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3章 张献忠必须死
河南境内,数天的路程却让崇祯彻底陷入了自我的怀疑之中。
他踩着地上的枯骨,双目无神。
“世子,贼寇又来了。”
随着锦衣卫千户的一声令下,几个锦衣卫架住襄王和崇祯就准备再次开溜,这不是他们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了。
他们有时候混在流民之中,有时候被贼寇裹挟,有时候被官军追赶……几乎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自己在锦衣卫、东厂的保护之下尚且如此,更不能想象那些流民百姓又将是怎样的光景。
就在他们想脱离这群流民的时候,豁然发现远处更多的流民朝着他们汇集过来。
襄王低着头,声音有些低沉,“这次情况似乎与以往有些不同,这都多少流民了,怎么还在增加?”
“恐怕要糟……”锦衣卫千户脸色阴沉的看着周遭的情况,发现事情朝着自己无法掌控的方向发展。
还没有轮到他们愕然,变故再次出现,从远处杀过来一群贼寇,领头的人手中刀子黑紫,显然杀人不少。
“快,跟上,前面就是县城了,等打进了县城就有的吃喝了。”领头的那人目冲着流民们大喊道。
直到此时,崇祯才明白贼寇裹挟着他们这是要攻打县城。
数千衣衫褴褛的百姓,里面老幼、妇孺居多,就这么被贼寇用鞭子抽着,赶着,如羊群一样,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行进。
“这边!”锦衣卫千户见状连忙让属下带着襄王和崇祯朝着另外一个方向钻,可没走几步,却再次被眼前的流民给卷了回来。
锦衣卫千户咽了一口唾沫,喝止住了所有人,“不行,人太多了,再往外走就是流寇,这些人杀人不眨眼的,一旦发现我们想逃离,他们会第一时间对我们出手。”
“那现在怎么办?”
“只能跟着他们先打县城,然后趁乱再找机会了。”锦衣卫千户和东厂的一个太监两人商量了一下,果断放弃往外逃,而是往人群里面钻。
……
没过多久,喊杀声陡然增加了起来,崇祯看到远处出现了一个县城。
城楼之上,旌旗飘展,官兵们正在奋勇杀敌,梯子、栈桥越过护城河,蚂蚁一样的人,密密麻麻地正往城墙上爬。
随着离近了,才发现往上面爬的那些人不是反贼,而是反贼们拼命的驱赶着的。
他们驱赶流民上去消耗县城城防的箭矢,石块,火油等物资,更消耗守城官兵们的体力和耐心。
城下的石块瓦砾,草木却已经成了黑色,尽是干涸的鲜血。
混合着金石交击声,喊杀声,妇孺的尖叫声、孩童的哭喊声、老人的叫骂声……这些流民被推到了城下。
石头从城墙之上扔下来砸进人群之中闷沉声,就这么刺入崇祯的耳膜之中。
数万流民见到此状,顿时不敢往前,但贼寇们却在后面开始杀了起来,逼着他们往前面走。
前面在杀,后面也在杀。
自打他从四望山下来,这一路上,在中原大地上见到的除了杀戮,便是杀戮,反复多次的惨无人道的杀戮。
官兵们杀,是为了杀良冒功,抢夺头颅。
反贼们杀是为了将这一带彻底变成赤地,将所有人都逼着加入反贼大军,裹挟他们去攻打县城。
为此,他们如捕鱼一样,从“池塘”的一侧开始杀,一直杀到杀无可杀的时候,便往地上扔银子、粮食,如果这些东西没了,就继续搜寻,一直杀的“路不拾遗”,才开始收网。
这在贼寇之中,有个学名。
“清乡!”
以眼前的光州为例,李自成以及明末起义军,从崇祯八年开始,就曾经“三杀河南,九诛光州”、“水淹开封”等。
仅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打开放,命人扒开黄河大堤,水淹开封,全程三十多万生命,仅两万人死里逃生。
崇祯满眼通红地看着如草芥一般死掉的百姓,“人命竟比纸贱,人命比纸贱……”
他的全身都在颤抖,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尸骨纵横、满目疮痍。
想起朱常淦和他说过,河南、陕西人口损失率达七成以上,垦田面积估计不足万历年间的十分之一,他只当是危言耸听,如今看着这景象,再不怀疑。
可笑的是,自己竟然还同意了杨嗣昌的加派“剿饷”?!
除在辽饷之外又在每亩加粮6合,每石折银8钱,合计天下增税192万,更加上了所谓的“溢地”。
就是重新核查纳税土地,增派近三百万两……
“愚蠢,愚不可及!”崇祯攥着手指,谁逼这些人反的,除了自己还有谁?
“重征,重征……难怪乎……”
别人不知道,但他崇祯却是明白,江山是名江山,并非实指江山。
江山是百姓而非溪流,是人口而非草芥,所谓的天子代天巡狩,巡的是黎民百姓,而非山川河流。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手段而非目的。
没有了百姓,对于大明朝来说,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并且是短时间之内无法恢复的灭顶之灾。
这一愣神的功夫,崇祯才发现自己竟然离着城墙又近了几分,他此时才看清楚了反贼的旗子。
张!
正是反贼张献忠的部下。
……
“东城门再派一百人上去,将原来的人换下来休整。”
“好!”
光州城的县令须发皆张,在城中调配所有的人员和资源,他将人员分成了白日和黑夜两班倒,以保证所有人有休息的时间。
休息的营地也在城中心的位置,以应付四个城门的战事。
即便隔了这么远,四边城墙的战斗声浪却依然清晰。
时而如天际的闷雷,时而如突然落下的雷阵雨,惨重的厮杀声和喊叫声彼此交汇,碰撞……被浓密的风给刮着时远时近。
“坚持住,马上就到了。”城墙上不断有伤兵被抬下来,然后又有人补上去。
厮杀呼喊声再次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