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笼罩泰山之巅,一幅深邃而神秘的画卷缓缓展开。天空似一块巨大的墨色绸缎,繁星如同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浩瀚无垠的天幕之上,密密麻麻,似乎触手可及。 银河横亘天际,那银色的光带散发着幽冷而迷人的光辉,似一条流淌着星砂的河流。 山风呼啸而过,带着丝丝凉意,吹得衣角猎猎作响。远处的山峦在夜色中只勾勒出模糊的轮廓,像是沉睡的巨兽静卧大地。 远处的城市灯火如点点繁星坠落人间,与天上的星斗相互辉映,分不清哪是人间烟火,哪是天上银河。 上山之时,山路蜿蜒曲折,沿途风景如画,却并未见到太多人影。然而,随着夜幕渐渐降临,山上的人群竟如潮水般逐渐增多起来。 山顶之上,只见游客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其中一部分游客乃是特意前来观赏壮丽日出之景的;而更多的则是借由此次游玩之机,期望能在此地修行。 此外,还有许多正值假期的大学生们三五成群地结伴而行。假期一到学校就没有统一组织学生到灵源之地修行,放了寒假的学生有的直接回家了,有的则是约着同学来有灵源之地的景区游玩。 对于他们而言,这次登山之旅不仅可以尽情游览山水风光,还能够趁机在灵源之地修行,可谓一举两得。 夏先衍看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心中暗自思忖片刻,随后带着队友寻找到了一处位于山顶尚未对外开放的僻静角落。毕竟以他们如今的身手,已然能够做到飞檐走壁,想要找到这样一个无人打扰之所并非难事。 自灵源之地形成强大结界,并彻底改变其内部环境以来,这些孕育出灵源的人文景区成为了热门景点。 众多老旧景区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不少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之地,大量的商业建筑纷纷拆除向外撤离,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展现历史遗址的原始风貌。 为了确保灵源之地得到妥善的管理和维护,每个灵源之地均有政府工作人员进驻其中。而且,多个相关部门齐心协力、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灵源之地的各项事务进行全面规范和有效监管。 如此一来,既能维持原来的运作模式,又能充分发挥灵源的修行作用。 在那悠悠吹拂着的山风相伴之下,这一行人的身影缓缓地融入到周围静谧的环境当中,纷纷进入到了一种忘我的修行状态里。 夏先衍从娲皇灵源之地出来后,修为沉淀的差不多,于是尽情地吸纳着天地之间的灵气。这次灵气没有经过淬炼,其转化的速度相较之前明显变得缓慢了许多。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便已至后半夜。此时的夏先衍突然感觉到自身紫府内的灵气似乎已经达到了某种极限,难以继续容纳更多的灵气。 于是他停止修行,想着去识海之中看看《人文经》有何变化。 夏先衍从离开燕京后,尤其是进入燕赵之地,随后进入齐鲁大地,《人文经》源源不断地汲取着来自各地的璀璨文化,之后就一直在进行演化。 与此同时,华夏守护之灵也会不时地现身于夏先衍的识海之中,观察《人文经》的变化。 当夏先衍看到识海之中的华夏守护之灵那道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时,他愣了愣,仅仅数日未见,守护之灵已经换了一副新的形象。 此刻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位气质儒雅的老者。 他身着一袭青灰色儒袍,那颜色恰似古老岁月沉淀后的色泽,质朴且深邃。儒袍的剪裁极为合身,流畅的线条顺着他消瘦却笔挺的身躯垂落。 而且华夏守护之灵的形象更加饱满了,彻底摆脱了之前有些虚幻的身形,完完全全成了一个人! 他面容清癯,额头宽阔而饱满,眉如墨画,修长且微微上扬,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英气,而那双眼眸,恰似深邃的幽潭,清澈却又深不见底,偶尔闪烁的光芒,犹如星子落入潭中,瞬间点亮了整张脸庞。 一头秀发整齐地束于脑后,用一根简单的木簪固定,没有丝毫的矫饰,却尽显高洁。 他的手中捧着的正是《人文经》,手指修长且骨节分明,轻轻搭在书页上,随着阅读的节奏,有节奏地轻点着。 他坐姿端正而优雅,脊背挺直,如苍松翠柏般坚毅,虽静坐于此,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气场弥漫开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与尊崇。 夏先衍惊愕地问道:“前辈,前辈!