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3章 盛京之战
盛京城外,原野的风呼啸而过,战马奔驰如洪。
崇祯喝着热乎乎的米粥,看着外面的景象忍不住叹道:“我大明的军阵竟然有如此的威势。”
“军队的力量,很大程度不在于个人身上,而在于整体。”李邦华笑着说道。
“……”崇祯突然沉默了,他想起来朱常淦说过的话。
在今年之前,大明的骑兵是定然不敢在原野上与满清相遇的,不是说单个战力差,而是士气。
这也是为何今年以前,与满清小规模的战争不时有战胜的案例,但大战却是一次都没有过。
因为打仗是千万人的意志与敌人的斗争。
大明从上到下吃空饷,官员们和将军们吃的脑满肠肥,肚子比女人还大,下面真正打仗的人饭都吃不饱,自然没有精神打仗。
什么精神、意气、战力都是扯淡,打败仗?不打败仗才是稀奇事。
前线的将士一败再败,士气越加低落……可现在不一样了。
朱常淦来了,他举起了屠刀,血流成河……将文官武将们给杀的血流成河,可效果也是极其的明显。
崇祯这些日子一直跟着五大营和大明的将士,他的内心无比深切而清晰地感受的到明军战力的差距。
五大营不说,单单平虏军这些人就有着极大的差别。
这种战力的悬殊,相比他领导的时候,差的不是一倍两倍,而是……十倍甚至数十倍的变化。
崇祯正在发愣被李邦华给拍醒,“你怎么了?”
“没事儿,就是很想去前线看看,看我大明的将士如何攻陷盛京。”
李邦华摇头,“不慌,陛下的旨意到了,让我们围困盛京。”
“围困?”
“没错,满清天天说也伐大木,我大明要好好教他们什么叫做伐大木。”
伐大木?
崇祯的目光猛地抬了起来,喃喃地说道:
“欲伐大木,岂能骤折?必以斧斤伐之,渐至微细,然后能折。相等之国,欲一举取之,岂能尽灭乎?且将所属城郭尽削平之,独存其都城。如此,则无仆何以为主?无民何以为君?”
意思是说: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
这段话当初是由努尔哈赤提出来的,他之所以能够在强敌如林中崛起,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他的策略。
皇太极也一直在延续他的策略。
但如今反而被朱常淦给提了出来,这让崇祯心中有种极其异样的既视感。
但他很快就明白了过来,眼睛猛地瞪大,“督师的意思是……”
“没错!”李邦华在沙盘上分别放了三队兵马。
一队是朝鲜兵,另一队则是漠南蒙古诸部,最后一队则是皮岛的尚可喜部。
李邦眼睛如火般说道:“他们已经在清扫满清的其他部落,所以我们不慌,在他们将所有的枝叶全部砍掉之后,才是最后的决战之机。”
只是大明的“伐大木”,与满清皇太极的“伐大木”可不一样。
大明的此次“伐大木”是秋风扫落叶一般的“伐大木”,压根不会给满清任何迟疑的机会。
……
“据谭泰奏报,巩阿岱、锡翰与明军在盛京城外遭遇,我满清大败,谭泰奏请增援,崇祯派出十五万大军朝我盛京方向而来,情况紧张,有一触即发之势。”
消息一出,满清朝堂之上,一下子变的慌乱了起来。
“这……这怎么办?”
“朱由检竟然不愿和亲……”
就在此时有人从外面跑了进来,赫然正是锡翰。
“皇上,我回来的时候,看到城外到处是明军骑兵飞驰的身影,如同一阵阵狂风刮过,我大清当者披靡。”
“你怎么回来了?”
锡翰本来被多尔衮派去劝降岳託,如今突然回返,让多尔衮顿时警惕起来。
锡翰连忙跪倒在地,“皇上,朝鲜出动五万大军,已经突破我清军的防守,进入我大清祖地。”
然而还没有等多尔衮反应过来,又一道消息传来。
“报~漠南蒙古诸部,三万大军,从乌兰布通入我大清境内。”
“报,尚可喜部从皮岛发兵……”
坏消息,如重锤一般,接踵而至,一锤更胜一锤。
朝鲜兵进入满清的境内,这也就说明离着盛京不过两百里,而漠南蒙古诸部的骑兵离着盛京也不过八百里,起步八日即可达。
“明廷这是要趁我病,要我命……”多尔衮嘴唇发紫,头晕目眩,仰面栽倒,好在有小太监连忙扶住他,才没有头着地。
多尔衮身体不好,体弱多病。
豪格就曾经诅咒他说,多尔衮是个”有病无福“之人,再加上松锦之战,他披坚执锐却又受了伤,对于体弱多病的多尔衮来说,负担极大。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说法,纵欲过度,伤了元气。
满清王公贝勒谁都知道多尔衮是個极好女色之人,他不仅强抢了豪格的福晋进府,还多次纳朝鲜女子为妾,本来身体就不好,又娶了那么多老婆,自然极为伤身。
不管是什么原因,如今受此打击,整个人彻底支撑不住,晕了过去。
朝堂之上,又是一阵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