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林春燕的解释,张大娘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些煤炭林春燕打算冬天煮锅子的时候用,往桌子上放个小炉火,也不用再费劲的把火锅煮好了再拿上来。 “你们莫不是被骗了,山上那么多树,随便砍几棵回来当柴火烧,还拉这些煤炭做什么?” 林春燕赶紧摆手,“我家柴火可够用了,二郎三郎他们见天的上山给我们砍柴火,这时候还存了不少呢。” 除了烧炕之外,屋子里还要再放两个碳盆,就这样林春燕的手也一直都是冰凉凉的。 张大娘对这种事情倒是没说什么,有人来说酸话的时候,她还立刻呛回去。 “村里人不都是这样,他们也是好意,生怕咱们被骗了。” 林春燕看着那煤炭放到了后院之后,心里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脸上不由自主的就露了笑容。 林春燕收拾利索之后,就跟着林桃红一块去里正家看热闹。虽然张天河和李小娘子成亲之后是要在镇上住,但成亲都是要往村里的老宅里娶,得在村里办。 张大娘也倒吸了一口气,“竟然有这么多!你们柳大娘还说咱们家的日子快和员外家一样了,我看还差得远。” 张大娘又开始心沉起来。 糖是里正让林春燕特地给炒的,用的就是他们自己家种出来的花生和芝麻,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小孩子的手小,一次也抓不了多少个。 里正也拉着林春燕和张大娘往家里让,“快去屋里坐坐,里面有茶水。” 里正这一举动也是表明林春燕在村里的地位。 屋里的几个老人有男有女,头发都已经花白,牙齿也掉光了不少,有些是和里正连着亲的,有些纯粹是品德高,听到外面里正在让林春燕进来,就有人也站起来招呼林春燕。 一个月能挣上五六百个大钱,对村里人来说这就是一笔巨款,想去那里干活的人可不少。 狗蛋和黑子拿了不少糖之后就去捡鞭炮,好些炮都没有放完,捡一个好的他们能高兴半天。 狗蛋和黑子对视一眼,脸上都露了些苦笑,“那也太难了些,我怎么也记不住。” 一说起这个,狗蛋和黑子都没了捡鞭炮的兴致,瞬间都变得蔫蔫的。 狗蛋不服气,他最不能看林桃红在那里得瑟了,直接把赵沐阳搬出来,“他学的可好了,黄娘子说再学下去,他就能学乘法了。” 狗蛋和赵沐阳都没有姐妹,他们两个人交了束脩是满额的,可是黑子有两个姐妹去那里上课,算下来比狗蛋和赵沐阳交的钱还少。 黑子说这话的时候,胸脯挺的老高,很是为自家的姐妹感到骄傲。 就连林桃红都能学到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了,狗蛋心里也有几分不服气,决定回头就好好的学,不会的就问问黑子的姐妹。 可她不问,旁边还有好些人都等着问,他们家里也有差不多的孩子,都还没有送到黄娘子那里学习。 “好像这生男生女是你说了算的。”旁边有人就笑着回,“不管是小郎君还是小娘子,无非就是多花几个钱,让孩子去学一学总是好的。” 可如今他们手里多少都有些钱,就算没去上工的这些人,不管是去捡了橡子果,还是把家里养的鸡鸭,种的粮食卖给林春燕,多少都能换回一些钱来。 要是不好相处,到时候他们就多陪嫁一些丫鬟婆子过去,小两口在镇上过了日子,也不和公婆多来往。 “从山上下来的人不少,都是趁着中午休息的时候过来的,说上两句话也就又回去了,倒不像咱们以为的那样寒酸。” 李小娘子也是这样觉得,不仅是他们那村子的人有福气,就连和她交好的运气都不会太差了。做中人的陈娘子租了一个院子,日常就帮林春燕他们做些织毛衣的活计,挣的也不少。 回去之后,林春燕把家门口的那些菊花摘了下来,全都洗净之后晒在了簸箕里。 这时候菊花开了,她自然还想再做一个菊花枕头。 今年晒的菊花多,她一人给做了一个,闻起来就带着淡淡的菊花香。 里面的馅儿就用的家里做点心的那些馅儿,不过大家最喜欢吃的还是花生芝麻的,团成一团之后,放进煮开的水里,小火慢煮一会儿,菊花汤圆就做好了。 “今年还没有做太多的果酱果干,等过年包汤圆的时候,怕是馅料就不够了。”王英娘有些忧心忡忡的说,“今年秋天的事情太多了,都没有顾上。” 这个季节,山上的野猕猴桃正是多的时候,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碰到别的野果子。 吃完这碗汤圆之后, 林春燕却想起酒酿圆子来,洗完碗回灶间的时候,她直接就拿了一把糯米泡起来。 他们家最多的就是这种罐子了, 不管是腌菜酿酒储存果酱, 都要用上许多。 糯米在罐子里散开之后,往里面加入一些凉白开水, 这样糯米就会变得颗颗分明,之后再加入酒曲搅拌均匀。 林桃红知道是要做甜酒酿, 早早就盼着什么时候能喝, 可惜那罐子被林春燕用厚被子包裹起来发酵, 她也什么都看不到。 等待发酵的时候,林春燕就跟着王英娘一块上了山,他们直接去了去年找到野猕猴桃的地方。 摘了两筐子要回去的时候, 他们又发现了树林下面有一些五味子, 总算让王英娘高兴起来。 上次她让家里的欢姐儿给送了豆包,见林春燕收下来,以为事情多少有些转机,她在家里等了好几天,一只没盼来林春燕。 这次看到林春燕,她就觉得有几分尴尬和不好意思,也不知道该怎么问她,匆匆打了招呼就往家里走。 林春燕知道其中的缘由,却没有直接说出来,快下山的时候,又碰到了上山的丁慧娘。 林春燕没有推辞,问她疙瘩在哪里,“要是没人给看着,还送到我们家来。” 相处时间长了,王英娘也很喜欢疙瘩,对丁慧娘说了同样的话,“也别老拘着他,上次李家小娘子送嫁妆的时候,就没看到他出来玩。” 丁慧娘上山做火腿之后,每天晌午都是有休息的时间,可疙瘩怕她回来累,已经开始学会做饭了。 “会不会年纪太小?”丁慧娘也早有这种打算,就是怕疙瘩太小了,到了那里学不会,钱就白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