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黟提起《伤寒论》可不是单单只为了运用这里面的理中汤和四逆汤。
虽然这两个药方在历代中医临床中有过不错的疗效。可对于经过时代变迁的许黟来说, 只用《伤寒论》里面的原有方子,属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注1]”。
而在这之后,清朝时期的中医学家对于霍乱病的研究治疗已经颇有成效, 在霍乱病情及防治法面前,显然前者就处在于“有论无药”的阶段。
许黟希望他能跳过这个阶段,直接进入到后面的“对症下药”,就需要说服面前两人。
但他总不能说自己是从后世穿越来的。
直接说他担心王老家和王癞子他们疑似得的是霍乱病。
经过深思熟虑, 许黟郑重对他们说:“用理中汤虽好, 但我觉得不够,我们还可以再用一方相辅相成。”
“哦?莫不是那四逆汤?”庞敏才挑眉, 稍稍琢磨, “这四逆汤有回阳救逆之效, 能以温中祛寒,确实是大有用处。”
许黟沉着摇头:“他们两人初看为寒证,可病症只要仔细琢磨就能看出带有热证, 属寒热莫辩。”
杨修谨心神微动:“寒热莫辩的话, 只用寒证药方,确实会有弊端存在。”
庞敏才啧了一口气:“若这样,那就不好用四逆汤相辅,而是要用热证方。”
看到他们的思绪被逐渐带到另一方,许黟趁机说道:“因而我还想到了一方,白头翁汤。”
此方其君药为白头翁, 这白头翁又称奈何草,全株长着白色绒毛, 采摘回来时, 需得洗净润透后切片晒干方能使用。
它能凉血止痢,不少大夫会用它来治痢疾。
《伤寒论》中, 白头翁汤可治赤白下痢数月不愈;后在《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里面,这汤方又进行了化载,剔除部分药材,变动其用量,加入石榴皮,这方就可治寒痢急下及滞下。[注2]
论其霍乱,其中有寒霍乱和热霍乱,两者情况不同,治疗方案也不相同。
若是辩证不出其寒热,或是对此还没下定论时,许黟比较倾向于用陈虬化载过的“白头翁汤”。
许黟忖思顷刻,根据病患的病症情况,再度化载药方,把它写下来。
交给庞敏才和杨修谨后,两人认真读完药方,神色满是惊艳,皆是信服地同意用此方。
“好方子!”
“得快抓药,将这药汤煎服了。”
“我车厢里带来药了,让阿旭抓药便成。”说完,许黟看向两人。
将他猜测说出来:“你们应该也察觉到了,这病怕是会传染。”
“是的,我给王家诊病时就有所疑惑了,回去后就在想,这会不会引起疫病。”杨修谨担忧地点头。
庞敏才道:“我等回去,必当解衣用药露净手。”
“不止,我们也要服用汤药预防。”许黟听了,在后面补充。
如此的话,他们这几个人就不好直接回家去。
……
在王家村待了半日,几人从王癞子家中出来,他们先换了衣裳,用艾香熏身、净手净脸,再去拜访王家村的里长。
前面说过,里长是个大善人,王家村虽贫穷,但好歹一年到头没有出现饿死人的事来。
听闻有大夫到访,身穿布衣长衫,黑面长须的里长出来迎接。
“几位大夫是有事相告?”王家村里长认得杨修谨,出声询问他。
杨修谨上前一步,拱手道:“有一急事相告,望里长让我们进去说话。”
里长笑道:“好说,几位进来吧。”
带着他们来到敞亮的堂屋,吩咐家中小辈端茶来,里长呵呵笑着:“陋室粗茶,几位莫要嫌弃。”
许黟开门见山问:“里长可知村中有人得了病?”
里长看着这个陌生面孔的青俊大夫:“略有耳闻,听说是老王家得了病,他家哥儿从城中回来给他伺疾。”
说着,他面向旁边的杨修谨,询问道:“不知杨大夫可将人救治回来?”
“已经服下药汤,好转了些。”杨修谨回答他,而后又将他们所猜测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里长听。
里长沉默地听着他说完,面色露出狐疑:“这食了腐肉,也会传染给他人?”
杨修谨一愣。
许黟说道:“不一定,但老王家这次得病,已有感染者,就是他隔壁家,他也得了病,一同在治疗中。”
闻此,里长怔愕,他没想到王癞子也得病了。
王癞子孤寡一人,在村中的存在感极低,很多情况下,村里人都会忘记他的存在。
能注意到他的也就是里长了,毕竟他负责村中税收,每年都会带着收税的差爷敲锣打鼓,收取税粮等。
“他们病多少天了?”里长霍然问。
“三天了。”
“还没治好吗?”
“还未痊愈,得看今日开的药方药效如何,若是三天内效果欠佳,还需要重新开方。”许黟应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