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百姓们振奋的是皇帝的奖励制度和抚恤制度。
“一百五十两,我的天,要是能进入勇卫营、京营和白杆军之中,战死之后一百五十两,还能免税三代……”“我想去报名。”
“我也想去。”
“左右也活不下去了,不如去杀鞑子,杀鞑子一人,便是五十两,如果能击杀三个,我全家十年的吃喝都有了。”
“走,我们一起。”
“……”
可以说,《大明时报》带来的的不仅是胜利,更是信心,是大明将士们对于抗击鞑子的信心。
信心就是强大的战力,信心大过黄金,比金子更金贵。
与此同时,还给了活不下去的百姓一个活下去的希望,那就是去杀鞑子。
估计就连朱常淦也没有想到,他发愁的兵源的问题,竟然被《大明时报》给解决了,两个月后,勇卫营、京营、白杆兵面对从全国各地来的应兵潮,竟然有些接不住。
当然,这是后话。
……
随之震动的关宁前线的祖大寿、吴三桂,以及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等武将。
相比关内的百姓,他们心中的波澜更盛。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冤枉你的人,比你自己都知道伱有多冤枉。同样的,作为多年与满清打交道的关宁前线以及宣、大、山西总兵,他们对于满蒙鞑子的实力太过清楚了。
甚至这些日子,他还秘密和皇太极接触过,对于满清的力量认知更加深刻立体。
可就是这么强的满蒙八万骑兵入关,竟然接连败了两次?
“这……怎么可能?”吴三桂在接到消息的时候,如同雷击,浑身冰凉,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惊骇。
如此必败的见面,竟然也被翻盘了?
“报!”有传信兵跑了进来,“总兵,锦衣卫到营帐之外了。”
“快请。”
锦衣卫一个百户从外面进来,举着手中的旨意:“军机处命令,着吴总兵部,配合卢象升行动。”
“配合卢象升?”吴三桂接过来公文,眉头猛地一缩,“陛下竟然让卢象升督师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
他本来还对大明皇帝没有对自己发出进京勤王的命令而疑惑,但现在却是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如此,不仅仅是自救,吴三桂忽然意识到了什么,猛地看向关内的地图,“八万人,吃得下吗?”
他在一刹那明白大明皇帝这是要直接要将满清鞑子给全吃掉。
吴三桂不禁心头猛地大跳,“陛下竟然下这么大一盘棋?”
对于这个命令,他本能的犹豫了一下,但随即应声道:“请告诉陛下,臣定然竭力配合卢象升。”
……
锦州城内的祖大寿,接到命令的时候,同样无法表达自己心中的震惊。
在此之前他从没有想过大明抄竟然能打这么一场大仗。
这给一直徘徊、犹豫要不要降清的当头一棒。
大明朝什么时候有如此强的实力了?
火炮?到底是什么样的火炮?
什么样的火铳?
这些让他想不明白的东西,如千万条虫子一样,在祖大寿的心里爬。
从自己的曾祖父祖镇算起,均是明朝高级武将,因功升左都,后追赠荣禄大夫。
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初为辽东总兵官,屡次抗击蒙古部落,战功显赫。这个家族也获得了“四世元戎”的美誉。
宁远总兵吴三桂是其外甥,祖大寿的子侄和吴三桂的表兄弟,都在辽东有着极高的地位。
也正因为祖大寿在辽军地位资格老、地位高、在祖氏族党中辈分高,使得这队人马非常抱团,战斗力强悍。
所以皇太极对于祖大寿的劝降展现除了极大的耐心和定力。
如今的祖大寿已经诈降过一次,虽然设计脱身,返回锦州,但其子侄部下留质于后金,随时都可能让祖大寿再度变节。
然而,崇祯没有降罪,反而还晋升其少傅左都督衔。皇太极两次亲征攻打锦州、宁远均无功而返却没有杀被监禁的祖大寿亲人,反而对其子孙加以厚待。
正因此,祖大寿始终未能消除崇祯对其的怀疑,这种君臣的互信度极低。
也正是如此,祖大寿才会徘徊、犹豫、煎熬。
祖大寿目光如活,“皇太极有一句话说对了,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
随即让人传话给锦衣卫,“吾乃大明臣子,愿意配合卢象升打这一仗。”
……
乾清宫。
“臣,叩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臣,叩见陛下……”
“诸卿请起。”此刻的朱常淦正在接见山西、山西、湖广等地的一些官员士绅。
没错,他要封赏团练大臣。
后世,咸丰曾任命了第一批共43名团练大臣。其中有熟悉的以在籍侍郎的身份的曾国藩,与湖南巡抚张亮基一起办理团练,之后,咸丰皇帝又陆续任命了100多名团练大臣。
但其中只有一个人成事了,那就是曾国藩。
因为其他团练大臣办的是团练,曾国藩办的却是军队。
朱常淦吸取曾国藩的教训,让各地巡抚和总督节制团练,这样团练就无法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军队。
成员取于各家各户出的壮丁,所需经费在地方上分摊,团总由眼前的这些官员、乡绅来当。
“朕随后会给你们提供训练的教材。”
朱常淦不需要他们有多正规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也不让他们有统一的领导者,更不用他们制定战略和战术目标。
让他们办团练最大的目标是保卫乡里,在本地区域活动。
大股反贼不用他们管。
遇到小股反贼的时候,能将反贼给围起来,限制在一个个小格子里,阻止反贼流窜就足够了。
教材是现成的,后世那些训练民兵的那一套里面随便搞一点出来,都足够他们用了。
……
元旦快乐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