您怎么换了一副形象。” 华夏守护之灵爽朗的笑着说,“哈哈,这不是来到了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嘛,自然要应个景!” 夏先衍凑近仔细端详一番后,“我瞧您如今这副容貌,莫不是已经完全恢复了?” 华夏守护之灵摆了摆手,轻笑道:“哪能如此之快呢?不过是外表皮囊稍有变化罢了,毕竟我总不能一直以那副如同鬼魂般的模样示人吧!” 夏先衍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也是。前辈,您继续看吧,我就是没事了,过来瞧瞧《人文经》是否有什么新的变化。说实在的,我如今倒是开始有些担忧起来,害怕这部《人文经》将来会对后世的修行者产生某种程度的禁锢。”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华夏守护之灵放下手中的书卷,若有所思地看着夏先衍,缓声道:“人可以被思想影响,但不能被思想禁锢。你是担心修行者的思想被《人文经》固化吧!” 夏先衍重重地点了点头,“嗯嗯,修行起于《人文经》,现在又有了思想上的演变。之前当我深入感受儒家文化所带来的种种变化时,确实意识到它对于人们思想有着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 当我往更深层次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不禁会产生这样一个疑虑——这种约束是否有可能逐渐演变成对人类思想的一种禁锢呢?” 华夏守护之灵轻轻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坚定而自信的笑容,“不会的,孩子啊,你一定要对咱们华夏文明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坚信那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力量。 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者们,尤其是新华夏的缔造者们,他们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打破了旧有的思想禁锢,成功地解放了人民大众的思想。 他们所做的这一切,为的就是不让华夏重蹈覆辙,让无数华夏儿女能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看看现在的华夏,他们做到了,人民的思想已经被解放了。 当然啦,有些人非得执迷不悟、自甘堕落,非要往那禁锢的牢笼里钻,那也是我们无法完全阻止得了的。” 说完只见华夏守护之灵轻轻一挥衣袖,在书桌对面幻化了一把椅子,“来孩子,坐下来,我给你说说《人文经》现在的变化。” 夏先一脸恭敬地快步走到椅子前,坐下后,挺直了身子,诚恳地说道:“前辈,请您赐教,晚辈定当洗耳恭听!” “这么严肃做什么,你就当做闲聊。” “《人文经》不是教圣人之道,而是教你们堂堂正正做个人!人为本,德为先,能为上,行为善。 在当下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里,不是一直有那么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妄图以各种歪理邪说、夹带私货、用错误观念去迷惑广大人民群众,处心积虑地想要重新给人们套上思想的枷锁吗! 《人文经》现在就在广泛吸收古代现代各种文化思想的精华,取其之长,去其之短,在不断地融合、演化。 最终演化出来的功法就是‘正本清源,化性起伪’。 所谓 ‘正本清源’,就是帮助人们回归到思想的源头,去追寻那些最纯粹、最本真的真理与智慧,剔除掉外界强加的、错误的思想杂质。 ‘化性起伪‘是引导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思考与实践,去识别那些虚假的表象,看穿别有用心者的伪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思想上的明白人,面对形形色色的观点、论调时,不再人云亦云,而是可以凭借着清晰的思维逻辑,冷静地辨别真伪,去伪存真。” “所以你可以把这次《人文经》所带来的功法,当做是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一件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助力人们在复杂多变的思想浪潮中站稳脚跟,始终保持清醒,向着真理与光明稳步迈进。” 听到又出现新的功法,夏先衍眼睛一亮,随后继续听华夏守护之灵前辈讲其中的道理。 “人道为本,天道为用。人者,五行之秀,万物之灵。” “人作为万物之灵,本就不应被地星这一方小小天地所局限,从而陷入沉沦的泥沼。