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莹咕哝道:“不这样讲,人怎么精减得下来。”冯莹虽嘴里这样说,实际上,她听了赵彬的话,心里舒服些了。
赵彬见冯莹脸色好转了一点,就问她:“吕娘知不知道你被精减的事?”
冯莹轻声说:“暂时没给她讲。”
赵彬感慨道:“吕娘来我们家整九年了。”
“是的唦。”冯莹接赵彬话说,“像吕娘这样明事理的保姆,在专署大院没得几个。孩子们到现在,都以为吕娘是他们的亲娘娘。反正我想好啦,吕娘就是晓得我被精减的事,我也不准她走。”
赵彬点头:“可以。这事由你给她做工作。”
“吕娘这个人,心最善良啦,那次如不是她帮……”冯莹说到这里,突然意识到什么,马上闭口不言了。
赵彬见冯莹不把话说完,就问道:“吕娘帮哪个?”
冯莹差点失口说出吕娘帮郑勇的事,这时,连忙改口说:“哦,我是说,她帮别人找保姆。我也不晓得,有的人,怎么一年到头,光在换保姆。”
赵彬见冯莹情绪好点了,就拍了拍她的背,说:“我去洗个脸。”说时,起身去了厨房。
转瞬到了九月,暑假结束,老大、老二上学去了;老三也回到幼儿园,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只是冯莹不去上班,天天在家里,不是纳鞋、织衣,就是种园子,吕娘奇怪极了。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了,就问冯莹怎么不去上班。冯莹知瞒不下去了,就把自己被精减的事,给老人说了。吕娘听了陷入沉思。
又有一天,吕娘吃完午饭,站在灶台旁,“晃荡晃荡”地洗着锅里的碗,一面笑着对冯莹说:“冯莹,我昨晚做了个梦,梦到我三个外孙,都说好想我,要我去看他们。”
正在扫地的冯莹,直起身,佯装生气地说:“吕娘,您是不是在打走的主意。您如觉得我们家不好,要走,我不拦您;如是其他原因,我坚决不准您走!”
吕娘急忙解释道:“哎哟,冯莹,那里是你们家不好。我说句你不相信的话,我觉得你们对我,比我亲生女儿对我都要好。我这个女儿啊,她小时,我觉得她父亲死得早,就格外疼她,惯她,哪里晓得,她长大后,脾气好拐哦!在家里,她动不动就冲我发脾气,我不晓得呕了好多气。这也是我不大愿跟她住的原因。”吕娘顿了顿了又说,“不过呢,我还是觉得,你没得工作了,一大家人,光靠赵局长的工资,经济上还是有些紧张,赵局长每月还要给他母亲寄钱……”
冯莹剪断吕娘的话:“钱多多用,钱少少用。万一不行,我去茶厂选茶,也能挣几个钱。”
吕娘捧起一摞洗净的碗往橱柜里放,一面说:“我听别人说了的,到茶厂选茶,手脚最快的,一个月也只挣得到七八块钱。”
冯莹连忙又说:“我们吃菜,是自己种的;水,我去河里挑;米、肉要凭票买,又不能买多的;以后一家人的衣服、鞋子,我都自己做,就只买布。吕娘,您说这个日子过不过得走。”
吕娘放好碗,走过来,抿笑说:“那以后你们莫给我付工资。”
“吕娘,哪里有干活,不付工钱的,就是请人挑水,也要把钱嘛。”冯莹一本正经的说。
吕娘笑了笑,不再说什么。
到了十一月底,有天上午,冯莹去幼儿园给洁颖送衣服,刚走到三合院,收发员从办公室走出来喊道:“冯老师,你有一封信。”说着上前把信递冯莹,一面说道,“我正准备今天中午给你送过去,没想到你就来了。”
冯莹接过信,谢过收发员,再看信封,见是吕娘女儿写给吕娘的信,心想,回去跟吕娘说下,以后叫她女儿把信寄到赵彬单位。
冯莹回来,把信给了吕娘。吕娘看完信,对冯莹说:“女儿要我去他们那里养老,说元旦前,女婿来接我。”
冯莹一听,惊得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才望向吕娘说:“吕娘,我们不是说好了的,您不走吗。”
吕娘说:“前时,我觉得还是要把你们家的情况,给女儿说下,我就到邮电局,给女儿打电话,把你离职的事给她说啦。女儿说,她非常感谢你们这么多年对我的照顾;又说她早就想把我接到她那里去养老。”
冯莹呆站在那里,愣愣地望着吕娘。
吕娘又对冯莹说:“本来我是真的舍不得离开你们,但我又不敢不听女儿的话。”
冯莹叹气道:“这几个孩子都是您一手一脚带大的,他们对您非常有感情。您走啦,孩子们怎么习惯。”说到这里,冯莹声音哽咽了。
到了晚上,赵彬在单位开会回来,冯莹把吕娘要走的事,对赵彬说了。
赵彬说:“如果吕娘的女婿亲自来接吕娘,如果我们还坚持挽留,就不近情理了。”
冯莹神情沮
丧
地说:“那只好让吕娘走哦。”
过了十多天,赵彬从省里开会回来,他给吕娘买了一副金耳环。吕娘捧着耳环,激动的对赵彬和冯莹说:“我这一辈子,没得金银首饰,想都没想到,老了还得一对金耳环。”
吕娘知道冯莹他们没什么存款,这对金耳环肯定是用冯莹的离职补助买的。吕娘心里虽过意不去,但她又不得不收下金耳环,因她怕拂了赵彬和冯莹的一片好心。
十二月底,吕娘的女婿来了。吕娘临走的那个晚上,一家人聚在火盆边。当孩子们听说吕娘要走,都“哇哇”地哭起来。洁娴和洁雅哭得最厉害,她们分别站在吕娘身旁,摇着吕娘的胳膊,边哭边说:“娘娘,您莫走,莫走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