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知恩图报的小子。”山长吃完之后,冷不丁的说了这句话。 还是年前的一晚上,宋书生冒着风雪过来,手里提着沙琪玛,进来就跪下,只求山长救命。 见他这样,知道怕是出了大事,山长只让他先起来把事情说出来。 山长听了也是大吃一惊,面上虽然不显,可已经顺着宋书生说的话盘算起来。 他有些可惜的看着宋书生,并没有答应他帮忙。 宋书生只能失魂落魄的走了,带来的沙琪玛却没拿走,山长见人已经追不到,只能放在一旁。 “这沙琪玛如今在外面可是抢手的很,都得提前预定了去才能拿到,滋味也甚是好。” 偏巧那天,山长吃的饭堂里的东西不合胃口,肚子饿的不行,想着再放下去这沙琪玛就被糟蹋了,等到来年开了春,再买了这沙琪玛还给宋书生,也不欠他的人情。 上了年纪之后,他的牙口就不太好,这沙琪玛吃着却不大费力气。 也罢,他就厚着脸皮去求了县太爷,若是成了,宋书生定会记着他这恩情。 终于轮到他们赶上了,两个人赶紧排到最后面,想看看是什么吃食。 去山上摘笋子的人就没断过,林春燕今儿个出摊晚,是因为一大早就去了山上。 柳娘子也被韦柔姐指使着上了山,家里没多少人来帮忙盖房子,韦柔姐也不怕脏不怕累,把自个儿当成了男人来用,挑沙子背石子都不在话下。 她知道韦柔姐为什么要拼了命的干,这不仅是一个新房子,也是她在这里扎了根的象征。 丁慧娘看见柳娘子,往旁边避了避,垂下脑袋不敢看她。 后来虽然没再找过她,丁慧娘心里还是有些怕。 “疙瘩还小,你带他上山危险,要是怕家里没人,就送到我那里。” 丁慧娘拉住疙瘩的手,小声的说了句谢谢。 到了半山腰那片竹林,听到里面时不时就传来说笑声,进去一看,才发现是林春燕他们。 柳娘子凑过去和他们打了招呼,见他们的筐子里已经挖了不少的竹笋,只说要给她留一些。 这是问林春燕呢,林春燕就抬了头笑着说,“这春天的笋怎么做都好吃,用油焖了或者腌起来,熬了粥,做了馅儿,都是鲜的很。” 她想着韦柔姐很喜欢吃这笋子,冬天的时候就念叨这一口,少不得要多装些回去。 这就是有名的腌笃鲜,汤汁熬的浓白,里面还放了几片火腿。 这汤吃起来十分的鲜,一咸一鲜相得益彰,就像如今这时节,还留着冬天的冷,也有春天勃勃的生机。 好不容易排到了温夫子和余夫子跟前,那汤剩下的不多了,两个人一人要了一碗,和人拼了一桌坐下,就迫不及待的尝起来。 往日里,余夫子也没这样爱吃素过,温夫子一想就知道这竹笋竟然是好吃的很,他夹了一片放进嘴里,果然鲜的眉毛都快掉下来。 和他们坐在一桌的是王员外,他吃的速度很快,吃完之后就赶紧招手,让林桃红给他上一碗。 “还做不做这腌笃笋了?” 那边金娘子忙着卖馄饨,早就想过来吃上一碗,见东西没了,十分的失望,感觉卖馄饨的力气都没了。 孙捕快和孙安元过来的时候,空气中只残留着一些香味,光看张大娘眼前撂着的碗,就知道刚才来了有多少人。 他们身后跟着吴捕快,抓了王大郎得了县太爷的赏,他也舍得来摊子上吃上一回。 林春燕给他们上了面条,马上就要二月二,她就做了 这龙须面细细的,如发丝一般,在锅里过了水捞出来就熟。 两个人狼吞虎咽的吃完,又要了些东西带回去给李大娘。 半夜里,又下起了雨,春雷阵阵,像是要把这万物都吵醒。 和秋雨不同,这春雨是越下越暖和,越来越多的野菜冒尖儿似的长出来。 林春燕和王英娘嘀嘀咕咕的说着小话,把林桃红烦的不行,非要躺在他们两个中间。 “明儿个我和梨花姐姐也一块去山上。”林桃红哼了一声,“不带你们两个去。” 林桃红冷哼一声,“你们且放心,我肯定能带不少好东西回来。” “也不用做太多,到了夏天或者秋天的时候,咱们再挖了那吃了嘴麻的竹笋。” 村里人都知道什么东西都不能挖的太多给吃绝种了,就连冬天起的鱼塘,那也是会把小鱼放进去,到了第二年的冬天,那些小鱼们才能长大。 她把南瓜的种子种了一小半下去,和张大娘说,千万不要让骡子过来。 张大娘撇撇嘴,“我知道,四郎拿过来的时候我一直在旁边听着呢,知道你宝贝他们,肯定不让骡子过去。” 林春燕也知道她说的有些太多,想了想就对张大娘说,“要不咱们把房子后面那块地也开垦出来,到时候种上菜。” 她说的也是实话,长期在那里弯腰洗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思来想去,林春燕就去找了李有福。 这婚姻不是儿戏,虽然还没有走到最后一步,可附近的人都知道了,突然退婚,对女方十分的不公平。 对方拿了钱,也出了气,倒是没有再纠缠,只是逢人就说李家不地道,非要把他们的名声搞臭。 “一天也不用给我那么多,就是让我刷碗我也乐意。” 李有福过来帮着把地翻,他的腿如今好了不少,可走起路来还是一瘸一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