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老,昔日姜子牙七十岁出山,八十岁拜相;百里奚七十多岁,辅佐秦穆公,与他们相比,朕以为先生一点也不老。”
孙承宗摇头,“老朽哪里比得上姜尚和百里奚?已经上不了马,拉不开弓了。”“朕不让孙公上马,更不让孙公拉弓射箭,只要您帮我出谋划策。”
“陛下的想法是好的,但如今朝中局势……”孙承宗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再说话。
朱常淦突然有些激动的说道:“先生难道就看着大明的江山付诸于清风流水吗?”
“陛下,真的欲救国于危难?”孙承宗终于抬起头,目光如炬,“老朽斗胆问陛下一句,国库之中可当有粮饷乎?”
“国库之中没有说,但朕的内帑有1200万两。”
孙承宗的目光如炽,猛然放亮,“老朽再问陛下,伱就不怕老朽老朽,年老体衰,昏聩无用?”
“不怕!”
“若朝中东林文官,攻讦于老朽,陛下又如何自处?”
“他们攻奸于先生,朕给你担着,一切罪责在朕,无外乎再写几封罪己诏。”
“老朽再问一句,陛下所求的大明江山是什么样子?”
“朕想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庐,老幼有从依。”
孙承宗定定的看着皇帝,如木头坐在那里。
一时之间竟然分不清这是在做梦还是现实。
终于,
他起身跪下,“老臣,愿为陛下燃尽这最后一丝心血。”
这个而立之年才中举,不惑之年中进士,大器晚成的明臣,终于再次回归朝堂。
“先生,朕敬你一杯。”
“臣不敢!”孙承宗连忙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随着几杯酒下肚,气氛也渐渐融洽起来。
这时,王承恩进来禀告道:“陛下,李邦华在外求见。”
“让他进来!”
很快,一个身材不算高大的儒生走了进来,“臣李邦华,叩见陛下。”
“来,孟暗,坐朕的身边,与朕同饮。”朱常淦让王承恩再填个座位。(李邦华,字孟暗。)
李邦华这才看清楚孙承宗竟然也在,连忙抬手道:“孙公!”
这次被皇帝召入京,他心中一直有些忐忑,自己前前后后被罢官,家中闲住了二十年,不知道这次是福是祸,但如今看到孙承宗也在,顿时眼中的光芒乍现。
席间,
朱常淦一边吃一边对孙承宗、李邦华道:“朕特简先生和孟暗为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先生主持兵政,孟暗来主持京营,可行?”
“谢陛下!”
“谢陛下!“
“朕仿佛又听到了岐山下的第二次凤鸣声。”
朱常淦眼中熠熠生辉,都说大明朝实亡,始于孙承宗辞官,成于卢象升殉国,终于孙传庭战死。
那我就把孙承宗、李邦华拉回朝堂,将卢象升、孙传庭护得周全。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