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这怪不得你。你不必自责。 只可惜我们的赚钱大计落空,一年百万贯就这么没了。 可惜啊可惜。” 听到金春秋的话,李慎摇头叹息,他也没有想到,百济会这么快就卷土重来, 大唐军撤走之后,立刻就攻打新罗,一点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若是给他几年时间,到时候百济全国种植大豆,他是不是能够赚到很多的粮食钱。 还能掌控百济的命脉。 李慎突然有些后悔,不如当初自己干好了,让新罗做这件事他们经验不足。 若不是因为当初在高句丽做的太明显,怕引起百济的警觉,他也不会交给新罗做这件事。 “多谢纪王殿下谅解,外臣惭愧。”金春秋起身行礼。 “无妨,对了,你们今日要见本王所何事?”李慎不在意的摆手问道。 “回纪王殿下,我们是来向纪王殿下求助的。”金春秋回道。 “求助?啥意思?”李慎脸上露出了不解。 看到纪王疑惑,金春秋也能够理解,纪王不在朝堂,对于他们和百济的事情不知道也不奇怪。 于是解释道: “纪王殿下,自从百济对我新罗发起攻击以来,我新罗前线吃紧,四处征召青壮抵御, 再加上征召劳役,使得国内缺少青壮耕种,大片大片的土地荒废, 周而复始,使得新罗的粮食已经供应不上百姓的消耗。 从去年开始我新罗国就出现了闹饥荒的形式,今年有为严重。 若是继续如此,我新罗百万百姓恐怕就要饿死大半。 所以外臣请纪王殿下能够伸出援手,帮助我新罗百万百姓渡过难关。 我新罗感激不尽。” 说完金春秋和金文王站起身对李慎深施一礼。 李慎听后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在金春秋二人的注视下,李慎对外面喊了一声: “去把王长史召来,就说有要事相商。” 说完,李慎又对金春秋说道: “金使者稍等片刻,你也知道本王久不在朝堂,对外界之事也不甚了解, 不过本王觉得,若是你们真的有难处,应该跟我大唐的朝廷寻求帮助才对。 你们找本王是不是找错人了?” 金春秋听后立刻回道: “回纪王殿下,实不相瞒,今日朝会外臣已经祈求过太子殿下了。” “那不是挺好?你们新罗乃是我们的属国,朝廷定会帮衬一二。” 李慎插嘴说道。 金春秋摇了摇头: “纪王殿下,若是如此,外臣也不会来纪王府叨扰纪王殿下了。 刚刚在朝堂上,诸公意见不一,唐尚书说如今关中大旱,百姓颗粒无收。 朝廷的粮食准备留给关中的百姓,没有多余的粮食帮衬新罗。” “这个倒是不错。”李慎点点头,“金使者,本王也略有耳闻,关中确实大旱。 我的几个庄子上,数十万亩良田都无法耕种,前不久本王还去庄子上祭天求雨。 希望上苍能够保佑。 关中人口密集,单单长安城就有近百万人口,朝廷是应该调集粮食以抵御饥荒。 并不是朝廷不想帮助新罗,恐怕是朝廷也无能为力。 相信金使者应该也知晓大旱一事吧?” 李慎耐心的给金春秋解释了一下,告诉他朝廷说的没错。 “是,外臣也知道朝廷的难处,所以外臣才来求助纪王殿下。 唐尚书说,纪王府有足够百万人吃的粮食, 外臣恳请纪王殿下伸出援手,救助我新罗百万百姓的性命。” 金春秋不想再这件事上纠结,对错都不重要,他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求粮来的。 “启禀王爷,王长史到了。”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禀报。 “让他进来。”李慎说了一句。 王玄策听后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金春秋父子也有些意外。 不是说纪王要去鸿胪寺找他们的么,他们怎么来纪王府了? 不过只是慌神的功夫,王玄策来到李慎身前躬身行礼: “臣参见王爷。” “嗯,不必多礼,坐下吧。”李慎点头。 “谢王爷。” 王玄策行了后坐到了李慎的右手边。 “玄策,刚刚金使者说百济一直在攻打新罗,造成新罗缺乏壮丁耕种,粮食短缺,已经开始闹饥荒了。 此事你可有所耳闻?” 李慎端起茶问了一句。 “回王爷,朝中确实有此消息,不过这是政事,对纪王府并无大用,所以臣并未禀报。 因为粮草的原因,我大唐驻扎在百济的五千将士得到军令,撤回辽东道。 没有了我大唐军,百济反应很快,立刻大举侵犯新罗。 并且第一时间派使团来我大唐,使节团递交国书,奉上朝贡,愿岁岁称臣。 百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新罗打败,连失十数城。 至于闹饥荒一事,臣倒是没有听说,不过想来应该不假。” “纪王殿下,我等怎敢欺骗纪王殿下,外臣说的句句属实,绝无虚言。”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等王玄策说完,金春秋立刻说道。 李慎微微一笑点头说道: “嗯,不是本王不相信你,只是本王想要了解一下当前的局势。 不过刚刚你说让本王出手帮助你们新罗。 这恐怕要让金使者失望了。” “纪王殿下,难道是不想要帮我新罗?还请看在.....” 听到李慎的话,金春秋有些激动站起身,想要继续恳求,不过被李慎摆手打断。 “不不,听本王说完,不是本王不想帮你,是本王真的无能为力。 依你刚刚所言,新罗百姓不止百万,本王哪里有那么多的粮食给你们。 王玄策,百万多人口一年需要多少粮食啊?” “回王爷,以新罗的情况来看,若只是保证百姓果腹而已,不至于饿死的话,需要粮食两百万担, 若是要让这百万多人顿顿吃饱的话,至少需要四百万担粮食。” 王玄策计算了一下后回道。 “你看,金使者,不是本王不想帮衬你,真是本王没有那么多粮食。 纪王府每年的产量应该在六十万担左右,加上食邑交纳的税赋,也不到一百万担。 而我纪王府还有酒坊,这酿酒金使者应该有所耳闻,一斗粮食所出十之三四而已。 而我纪王府独特的工艺更加低,只有十之一二罢了。 纪王府每年的产粮还不够我纪王府酿酒用的,真的没有余量。”喜欢贞观小闲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贞观小闲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