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采文应了一声,离开前又问道:“没想到正巧碰上了于统领,于统领这样着急回宫,是陛下召见啊。” 禁军对此知道的还挺清楚,因为在于三接手前,科研部的守备都是禁军在负责。 科研部那边总有人不甘心的想动手,在朝中并不是秘密。 或许她不应该去找杨可卿,而是应该去找于三。 还是去看看杨可卿的热闹要紧,如果真是大事,迟早她能知道。 “多谢石侍郎。” 最低那也是个正儿八经的农家子,给钱就像是打赏一样,太过高高在上。 毕竟他们在宫中当值,只会比官员们更晚下值,像城中糕点铺的点心,很多时候他们去买,都已经只剩下残渣了。 另一头,于三入宫,一直骑马到紫微宫前才落马。 这是她对沈玉耀的忠诚,正如沈玉耀对她无比看重,她心里有一杆秤,懂得如何控制自身。 于三入内,冲那位正倚在窗边的女子行礼。 但无声飘落的树叶依旧在告诉沈玉耀,杀机藏在暗处,从未被驱散清除过。 沈玉耀是坐在软塌上,在她面前摆放着一台小桌,桌面上摆放着已经点燃的宫灯,还有一封信。 于三熟练的脱下鞋子,与沈玉耀一样,盘腿坐在软塌上。 研发部的黄大人,本名黄九娘,今年四十岁,原本是个绣娘,后来研发部要开始研究新的纺车和织布机,就将她请入研发部。 虽说是九品小官,但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官位,而且花楼机和纺车还没有推广开来,黄九娘的功绩无人知晓,也不好给她太高的官职。 “还有三家没查清楚。” 两种说法给沈玉耀的感官可不一样,前者能显得官员本人很有能力,后者则显得他们很废物。 果然,沈玉耀听到后没有任何不满,而是自然而然的命令于三,“继续查下去,把每一家都查清楚,还有他们为什么要动手,准备之后一一定罪。” 要不是在榻上,于三绝对会单膝跪地行礼,现在她只能低下头,以示对女帝的尊重。 沈玉耀已经看过了,她让于三看,是想问问于三,要派遣暗部的哪个人处理此事。 沈玉耀先将自己的打算说清楚。 之前草原上的叛乱不成气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一个有本事的人站出来。 光凭暗部不一定能摆平。 于三低头仔细想想,好像不是不行。 然后沈玉耀摇摇头,“自朕登基以来,暗部已经够显眼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对暗部除之而后快,切莫沾上这种事情,授人以把柄。” 于三虽然不懂,但她乖乖点头,听从了沈玉耀的命令,她是君王手中的利刃,只会顺着君王的力气,斩向该斩之人。 沈玉耀的手指敲了敲密函上的一句话。 棉花现在已经是冬州百姓的必备品,若是没有棉花,冬州百姓绝对要被冻死大半。 沈玉耀为了压制棉价,不惜投巨资在这上面补贴,在冬州卖出去一份棉花,就能免除棉花自草原一路而来的关税。 与之一同风生水起的就是织造行业,棉花虽然保暖但外观比起柔顺的丝绸那差了不是一点儿半点。 如果能提高织造布匹的速度,那么这里面的利润是相当可观的,到时候价格确实会降下来,可市场打开,薄利多销不比一锤子买卖强? “先将花楼机的消息传播给那些商人。” 于三不解沈玉耀为什么要将商人已经知道的消息,再次明目张胆的告诉商人,难道是嫌现在研发部那边还不够热闹?报上。” 将此事写在邸报上? 小小的织布机和纺车,难道还能左右一个大国的命运吗? 本来想要嘲笑杨可卿下值晚的心,只能就此作罢,甚至还要规规矩矩的向沈珉玥行礼,找个正儿八经串门的理由。 “石侍郎,今日怎么来了都察院?”沈珉玥知道石采文和杨可卿不对付,她们俩除了上早朝外,就没凑到一起过。 “回殿下,臣有事想要问问杨御史,这才冒昧登门,若殿下与杨御史有约,臣的事情可以往后推推。” 杨可卿和沈珉玥哪儿来的约,两人在此遇见,是因为沈珉玥找杨可卿有事情做。 石采文见沈珉玥同样面露好奇,就知道今儿这话她必须得说了,反正也没什么不好见人的,“是有关研发部的事情。” 巧了不是,她们俩在这儿碰头,也和研发部有关,准确来说,是和石采文一样,与花楼机和新纺车有关系。 石采文实在是对此很好奇。 为什么是过几日,实在是这几天研发部看守森严,即便是明王也不能随意进出。 石采文的话让沈珉玥看了她一眼。没想到她和石采文竟然想到一块去了。 这就跟当初沈玉耀要设立互市一样,她就将互市的设立直接交给了石采文,至于石采文怎么弄,全看石采文个人的能力了。 “杨御史看来已经有了章程啊。” 好像一切都在杨可卿掌握之中,透着一股浓浓的嘲讽感,好像除了她杨可卿,其余人都是凡夫俗子,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