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4章 大婚终于来了!
朱常淦缓缓地扭身,眼睛看向对方。
“你说的……用一名大明的降将即可?”
“如果是现成的,那自然是两个,但如果是我们的人去抓,则至少两个,而且必须有名有姓有分量的降将才行。”
豪格再次沉默。
如大明皇帝所说,若皇阿玛去世,那么能够与多尔衮争夺皇位的也只有自己,其他皇子连与多尔衮平起平坐的资格都没有。
自己有着皇、太监、皇子的身份,可以得到了皇太极生前亲领的两黄旗的支持。
特别是以索尼、鳌拜等人为代表的两黄旗高级将领,与豪格亲近,曾多次表明态度,再加上他自己统领的正蓝旗,使得豪格就此坐拥了三个旗的支持,实力非常强大。
同样位列四大亲王之列的瑞奇王多尔衮势力同样不可小觑。
除了有这两位自己同父同母的兄弟,阿吉格与多多的权力支持外,兄弟三人统领的两白旗也对其给予了坚定的拥护。
并且在其他的几个,其中,也不乏多尔衮的支持者。
作为满清皇族,他深刻的明白,一旦多尔衮上位,自己的结局将是多么的凄惨。
不仅自己,母妃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想到这里,豪格再次抬起头,“什么叫有分量?”
“比如说孔有德,李永芳、耿仲明、尚可喜这样的,在你们满清以及在我们大明都叫得上名号的人才行。”
“巢丕昌算是有分量吗?”
“算!”
孔有德投降之前,在明军只是一个参将,但现在已经封王。同样的李永芳投向后金之前,也不过是个游击将军。
豪格顿时明白,大明皇帝所谓的有分量,说的是在明廷或者是满清,任一方任职,且影响巨大的人物。
在清军汉八旗序列之中,孔有德是头号战将,三顺王之首,但巢丕昌却是第一个总兵身份投降的人,在明朝内部,对他的重视,要超过孔有德。
“还有一个呢?”
豪格咬着牙,“巢丕昌在我手下,想要将他带出来相对简单,但另外一个人便是耿仲明,我与他私交不错。”
朱常淦摆手,王承恩,高宇顺立即会意,拿纸过来,让豪格写下来需要联系的人,以及联系对方的手书。
……
回去的路上,王承恩几次停下,终于忍不住问道:“皇爷,他能配合吗?”
“配合不配合都不影响大局。”朱常淦笑着道:
“以如今的局势,他比我们急,即便他铁了心欺骗我们,到时候我们正好以此为契机,让多尔衮对豪格以及皇太极的皇子赶尽杀绝,到时候再扩大影响,引发满清内部的不和,同样对我们大明有利。”
朱常淦继续说道:“豪格也不是笨蛋,这是他唯一的机会,错过这次,他就算是后悔也没有地方哭了。”
王承恩坠在后面,似乎坚信了一点:皇爷晚上病的越重,白天似乎也就越圣明。
“皇爷,您这是要去?”
“承华殿!”
好几日没有去陈妃那里了,隔壁的陈圆圆也晾的差不多了,过去再添把柴去。
……
皇宫之内,一个太监此刻正跪在地上迎接圣旨。
高起潜。
这个坑死卢象升的人物,在明末的太监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他从崇祯五年起作为监军太监吕直的副手随军出征胶东,征讨孔有德。
并且博得了一个知兵善战的名声,内监中最“著名”的军事家。
崇祯帝对他的军事才能赏识不已,一直派他在辽东边防要冲山海关担任监军太监,中间屡次裁撤内官监军,唯有高起潜的关宁监军保留不动。
在山海关任职时间长,又号称很懂军事,所负责任其实已经不仅仅是监视军事调配和行动,而是俨然一方统帅,调兵遣将、指挥作战,无所不为。
期间他以太监的身份直接被任命为一路官军的最高统帅,在明代的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也最遭朝士的非议。
如今被朱常淦从辽东召回来之后,便彻底将他给按在了冷板凳上。
宣旨的小黄门甩了甩袖子,意味深长地看着他,“高起潜,你贪赃枉法证据确凿,但陛下念伱为我大明戍边多年,派到凤阳去守祖陵。”
“您啊,别不高兴……想想王之心、骆养性他们,不亏了!”
“内臣,谢陛下开恩,万岁万岁万万岁!”高起潜跪在地上,额头磕出了血。
一切事件的起因,便是高起潜竟然私下里多次运作,拜访孙承宗和杨嗣昌,想重回辽东。
锦衣卫报给皇帝,朱常淦自然是不能忍。
不过,他没有赐死高起潜,毕竟高起潜此前功绩显赫,声望正隆,直接弄死他,责罚又过重,这对大明各边镇人心,甚至对整个时局有弊无利。
索性将他分配至凤阳去守陵,崇祯也别埋怨自己没有全他仁义的脸面。
……
四望山有雌雄双瀑布,相得益彰。
崇祯站着老远,却依然感受到了微凉,有别然的幽静气息。
以前在宫里面,每日忙碌到深夜,从不曾见过什么山河,如今山河壮阔,树木苍郁,登高而视,视野辽阔,这种感觉令他流连忘返。
而在远处,一个女子满身血迹的从不远处经过,看着对方的背影,目光灼灼。
良久,崇祯终于感受到了对方的目光,扭头看了她一眼,没好气的问道:“何事?”
“山寨里面公审,希望祝夫子前往。”
“我知道了。”
“不用太着急……”红娘子点头,往耳后捋了捋自己的头发。
这两日,她一直在注意着这位祝夫子。
无论是李岩还是自己,将对方给留在这山寨里的手段,都有些不厚道。
但落草为寇,从来就是不讲理的职业,看到有钱的要抢过来,看见有能耐的自然也要抢过来,威逼利诱也好,绑票也罢,只要能让对方入伙就行。
这样的事情,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又不是自己一个人这么做。
更别说,这位祝夫子展现出来的对于战场的近乎超前的敏锐与嗅觉,那就更不可能让对方离开了。
她犹记得师傅临死的时候,对自己的嘱托,“在你们这些师兄弟之中,唯有你最有能耐,这些年走南闯北,该见的不该见的,你也都见了。”
“以你容貌和能耐,嫁个好人家,过一辈子吃喝不愁的日子,想来不难,但师父带着你走上了这条路,也是无奈……师父只拜托你一件事,那就是带着他们活下去,活下去。”
“李岩人不错,有文采,有韬略,如果能辅佐你,你往后也会轻松许多,虽然年龄有点大,但师父也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