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头子也不知道还能干几年,这样下去就算心里很开心,迟早也得倒下了。 蔡有志,一个历来正直,三朝元老的老臣,突然悟了,他得找个办法,把肩上的担子分给别人一些。 沈玉耀疑惑抬头,不知道蔡有志为什么突然面上露出笑容,难道大庄丰收,蔡有志这么高兴? 沈玉耀非常感动,“蔡尚书,这段时间真是多谢你了,等年后,朕欲在京城修筑日晷大楼,不知国库是否充盈,可以负担此事呢?” 没错,钟表也被造出来了。 沈玉耀只给出一个大致的道路,科技成果就开始扎堆出现,那些已经开始熟练应用浦西带来的外族符号的大庄本土高智商人才,也就是大庄的科学家们,他们带给了沈玉耀太多太多惊喜。 这附近的青壮年,能抽调的都去修铁路了,蔡有志实在是没办法来个无中生有。 壮妇也是劳动力,而现在朝廷有钱,若是朝廷聘请,那日薪是相当可观的。 “就是太累了,不知会不会对妇人身体有害。” 沈玉耀抬眼看了下蔡有志,“蔡卿家中想来是没有操持全府里外家务的妇人,没有一日耕田数亩的女子吧。” 可是这世上除了工地搬砖,还有更多更累的东西,琐碎没有尽头的家务,抬眼望不见头的田地,难道做这些的妇人不累吗? 医院的事情也该排上日程了,显微镜都有了,现代医学也该走上日程。 毕竟人类医学的发展,比起人对身体的探索来说,落后太多了,这个时候还分什么传统与新潮,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耗子就是好猫。 总觉得沈玉耀在想什么会让他有无数文书要去审阅的事情。 蔡有志的见识限制了他的想象力,此刻他并不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他从未见过的东西,即将在大庄遍地开花。 对于如何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大庄的人口,沈玉耀也没什么好办法。 大庄幅员辽阔,必定是要改写人类史书的,目前大庄在册人口不足一个亿,这哪儿够啊。 比沈玉耀原本国家大出三分之一的领土,人口却不足十四分之一,这能有什么出息? 那些最不起眼,如同尘埃一般,在史书上找不到只言片语的人,他们组成了一个伟大而强盛的国家,真正铸就了永垂不朽的丰碑。 工部做了什么?他们新港那边需要建造更多船只,要修建更多的建筑,于是工部的人干脆就让出航的人,带回来大量南国等地的奴隶。 以前的中原人,对外族十分警惕,同时也看不起外族,觉得外族就是一群不开化的野兽。 缺胳膊少腿都没问题,只要人还能用! 淳朴的百姓不知道大庄在经历什么,但是他们很清楚,如果他们懒惰了,停下了脚步,就会被狠狠甩下。 谁又天生没有好胜心,就喜欢看着周遭的人发达? 只要努力和收获能成正比,人可以付出的比想象中多得多。 听说最近新港有一批海船要回来了,不行,他得赶紧带人过去看看,省的那些海船上的外族人都被其他人抢先雇走。 那些人没有落户大庄,所以手上拿的是暂居户籍,原户籍还是他们原本的国家。 有些钱的本地人则租本地的船,让小客船跟着大庄的海船走,安全又便捷。 “唉。” 在他身边一起站岗的李聪抬头看了眼元石陆,见上司一脸惆怅,他动了动嘴唇,满脸复杂的神情。 元石陆又叹了口气。 李聪一边说,一边冲着巡逻时向他和元石陆行礼的禁卫们点点头,示意他们继续干自己的事情。 “主要是统领与在下都不是那小兵了,末将认为,在其位谋其政,咱们得把分内之事先做好不是?” 元石陆冷哼一声,对李聪义正词严的说道:“越是爬的高,越要居安思危,跟在陛下身边那么久,你为何没有学会陛下的谦虚与谨慎呢?” 李聪谈论起沈玉耀时,脸上全是向往的神色。 李聪被元石陆的目光看的 他小心翼翼的清了清嗓子,说道:“统领,末将知道您在担心什么,但是这俗话说得好,女大不由娘……” “反正就是那么个意思,小姐她心里有数,既然不愿意从草原回来,必定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再回京,统领何必多虑呢,草原那边已经彻底臣服,听说最近草原那边还流传开一种舞,草原人跳的可好了,连那些人高马大的草原勇士都跳的特别好看。” 以前草原的地盘不是没有被中原王朝打下来过,但是往往前脚刚到手,后脚中原王朝稍有懈怠,草原就会再起兵戈。 但是现在草原上的蛮族,却和史书记载中的完全不一样。 关键是每次蛮族人想要搞事,都会有草原上的普通人来通风报信,那些普通人才不管什么独立不独立呢,他们只知道现在的大庄让他们日子过的更好了。 元石陆知道李聪说的都是大实话,但是他心里就是不得劲。 说话声音细细小小的,脸皮薄,胆子也不大。 最好他能看见妹妹,知道妹妹确实过得很不错。 可是现在的情况,和他想象中的一点儿都不一样。 元石陆真是越想越生气,之前元清影去草原,是因为女子学堂的学生都去了,这是陛下的安排,也是陛下给她们设置的试炼场。 而现在,陛下为了发展京城,已经开始往回召集人才了,女子学堂里好几个人都回来了,偏偏他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元清影的身影。 信中,元清影同兄长说,她想要多在草原待几年。 她喜欢草原的冷和热,也喜欢草原上的每一株草每一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