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狗拍了拍腰间的佩囊,豪爽喊道:“带了,今日就去衙门盖章?”
范大夫也不想格外生枝,旋即点头:“好,就今日。”
他让范宜守着医馆,与许黟他们去衙门签订契书。
范宜想留许黟,向他请教关于那本书籍方面的问题,可许黟经过张铁狗那话,自不敢独自留下。
他虽然看向范宜,不过是看小中学生一样,只把她当成很有天赋的好学生。但在时下里,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何况对方还是一位已到议亲年纪的小娘子了。
许黟委婉道:“范小娘子,如若有何不解之处,可将其写下来,要是我能解的,可为你解开。”
范宜一听,只好答应下来。
等他们离开,范宜就回到柜前,铺纸研墨,把她不解的地方全都写了下来。
范宜的哥哥背着药筐回来时,见着妹妹写了整整好几张竹纸,咂舌道:“妹妹,你也太执着了,这些问题问完,我怕那位许大夫看了直接就跑。”
“不会的。”范宜坚定地摇了摇头,问他,“难道哥哥你就不好奇吗?”
“有点好奇。”她哥想了想,说道,“我就好奇这位许大夫是怎么忍受得了你的,能不被你吓跑。”
范宜呼吸微滞,不想与哥哥说话了。
不过她哥也提醒了她,她看向写好的问题,苦恼地想,难道她真的过于得寸进尺了吗?
对方并非她的老师,她这样执着请教,实在麻烦对方。
范宜没纠结多久,因为许黟他们回来了。
许黟迈步进到医馆里,率先看到了放在药柜前的那一沓写满墨迹的纸张。
许黟惊讶:“都是你写的?”
范宜有些羞愧,但还是飞快点头,她想知道的实在太多了,哪个都不舍得划掉。
不待范宜思索好,许黟就应了下来,会一一给她解答。
“两日,两日后我让阿锦送来。”许黟对她说。
接着,他们便和范大夫道别。
来之前带了消食丸,走的时候,却多了一沓纸张。
许黟带着它们回来时,阿旭和阿锦看到这些密密麻麻好奇的问题,震惊极了。
“你好不好奇这位范小娘子?”许黟问阿锦。
阿锦道:“她也学医?”
“是的。”许黟问她,“要不要跟她切磋切磋。”
阿锦皱着柳眉:“会不会胜之不武?”
许黟笑了起来,看着她道:“不会的,她三岁接触药材,五岁接触医书,九岁时就跟在范大夫身边,满打满算,真正学医的时间也有七年。”
阿锦接触药材也有七年有余了,两人在学医的时间上,并无优劣之别。
郎君都这么说了,阿锦哪有不答应的。第二天,她就来到范医馆,去找范宜论道了。
这时,范家爷孙几人,才知道阿旭阿锦不仅是许黟的随从,竟也是许黟收的学徒,且两人的天赋,不在范宜之下。
有了这次的论道,范宜便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她虽然被好多大夫夸过天资聪慧,可比她厉害的人,大有所在。
……
四月的天风和日丽,山峦叠翠,行路时,一路好风光。
许黟他们的车辆走走停停,几日后,终于来到了昭化县。
昭化县是蜀中最早建县的地方,位处于蜀地北部盆地,这里虽然靠北,但人情风貌不错,当地百姓也很是开化。
甚至于,因地处在金牛蜀道,这里来往做贸易的行商队伍可一点都不少。
还没来到城门脚下,许黟他们的车辆就被堵在半路,跟着排队等待进城。
阿锦迫不及待地打起帘子看向城门的方向,眼里充满好奇:“怎么会这么多人?”
“小娘子不知道?”突然,旁边的驴车有人搭话。
是个年纪与阿锦相仿的女使,她见自家娘子没拦着,就笑嘻嘻的说道:“这几日,昭化有一场盛茶会,这周边几个县城不少嗜茶之人都会来参加。”
阿锦惊讶,问她:“都有哪些茶?”
女使热情道:“那可就多了,像点茶的,精通各种茶艺的茶道者,还有茶铺的点茶娘子,茶师都可来参加。”
她说得兴起,还给阿锦举了好些例子,说是这回,广元府最有名的点茶娘子,苏秦秦也会参加。
“你们知道苏秦秦吗?”女使问他们。
阿锦和二庆两人摇了摇头,别说是苏秦秦了,他们就没见过任何点茶的娘子。
倒是在前头听得真切的许黟,见过一个点茶娘子,那就是陆厨娘。
陆厨娘主在厨艺上,可她的点茶功夫也是值得赞叹的。
盐亭中不少大户人家,还会请她上府点茶,品之雅趣。
而在宋朝,会点茶的可不止茶铺里的点茶娘子,还有一群嗜茶的文人雅士,他们会点茶的一点都不少。
他们有的不仅专研茶道,还撰写出不少流芳千古的茶道书籍,除了流传盛名的《茶经》,还有《大观茶论》《煎茶水记》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