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黟买完医书, 带着阿卓耳与进城的一行人汇合。
峡民们推着两辆板车,上面堆满进城换购的粮食,盐巴, 布匹和各类日用杂物。
回去路上,几个人说说笑笑,聊着在城中听到的各种八卦事儿。
当晚许黟就拿着笔墨纸砚来隔壁找阿卓耳,要他将买回来的《黄帝八十一难经》和《伤寒论》重新抄录一遍。
抄录也要有顺序, 许黟看着阿卓耳抱着书籍满脸无头绪的模样, 笑着道:“你先抄《伤寒论》。”
在阿卓耳还没应声时,他又继续道, “抄时, 要记得背下来, 我会抽查。”
阿卓耳当即瞪大他那双清澈的双眼。
引得许黟隐隐一笑。
这宋版的《伤寒论》是粗字本,微微泛黄的纸张上面,宋字不小。阿卓耳当初跟着老巫医学过三年的字, 大部分都识得, 偶尔有遇到不认识的,就会拿着它来请教许黟。
渐渐的,阿卓耳被医书内容吸引,每日醒来,都要先倒水研墨,持笔抄录。
导致颜曲月都看不下去了, 没好气地笑骂许黟:“你看你,急什么, 现下可好了, 这孩子眼里只有抄书,都不爱出来跟着练拳。”
许黟也很无奈, 他们迟早要离开这峡谷。
然时间稍纵即逝,阿卓耳惟日不足,除了吃和睡,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学医上。
他如此刻苦用心学习,许黟看着欣慰又心疼,便放纵他如此。
“我会提醒他劳逸结合。”许黟对着颜曲月说着。
到第二天,他在教完阿卓耳课程,便拉着他去到山脚处练箭。
数日未拿弓箭,许黟都觉得手感生疏,射完一筒木箭,再将靶子上的木箭拔出来。
“可想学?”许黟问。
阿卓耳点点头,拿过弓箭,朝着靶子那方射出。
瞬息之间,那木箭堪堪射中靶子边。
许黟眼神诧异地看向阿卓耳:“你学过箭?”
阿卓耳说:“呜哈大哥教我们的,族里长到五岁后就要学着如何自力更生,呜哈大哥就会带着我们到山林里练箭。”
“为何你屋里没有弓箭?”许黟问。
阿卓耳不假思索道:“我学巫医后就没时间练箭了,族长就说我不用去,要是遇到危险,他们也会保护我的。”
许黟沉默了一瞬。
是啊,阿卓耳是他们的巫医,无论谁有危险,都不会让巫医有危险。
少了巫医对峡民来说是致命的存在。
饶是如此,许黟还是让阿卓耳捡起箭术:“族人会保护你,但你也要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
那日后,阿卓耳每天会选一个时辰出来练箭。
练箭废手,他抄书的速度慢了下来。
许黟趁此机会教他如何把脉问诊,中医中“望闻问切”里面的“切”虽在最后一位,可它在辩证中的重要性可丝毫不差其他三者。
老巫医留给阿卓耳的医书都是模糊的抄手本,里面记录的多是老巫医的个人诠释,以及历代巫医们传承下来的隐秘偏方。
这些隐秘的偏方,许黟都没动它。
他只帮阿卓耳整理出来眼下适合的书籍,让他有空拿出来读一读。
而诊脉手法、如何辩证、虚脉与实脉……诸多关于脉象方面的学识,老巫医并没有给他留下多少有关书籍。
无法,许黟只好一点点的教了。
他先教阿卓耳把脉口诀,从体象歌到主脉歌,再到兼脉歌……
教徒不容易,一个月多时间,许黟都觉得自己苍老了几岁。
峡谷里没有什么娱乐项目,日子一久,闲暇时,许黟跟着峡民们学会唱拗口的山歌。
跟着小孩们学会跳毽子,跟着卓木他们学会吹陶埙,跟着呜哈他们入江乘舟捕鱼……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在这般充实的日子里,峡谷里气候逐渐转凉。
这日,谷中飘起清冽的秋雨。
寒露将至,峡中耕种的农作物转为金灿灿的好颜色,稻穗粒粒,妇人们和小孩停止练拳,有条不絮地来到田里割稻穗。
丰收的喜悦充斥着峡谷上上下下,晒稻谷,舂稻谷,蒸煮成诱人的米饭,祭拜了山神,就可以分给族人们。
许黟也分到了一袋闻着稻香浓郁的新米。
次日阿旭就将这新米煮成飘香的鲜鱼粥,捕上来的鱼切成薄薄的鱼片,放在咕噜冒着米香的米浆里面,鱼肉鲜甜,尝不出半点腥味。
食过鲜鱼粥,晚上阿旭把剩下的鱼头做成茱萸泼油鱼头。
茱萸叶放在油里熬成焦黄,捞出来后,再加入花椒、姜丝和小葱,热油淋在蒸熟的鱼头上面。那味道是浓郁的刺鼻油香,吃着又辣又爽,搭配着新米煮熟的米饭,别提多有滋味。
峡民们彻底被阿旭的手艺征服,只要他一做饭,必当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