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陛下的旨意,请恕在下无能为力。” “杨御史,佛国那边生了乱,你可知晓?” “此次领攻佛国的军队,乃是西南军,其总帅为周然将军,杨御史可曾听说过此人的名字?” 单看周然在西南军的战绩,也能称赞一句领兵有方了,虽不如曲家父子天降将星耀眼,但也是可圈可点。 “没错,但他未尝败绩,并非因个人能力出众,而是因为佛国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走私柳暗花上,同时,佛国已经几十年没有打过仗了。我大庄煌煌大国,对付一些进犯的小族敌人,不过是信手捏来。” 也就是说,五年以来,周然打败的敌人全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小族小国。 “若有下属能独当一面,也足以。” 办得好是上司的成绩,办不好就下属背锅。 “但五年来,周然可没少吞没粮草,贪污军款,他的胃口已经被养大了,佛国里面的那些东西,他看不上,他想要更多。” 杨可卿皱紧眉头,“古城互市,他难道敢对石采文下手?” 秦淑君没有回答杨可卿,周然对古城互市是不是起了心思的猜想,而是说明了石采文现在处境危险。 杨可卿说着,眼神一直落在秦淑君脸上,想要看出秦淑君的想法。 任谁都看不出她心中所想。 秦淑君说的滴水不漏,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 大庄内伸手的人算什么敌人?真正的敌人还在佛国缩着呢,佛国一天打不下来,那些人就能多逍遥快活一日。 “还请淑君帮忙,求陛下允在下,前往起沙城救故交。” 沈玉耀听完秦淑君的请求后,沉默了一小会儿。 无论是朝中有内鬼,还是杨可卿咬着那些人不放,非要让那群人活生生脱一层皮不可的执着,沈玉耀之前就已经想到了。 怎么说呢,如果说沈玉耀和沈清瑾是塑料兄妹情,那么杨可卿和杨家其他人的关系,比沈玉耀与沈清瑾好不到哪儿去。 究其原因,是她将此事当成了一个踏板,只要她能顺利的拽住这条线,她就能一飞冲天。 也就是说,杨可卿不是杨可卿,是杨成业的女儿。 没有人,他们都已经记住,现在都察院有个御史,名为杨可卿,她刚正不阿,绝对不能随意得罪。 沈玉耀看了眼面前气定神闲的秦淑君,有些好奇。 沈玉耀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丝毫善意,纯粹就是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大。 秦淑君的反应很平常,“陛下,臣与杨御史同朝为官,为陛下分忧解难乃是分内之事,只要能让陛下满意,臣做什么都心甘情愿。” 涉及朝堂的大事,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全在沈玉耀这个皇帝的一念之间,如果沈玉耀不愿意停止,杨可卿没有机会利用秦淑君。 行走于权力周边的人,怎么可能会有真正的小白兔? “是,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将陛下所言,尽数转达给杨御史。” 看着很乖,实际上却在伸手揽权。 但是这些群臣求到她头上,她就真的接下了此事,其实她不管也没什么,此事无论如何,都不会牵扯到她,因为之前秦家一脉已经被肃清过,他们曾经直面过沈玉耀的手段。 现在六部官员空出来不少位置,朝堂已经进入大洗牌的阶段,有野心,有手段的人,都不甘于现状,想要抓住机会往上爬。 “回陛下,于统领今日傍晚应当就到京城了。” 秦淑君马上应是,甚至都来不及仔细想这件事代表着什么,她已经形成了肌肉习惯。 陛下还是不够信任她,最信任的人依旧是于三,于三一回京,马上陛下就将她从身边支走。的意思是,之后她们会忙起来。 秦淑君咽了口口水,突然有些害怕。 不过工作这个东西,从来不是内心祈祷不要来,就能不来的。 自小,石采文就是个爱武学的人,纵使所有人都跟她说,身为石家的大小姐,她是名门之后,当像个大家闺秀那样,哪怕是喜欢读四书五经,甚至不喜欢读书,也比喜欢舞刀弄剑要强。 那些人说再多,也不如她看人比武时的快乐重要。 别人站桩,练个几天就好了,她站桩,身体根本就受不了,稍微强度大一点儿的训练,都能让她成为在床榻上瘫着的病人。 体质这么差,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武学的路是注定走不了的,任何一条路径想要走下去都需要天赋,没有天赋,啥也不是。 但是她不喜欢吟诗作对,不喜欢品鉴歌赋。 等长大之后,石采文知道自己这个想法有多么的天真了。 做梦比较快! 直到她遇见了沈玉耀,成为女官,开始负责互市的事情。 那一仗,她赢得很勉强,一则她手下的兵并不是真的兵,一则她不熟悉地形。 她的武器比那些沙匪好。 这种想法,就跟人觉得自己可以非常的幸运,不可能遇到倒霉事一样。 她来到了起沙城,见到了那个贪心不已的周将军,同时没忍住脾气,当面怼了周将军一句,差点儿没撕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