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宋应星天赋采用的办法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去改进配方。朱常淦抹了一把,有些已经板结的火药,气的骂道:“这样不行,杂质太多,只是将原材料粉碎,搅拌在一起,这还没有运输,硝石粉就下沉,受潮板结,到了战场上,岂不是坑害将士们?”
“硫磺不纯,就得蒸发厚重新结晶。硝石不纯,也得溶解加工,提取出来纯的结晶。”朱常淦想起一个概念。
“麦粒”火药。
这种火药不仅安全,而且有利于硝溶液渗入木炭多孔结构。
“宋司正,不能所有的人都扑在改进火铳上,也要将人分出来,来改进火药,才能将火器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随即,朱常淦又和他们探讨了一下,如何制作麦粒火药的发紫。
众人听闻,全都陷入沉思,概念是新的,但他们好的一点在愿意尝试。
没过多久,他们就将这些混合粉末加入水,做成面饼,再研磨成谷粒大小,经过筛子,选出来合适规格的颗粒,
装填了几发纸壳弹药,来到演武场。
宋应星撸起来袖子,亲自试射,随着他扣动扳机,“嘭~”
一股烟尘过后,远处负责报靶的小吏跑过去,查看一番,“60步击穿!”
宋应星的眸子猛地一缩,原来60步距离,弹丸只能镶嵌上去,如今却是直接击穿,这说明威力比之前大了许多。
他叮叮咣咣的跑过去,扣着被穿过去的弹孔,喃喃自语道:“为何仅仅是做成颗粒,就能提升这么多?”
“这种……就好比枝条比锯末更容易燃烧一样。”朱常淦打了个比方道,颗粒物往往比粉末燃烧效率高2倍以上。
宋应星目光猛地放亮,“陛下圣明,陛下才是这方面的专家……臣这就将硝石和硫磺纯化之后,再进行试射。”
“朕盼着你们尽早做出更强的火药。”朱常淦打气道。
相比于欧洲,中国的土壤之中含有天然硝石,特别是在四川、甘肃的一些山洞里面有天然的硝子洞,只需要取土、泡水、过滤、熬制,就得到了晶莹剔透的硝。
即便是在中东部地区,古人们利用草木灰溶液,也可以将盐碱地土壤里的硝酸钠变成硝酸钾。
而不用像欧洲那样天天盯着茅坑,为了一点硝,打的头破血流。
从兵仗司回来,连乾清宫的门都还没有迈入,就听着小黄门跑过来,“皇爷,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求见。”
朱常淦摆手让他进来,
“何事?”
朱常淦面色平静,继续想着文官集团的事。
“回禀陛下,漕运粮食的船遭遇洪水……沉了!”
“沉了多少?”
“回陛下,据探子回报,全沉了!”李若琏将头几乎低在了地上。
朱常淦猛地看向对方,目光如电,“全沉了?”
京城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粮食来自漕运粮,可以说漕运粮的每一次出事,都意味着京城的粮价飙升。
同时也意味着百姓的水深火热。
李若琏攥紧手指,“陛下,还有一件事,臣觉得可能不是巧合,京城之内多家粮铺在今天同时提高了粮价。”
朱常淦眼底一道光芒冷冽如剑,“也就是说,他们竟然比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更早知道漕运要出事儿?”
……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