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衍在滕州有所感悟,于是停下行程在这里休整了一晚上。第二天启程赶往孟子故里邹城。 孟庙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 1037 年),最初建于邹县城东北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之前,因瞻仰祭祀不便,历经多次迁建和重修,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 1121 年)复建至现址。 孟府始建于北宋景佑年间,具体位置和建庙确切年代已不可考,推测可能在宋景和四年(公元 1122 年)随孟庙一同迁建。 棂星门是正南门,象征尊圣如天。亚圣殿是主体建筑,供奉孟子塑像,高 17 米,进深 20.48 米,横宽 27.7 米,为绿色琉璃瓦覆顶、重檐歇山式宫殿型建筑。 大门悬挂 “亚圣府” 匾额,二门又称礼门,上有 “礼门义路” 匾额。大堂是主要建筑,用于官方活动和家庭仪式。 存有历代碑刻 270 余块,还存放着 100 多块汉画像石、汉代石人、石兽和元代的盘龙浮雕石柱等 。 府内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文物和古籍,如圣旨、牌匾、书画等,展示了孟氏家族的荣耀和文化传承 。 孟庙和孟府是孟子思想的重要载体,对研究孟子思想以及儒家文化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 夏先衍踏入这片由孟子文化所滋养孕育的灵源圣地,仿若踏入了一条流淌着千年智慧的思想长河。 四周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在低声诉说着孟子的伟大哲思,这里的每一寸空间,皆被孟子的思想深度渗透,成为其精神与理念的鲜活载体。 微风轻拂,夏先衍仿佛听到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激昂话语在空气中回荡。 那是一种对人格操守的极致坚守,在这片土地上,这种坚守具象化为一种无形却强大的气场,环绕着每一个到访者,砥砺着人们的内心,使其在物欲横流的尘世中,依然能够坚守本心,不为外界的诱惑与压力所动摇。 踱步其间,夏先衍又似看到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仁爱之光在大地上蔓延。 此地的人们,受孟子思想的熏陶,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尊老爱幼蔚然成风。每一个善意的微笑、每一次援手的相助,都是孟子仁爱思想的生动演绎,它们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一片璀璨的道德星空,让这片灵源之地充满了浓浓的温情与人性的光辉。 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警示之音,也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隐隐作响。它激励着人们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奋发图强,在安逸中不忘思索危机,在困境中更能砥砺前行。 ... ... 这片灵源之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孟子的思想完美地承载与呈现。它不仅是一处地理意义上的所在,更是一座连接古今、传递智慧与道德的精神桥梁,让后人如夏先衍一般,能够真切地触摸到孟子思想的深邃脉络,汲取其中的精神养分,在人生的道路上,以孟子的思想为指引,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感受着《人文经》不断汲取着灵源之中孟子的思想,夏先衍心神进入识海。 他此时感受到了《人文经》字面意义上的浩瀚,只觉得此时的《人文经》才是本体。 《人文经》内化作浩渺无垠的世界,沉浸其中只觉一股仿若能冲破九霄、席卷八荒的磅礴气势汹涌奔腾而来,如滔滔江河奔腾不息,又如烈烈长风呼啸而过,直撞入他的灵魂深处。 每一页经文的翻动,每一个字符的闪烁,似乎都在释放着无尽的力量,那力量雄浑厚重,带着岁月沉淀的智慧与威严,令他的身心皆为之震颤。 这股强大的气势既是锻炼,也是洗礼。夏先衍感受到了心神的成长。 他敏锐地察觉到,修行之路自此将开启全新的篇章,修心与修道。 修心,意味着要深入灵魂的幽深处,去洞察自我的欲望、恐惧与执念,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去涤荡心灵的尘埃,使内心如明镜高悬,映照出世间万物的本真。 修道,则是要在这广袤的天地间,追寻宇宙的本源奥秘,顺应自然的规律,与天地之气相融合,以自身的修行之力去契合那至高无上的大道,如同星辰融入浩瀚星河,在永恒的秩序中找到自己的大道之路。 从这些伟大的思想宝藏中所领悟出的修行之道,是华夏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宝库,是华夏先贤馈赠给子孙后代最为厚重、最为珍贵的礼物。 儒家倡导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修行者指引出一条由内而外、循序渐进的成长路径。 道家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的理念,则引领修行者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墨家 “兼爱”“非攻” 的思想,启发修行者心怀天下苍生,摒弃争斗与暴力,以平等、博爱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个生命个体。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法家的思想则注重于规则与秩序的建立,为修行者提供了一种严谨务实、以法治世的智慧,教导修行者认识到规则与秩序在社会运行中的重要性。 