我们拥有着独特的智慧与情感,具备无限的创造力与潜能,理应将目光投向更为辽阔的远方,树立起崇高的追求。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法则曾在自然界长期主导,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直至现在这种文化仍然是世界文化的主流。 我们已经认识到单纯依赖这种残酷法则的局限性与弊端。所以就需要改正。 若一味遵循,人性中的善良、同情、合作等美好品质将会被不断压抑与侵蚀,社会将陷入无尽的纷争与循环之中。 我们具备了超越本能欲望的能力,可以基于道德、伦理和人道主义去关爱弱者、扶持贫困、追求公平正义。 华夏现在走的不正是这样一条路吗!之前的路有多艰难,我已经看到了,但是现在灵世界的降临,有了这个助力我们会走的更快更轻松。 人类的自由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肆意妄为的,而是深深扎根于集体之中的自由。” 讲到这里华夏守护之灵顿了顿,他想了想决定告诉夏先衍一下真相,于是继续说,“有件事情之前我没告诉你,因为我也没有想明白,现在我明白了,我之前遇到了这方天地的意识,他可能就是天道的化身,主导了灵世界的降临。 天道至公,所以无情。其实质,就是只按照客观规律运行。 正因为他自我运行,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物而随意改变,这才诞生了万物,诞生了人类。 但现在的情况变了,他是我们的天道,当有外部入侵的时候,天道的化身站了出来。开始替我们灭杀入侵者。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我们世界内部的各种争端,天道并不会偏向那方,各凭本事。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人拥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质。人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存在,既具有神性和魔性这两种复杂的精神特质,又不可避免地夹杂着动物本能,这三种元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性的复杂多面。 神性是理智,是秩序; 魔性是放纵,是无序; 兽性是动物本能,具有强烈的生存本能和繁衍后代的本能。 神性可以引导和升华动物本能,使其超越单纯的生理需求和自我利益。 魔性往往会放纵和扭曲动物本能,使其失去控制。 动物本能是人性的基础,它既可以为神性的发展提供动力,也可能成为魔性滋生的土壤。 但是当人真正有了思想,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尤其是在精神领域,人的思维犹如广袤宇宙般无边无际,充满了创造力与想象力。那座独立于这个世界的心之世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或许正是这个思想,它赋予了人类独一无二的特质,让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夏先衍听完后愣住了,他心里想着前辈不就类似于神一般的存在吗! 华夏守护之灵看了看他的表情,明白了夏先衍心中的想法,“我属于从华夏文明之中孕育而生的,华夏人文始祖则是属于你们先祖信仰孕育而生的存在,我们从借助天道的力量,从华夏文明中来。我们不是神,也不属于神的范畴。” 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华夏文明是天道文明。 天地有常,华夏先民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识阴阳之变,明四时之序。《易》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此乃华夏洞悉天道,进而化育文明之证也。 观乎上古,伏羲演八卦,察天地之象,通阴阳之变,以启民智,此乃华夏对天道初窥之始。继之神农尝百草,辨药性,教民稼穑,依四时而作,顺天时地利,使民生蕃息,皆遵天道而行农事也。 文字者,文明之载体。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盖因文字之成,可传天道之理,记人事之功,使华夏文明得以传承不绝。 文字之形、音、义,亦蕴含天地自然之象与理,如日为阳,月为阴,山水草木,皆入字中,以字达意,以意通神,此亦华夏文明与天道相系之证。 华夏文化之中的天文历法,哲学思想,农业生产,传统医学,文学艺术,传统建筑等等文化中都有天道的印记。 华夏千秋循至道,乾坤万象韵天成。喜欢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