? 典型话术:“你再努力也比不上我当年。” 他们内心其实很脆弱,怕自己被忽视,所以通过不断贬低别人,让自己看起来更高。 2. 被动攻击型人格(Passive-Aggressive) ? 表面温和,实则暗中伤人; ? 不直接冲突,但通过讽刺、质疑、拖延、忽略等方式“软打击”; ? 比如:“哇你居然也能做到,厉害啊……”(语气满满的内涵)。 这类人通常表达愤怒的方式是“间接性”,他们害怕正面冲突,但内心积怨很深。 ? 四、“情绪操纵者”常用的典型技巧 这些人往往非常擅长隐藏打击的方式,有些方法你可能听着“像是在好心”,但其实都是操控: 技巧名称 表面说法 实质含义 假共情 “我懂你,但你真的应该……” 听似理解,其实否定你 语言操控 “我不是批评,只是实话实说” 利用语言掩饰攻击 贬低式比较 “你这不错啊,不过XX比你还厉害” 让你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 轻描淡写 “这有啥好激动的?”、“别那么情绪化” 否认你情绪的正当性 打断式回应 “我跟你说啊,你应该……” 剥夺你表达自我的空间 ? 五、他们为什么非要这么做? 说到底,这是内在匮乏、关系焦虑和自我认同脆弱的表现。 他们不能容忍别人光芒万丈,因为自己内在“暗淡无光”。他们否定你的情绪和努力,是因为自己早年也被否定过,从未真正学会怎样肯定别人、连自己都不敢肯定。 有一句话非常贴切: “他们贬低你,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因为你已经够好了,让他们感到不安。” ? 六、我们该怎么应对? 1. 看穿不跟随:知道这是对方的模式,而不是你真的不行。 “谢谢你的意见,我会自己考虑。”(礼貌地中止) 2. 设置界限: “我不喜欢这种方式被说话,如果你继续,我可能不会继续这个话题。” 3. 不要去“教育”他们: 他们其实并不想改变,只想控制。你若试图用理性说服,很可能陷入他们设下的“争论陷阱”。 4. 在关系上做减法: 如果这是朋友或同事,远离是一种自我保护;如果是亲密关系,建议深度反思这段关系是否健康。 ? 七、最后总结 不断否定他人、使用技巧打击别人的行为背后,本质上是控制、匮乏、恐惧、脆弱。他们不是因为你不好才打压你,而是因为他们无法承认你“好”。 这不是你的错,也不需要你去承担。 你要做的,是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被对方的技巧牵着走,在人际上勇敢地画出界限,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情绪完整性。喜欢职场小聪明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职场小聪明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