夏先衍也明白了这些《人文经》中单独为这些先贤哲人单开一卷的用意。 从孟庙灵源之地出来,夏先衍的思绪还在孟子的思想世界中徘徊。微风轻轻拂过,他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荀子与孟子的纪念之地仅仅相隔约 200 里。这一发现让他不禁感叹,难道这仅仅是历史不经意间留下的巧合吗? 想来这是历史留给后来者的见证,道不辩不明,孟子与荀子思想通过不断的碰撞,一直照耀这个世界。 孟言性善启仁心之端,荀主性恶明礼义之化,圣学双峰并峙立,千秋道脉各流辉。 昔孟轲者,倡性善之说,以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此四端者,若善之萌芽,扩而充之,则可成圣贤之德,养浩然之气,行仁政而王天下,其旨在劝人内省诸己,发乎本心以成善道,故其论多及于义理之性,欲使民明于善性之贵,率性而循礼义。 荀况则主性恶之论,以人性本恶,生而有好利、疾恶、耳目之欲,若无礼义之约束,必致纷争乱离。故力主劝学以化性起伪,明礼义以矫饰人性,制法度以绳墨群伦,使天下之人皆遵礼义法度,由是而致治世。其学侧重于外铄之教,欲借礼义之化育,使恶者变善,愚者成贤。 孟荀二子,虽性论殊途,然皆志于斯道,欲解民于倒悬,致天下于大同。 在邹城待了半天后,一行人到达了曲阜。 夏先衍带着众人先去了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灵源之地。 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坐落于曲阜孔庙孔府东北方向千米开外,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 一行人步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巍峨的古城墙遗址,那斑驳的城墙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屹立不倒,在默默诉说着三千多年来的沧桑变迁。 它们守护着这片曾经孕育了灿烂儒家文化的土地。城墙之下,绿草如茵,野花点缀其间,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古老土地的温柔抚慰。 夏先衍伫立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往昔的土地上,望着眼前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如今略显寂寥的景象,心中满是对岁月沧桑变迁的感慨。 历史的巨轮无情地驶过,曾经那车水马龙、宫室巍峨、商贾云集的都城盛景早已被时光的洪流所淹没,只余下残垣断壁、基址壕沟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当夏先衍闭上双眼,将心神沉浸于这片土地灵源之中时,奇妙的景象在他的脑海中徐徐展开。 他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亲眼目睹了这座都城曾经的磅礴气势。那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映入眼帘,飞檐斗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璀璨光芒,宫墙高耸,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庄重。 历史就是历史,画面之中空荡荡的只是一座城池,寂寥无声。 夏先衍的意识从灵源深处缓缓回归现实,眼前所见唯有那座在岁月侵蚀下尽显沧桑的鲁国故城。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鲁,建都于此。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 249 年),鲁亡于楚,历时 900 余年,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 城址略呈扁方形,面积约 10.45 平方公里,城墙周长约 米,至今地面仍残存有城垣 4000 余米和一些地台。分外城和内城 2 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内城居全城的中部偏北,平面近方形。 包括周代至汉代的城垣与城壕、城门遗址、大型建筑基址、道路与排水系统遗迹、手工业作坊址、居住址、墓地等。出土上千件重要器物,如鲁国大玉璧等。 城市布局严格遵循《周礼?考工记》有关城市形制规定所建,体现了礼制秩序,是研究华夏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典型实例。 周公旦之子伯禽为鲁国始建国者,他率军协助周王室讨伐管蔡之乱和徐戎,稳定了周王室在东方的统治。周边曹、滕、薛、纪、杞等众多政权时常来朝觐鲁国国君,显示出鲁国在当时的宗主国地位。 鲁国是姬姓 “宗邦”,诸侯 “望国”,与周王朝存在密切的亲属关系,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鲁国在政治制度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如从 “亲亲” 原则选官到春秋中后期开始 “尚贤” 选官。 鲁国重视以礼治国,完整地保留了周礼文化传统,被称为 “周礼尽在鲁矣”。鲁国还发展出较完善的史官制度,产生了《春秋》《左传》等重要史学着作。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鲁国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在此开创了儒家学派。 