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揉揉胸口,就与许黟说他哪里难受。
许黟听完他描述的症状,先为刘伯诊脉,问心口有不适的地方没有。
“倒没有,就是偶尔也难受,好似喉咙里堵着气消不下去。”刘伯道。
他的牛车赁给许黟几个月,这期间里,有无数次的机会都可问。
但刘伯觉得,许黟是大夫,哪怕与他关系好,他也不能白占便宜。
这回他本是要找许黟瞧身体上的老毛病的,没想到运气好,先让他碰到邢家开义诊堂。
结果还有更加好运气的,许黟是义诊堂的坐堂大夫!
许黟听刘伯喉有异物感,就问他:“可有痰?”
刘伯道:“早上醒来时就有。”
许黟敛眉沉思,片刻后,又问:“食后可会呃气?”
呃气,便是呃逆,俗称打嗝。
对于这个问题,刘伯也同样给出了“是”的答案。
许黟在问完这些,基本已确定刘伯是什么病症了。
“刘伯,你这是轻症梅核气,是肝气不舒所致,需得疏肝理气,再调理脾胃,方就能好。”许黟道。
这梅核气就是痰气互结于喉,用半夏厚补汤可以治脾胃湿所引起的痰和气,不过刘伯除了一部分脾胃湿以外,主要病机还是由肝气不舒导致,用半夏厚补汤就不太合适了。
既然不用半夏厚补汤,其他可治疗梅核气的汤方也有不少。
像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加味、三仁汤加味等,都可。
作为大夫,就不能只会用书本上的药方,而是要随证而变方,在考虑到刘伯的年纪,许黟便想着减用寒性药过多的方子。
他想到白术和茯苓这两种药。
在《医学启源》里,对白术的记载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注2]
白术药性属温,与茯苓都是健脾的中药材。
这两味药就可以调理脾胃,那么剩下的就是疏肝,疏肝药材中,许黟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柴胡和夏枯草。
去痰用的是半夏,这药方里五味药就有三味是寒性了,许黟再加了一味吴茱萸,性热,下气平逆。
写完药方,他便吩咐刘伯,要好好休息。
许黟看着他,缓缓道:“这病积久难治,刘伯你往后多心平气和,不可多生郁气才是。”
得梅核气的,多喉咙难受,但他看刘伯平日里话还挺多,果然人不可貌相。
刘伯嘿嘿地笑了,说道:“我这人就是爱说话,嘴巴难受了,就咳一咳,真要我闭口不说,那也太难熬了。”
听到这话,许黟笑了笑。
“这药方若是对症下药,五剂就能好全。”他说,“病愈,就不要再多服用了。”
毕竟这药方多服,容易伤肝。
刘伯知晓许黟说的话不假,就把这话牢牢记在心里。
过了一会儿,许黟再度交代刘伯几句,就让阿旭领着他去取药。
阿旭看向刘伯,眼睛亮晶晶的说:“刘伯你快跟我来,我昨儿听到你要来,就一直盼着,没想到你这么晚才到。”
刘伯摸摸他的发髻,解释他早晨在家里有事绊脚,没能及时赶来。
阿旭问:“刘伯,你说要带我见见阿婆,怎么不见她跟着你一块过来?”
刘伯道:“他们去领粥了,很快就过来。”
他们离得许黟不远,说话的声音一一传入他的耳朵里。
许黟心思微动,侧头对着旁边守着他的阿锦吩咐几句。
阿锦得了他的话,小跑地就去找哥哥和刘伯。
……
另一边,王氏领着儿子儿媳妇跟孙儿,排队到施粥的棚前。
此时给他们施粥的是邢家的小厮,看到他们穿着不像是那等穷到食不起粥的,就有些不悦地质问:“你们是哪儿来的?”
王氏震愣,她看别人都是直接领了粥离开,怎么到她这儿,就要问问题了。
她拘谨地万福说:“我们是郊外兰家村的,离着县城有二十里地。”
“那儿呀……”小厮故意拖长声音,见着这老妇人拖家带口的都来领粥,心里有些鄙夷。
王氏张了张嘴,她虽是村妇,但也活了一大把年纪,哪里看不出来,这贵介是看不上他们。
可人都来了,他们总不能空着手回去。
可见周围对着他们指指点点的眼神,王氏只觉得整个人难受起来,很想找个地方钻进去。
这时,大儿媳林氏忽然开口道:“敢问这位小哥,我们从兰家村来,是不能领粥了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