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1 / 1)

沈青云从五岁踏入学习宫殿,一十岁了还没从这里走出来。 “新意不新意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 徐上卿对论文也很重视,不然她绝对不会起个大早跟沈青云过来。 沈青云跟着点点头,她当初选了这个课题,跟徐上卿一拍即合,当然心里是赞同徐上卿的想法的。 现在的人都很喜欢说起新阳年间时,直接称呼新阳元年,大概是因为从那一年开始,大庄彻底腾飞,和同时期的其他封建国家比较起来,优秀的太突出了一点。 新元博物馆已经不是她们第一次来了,每次来都有共同的景象,那就是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可见玉阳大帝和她的官员们对后世人的吸引能力。 “最近我看小说的网站兴起了一股历史直播流,你看金榜前排的这些文,基本上都带了新阳两个字,要不就是玉阳大帝的名字,这流量,好到爆炸。” 关键点就在于有没有把握住流量。 “那咱们的论文也得带上这个名字,后期论文要发布到内部论坛进行投票,希望同学们能多多投票给咱们,到时候选中咱们为第一,就能亲自去皇家博物馆看看了!” 后来国家内部稳定下来,那些珍宝就被放入皇家博物馆,这个皇家指的是昔日沈氏皇族。 迄今为止,千年光阴,只有各大高校的优秀学子才能进去,亲眼一睹旧物昔日风采。 她姓沈,随母姓,祖上和皇族其实有沾,往上数个几十代,或许和玉阳大帝还有亲戚关系呢! 沈青云看了眼光脑中的小说界面,绿油油的小说界面上的名字让她格外向往。 可惜,生于后世,无法亲眼看看。 她们纵然已经故去,灵魂依旧不朽。 在这个时代,人的眼睛已经没有任何疾病,因为人眼可以和机械眼结合,成为世上最清晰的,足以记录一切的摄像头。 最多戴个眼镜,能让图画更清晰一些。 沈青云在各类文献,以及新阳年间留下的手稿里,苦苦搜寻着真相,最后她的目光定格在了,刚刚出土不久的文物,尚书令杨可卿墓中陪葬书简上。 大庄的时候,人们已经能够使用纸张,很少再看见笨重的书简了,但是那时候的人们,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想法,下葬的时候,很喜欢用书简陪葬。 “诸位面前的,是最近抢救性挖掘出的大庄新元年间,尚书令杨可卿亲自写下的书简。” 刚挖掘出不久的书简,那不是现成的新鲜论文题材吗! 沈青云和徐上卿费尽力气挤进人群,她们大庄的人是真的多,遇到喜欢的东西,一个个都挤过来了。 “在杨尚书令的墓中,书简一共有七十八卷,每一卷都是杨尚书令用刻刀亲自刻下的。” 天啊,那一定非常累,尚书令每天要干那么多事情,还有力气刻书简啊! 沈青云不由得想到了历史传闻。 之前还以为这是野史胡编乱造,但是看着眼前入木三分的百余斤书简,沈青云突然觉得,这事儿是真是假,或许可以论证一下。 没想到内容给了她更大的惊喜。 自传啊!本人写的自传,即使可能有一些地方出于个人感情,不够公平公正,但内容放出去,也足以影响当前的历史研究方向了! 为了便于文字的传播和降低学习难度,后世不可避免的对一些文字进行了简化处理。 在杨可卿的笔下,所有人看见了一个更加生动的大庄新阳年间。 大量的开头描述,都给了沈玉耀。 好像动作稍微大一些,就会打扰到那个人。 “七公主为人聪慧,自小便与他人不同,性情活泼,与人为善,和她相处如沐春风,她是大庄最美的少女,温暖如同骄阳。” 这在白话文出现后就风靡的新阳时期是极为少见的。 但这项不说出口的规则对杨可卿来说没用。 但在书简中,杨可卿通篇都是用的白话文,她在尽可能的用质朴的文字,描述她眼中的沈玉耀。 后世认为玉阳大帝是极为不好接近的人,她就像是天生的皇者,无人能探知到她的内心,她好像生来就该当皇,坐在最高的位置上一样。 “少女时期能与陛下结缘相识,是吾毕生之幸,老来回望,总会感叹当时年少,胜在眼光独特,选对了君主。” 谁能想到她竟是这样的尚书令呢! “尚书令说的不止,不会是那个人吧?” 石采文。 这两人,从小到大都一直被人放在一起谈论,小的时候两人当街对打,大一点了,两人入朝堂,又打到了朝堂之上。 后世人本来想捏造一些爱恨情仇发生在她们俩身上,无奈两人一辈子都没成亲过不说,连个传绯闻的人都没有。 虽然玉阳大帝的绯闻,大多数经考证都是假的,唯一一条真的传出来过的,后来的结果也说明,他们当时不可能产生过任何一丝情愫。 因为这个命题,很多专家进行过讨论,最后大部分结果都归于,她们不想。 杨可卿接下来用了长篇大论去控诉石采文为人的离谱,在她的描述中,石采文简直就是无理取闹的典范。 与杨可卿并肩称作帝国双明珠的人。

最新小说: 重生年代:神医娇娇美又飒 纪晓岚:开局杀乾隆 不复合,别沾边,姜小姐又美又飒 神秘小小说宝盒 野欲!小娇妻被强权大佬亲哭了 再世倾城:医妃与权谋交锋 总裁的私人医生:偏执爱恋84天 回来的儿子 不一样的日本战国 灵气复苏下的诸天长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