鲁国在周代诸侯国中具有特殊地位,其文化传统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作为周代重要的都城遗址,曲阜鲁国故城见证了华夏文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和演变,是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 这里还有一座周公庙,早年是鲁国的太庙,宋朝时修建成为周公庙,历经宋、金、元、明、清历代 6 次增修扩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周公庙依山就势,对称布局,以周公正殿和献殿为主导,召公、太公殿相衬托,姜嫄、后稷祠为延伸,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建筑群落。 周公与儒家有着深厚的渊源,他在思想理念、政治实践以及文化传承等多方面为儒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周公总结商亡周兴的历史经验,提出 “敬天保民” 的思想,强调敬从天命、怀保小民、施行德政,奠定了后世儒家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如孔子的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孟子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等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周公的这一理念。 周公主张崇尚德政,谨慎使用刑罚,认为统治者要以道德为准则治理国家,用刑要慎重。这一思想影响了儒家的德治和仁政观念,孔子主张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荀子也强调 “明德” 的重要性,都与周公的理念一脉相承。 周公制定了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即 “周礼”,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亲亲尊尊、等级有序的原则。儒家对周礼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强调 “克己复礼”,将礼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 周公对前代的文化典籍进行了系统整理和修订,如《诗》《书》《礼》《乐》等,为儒家经典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些文献经过后世儒家学者的进一步整理和传承,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依据,承载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理念。 从鲁国故城灵源之地出来后天也渐黑,夏先衍就没有继续探查其他灵源,这几天心神消耗有些大,于是回去休息了。 清晨,一缕曙光洒在曲阜孔庙之上,朱红色的墙壁在晨晖映照下,散发出深邃而庄重的气息,墙根处的青苔带着昨夜的露水,晶莹剔透,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悠长。 大成殿前,古柏参天,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斑驳的树影如灵动的水墨画在石板地上徐徐铺展。金黄的琉璃瓦闪烁着耀眼光芒,与湛蓝的天空相互映衬,尽显皇家规制的威严与奢华。 棂星门静静地矗立在晨曦里,门楣上的雕饰精美绝伦,透过它,仿佛能看见历史的长河在缓缓流淌,先贤们的身影在其间若隐若现。 庭院中,淡淡的雾气尚未散尽,缭绕于碑刻之间,那些或古朴或苍劲的字迹,于朦胧中更添几分神秘。晨钟悠扬传来,余音袅袅,似在唤醒沉睡的孔庙,又似在向世人传颂着千年的儒家智慧与文化传承 曲阜孔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 478 年),最初是为了追慕悼念孔子,将其生前所穿衣物、乘过的车、用过的琴等遗物收集于其生前故居内纪念。 东侧的孔府于明洪武十年(1377 年)始建,是孔子世袭衍圣公后代居住的府第。 孔庙布局,占地 327 亩,前后九进院落,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以南北中轴线为主,中路从金声玉振坊起,由南向北依次穿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等,直至圣迹殿,是孔庙主体。东路和西路则分别设有诗礼堂、鲁壁等建筑。 孔庙主要建筑: 棂星门:象征尊孔如同尊天,四楹三间,石柱铁梁,铁梁铸有 12 个龙头阀阅,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天将。 奎文阁:又名藏书楼,高 23.35 米,阔 30.1 米,深 17.62 米,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栱,是专门收藏历代帝王御赐书籍、墨迹的楼阁。 大成殿:为孔庙主体建筑,高 24.8 米,阔 45.78 米,深 24.89 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庙内现存历代碑刻 2000 多块,上起两汉,下迄民国,真草隶篆,诸体俱备,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还有大量的汉画像石、石人、石兽等文物。 府内保存有众多明清时期的文物,如圣旨、牌匾、书画、家具等,展示了孔氏家族的荣耀和文化传承。 曲阜孔庙及孔府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孔子的思想和学说。 仁爱礼义信传千古,性善性恶论启后人,劝学修身志在贤。 他们皆重视修身以达贤明境界,共同为儒家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奠定基石,其思想光辉持续照耀着华夏文明的漫漫长路。喜欢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