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相纸在晨光里泛着柔白,每个人肩头的叶影都带着层淡淡的绒光,像被月光镀过的薄纱。他用指尖碰了碰自己肩头的石榴叶影,相纸的纹路与绿芽根须的触感,竟有几分相似,想来是天网的影,把根须的纹路拓在了纸上。 张老师举着放大镜来看照片,金镯子的光落在父亲的苹果叶影上,把叶尖的缺口照得格外清晰。“这缺口跟果园老苹果树的断枝,”她指着照片里的叶影,“分毫不差,可见影随物形,从不说谎。”放大镜下的叶影纹路里,还藏着点细小的红,是“家味桥”的漆蹭上的。 丫丫把照片贴在画册的最后一页,周围画满了会飞的叶影:父亲的苹果叶影骑着红鲤,张老师的玉兰叶影挂着金镯子铃铛,她的银杏叶影豁口里,钻着条小小的根须。“这叫‘影随肩,肩带影’,”小姑娘用银杏叶指着画,“走到哪,叶影就跟到哪,像永远摘不掉的徽章。” 王大爷颤巍巍地给照片装相框,相框的木框上,刻着与亭柱根须相同的圈数。“这框要挂在‘归侨亭’,”老人用梧桐叶擦着玻璃,“让后来的人知道,咱们的影是连在一起的,谁也离不开谁。”相框的倒影里,绿芽的叶尖正对着照片里的石榴叶影,像在跟另一个自己打招呼。 小李把照片扫描进电脑,做成社区官网的封面,鼠标划过每个人的肩头时,会弹出对应的“移动桥”故事:父亲的苹果叶旁标着“晨昏守护者”,张老师的玉兰叶旁写着“金铃传信人”,他的石榴叶旁,赫然是“红漆牵线者”。官网的背景音乐,是孩子们唱的天网童谣,循环往复,像影随间的脚步。 给照片写说明时,发现叶影的排列暗合“家味桥”到果园的路线:父亲的苹果叶在最前,像在带路;张老师的玉兰叶在中间,像座桥;他的石榴叶在最后,像果园的门。小李笑着说:“这哪是合影,分明是幅‘回家路线图’。” 社区的广播响了,是通知领取“叶影徽章”的消息,徽章按照片里的叶影制作,铜质的底,珐琅的面,红的红,绿的绿,连石榴叶的红漆皮都做得栩栩如生。丫丫的徽章最特别,银杏叶的豁口处,镶着颗小小的石榴籽,是从纪念册里那颗藏着桥影的籽上取的。 领徽章时,发现每个人的徽章都能与照片里的叶影严丝合缝,像钥匙插进锁孔。张老师用金镯子把徽章别在衣襟上:“这叫‘影章合一’,从此咱们都是带影行走的人,看见徽章,就像看见彼此的肩。” 往“归侨亭”挂相框时,绿芽的根须已经顺着石池的沙,往照片的方向钻。须尖的红漆皮与照片里的石榴叶影,在玻璃上隔着重叠,像根线把现实与影像连在了一起。父亲举着苹果叶站在旁边,叶影落在相框的玻璃上,与照片里的叶影重叠,像新影在拥抱旧影。 他忽然发现照片里自己的肩头,叶影的根须处,有个极小的光斑,是当时阳光透过天网的网眼照的,那光斑的形状,与此刻绿芽根须的红漆皮,严丝合缝。张老师的金镯子在光斑上一闪:“你看,连阳光都记得影的模样,这才是真正的分毫不差。” 秋分游园会时,每个人都别着叶影徽章,在“归侨亭”前合影。新照片与旧照片并排挂着,叶影重叠,人影交错,像棵不断生长的树,老枝发新芽,新芽连老枝。绿芽的盆栽被摆在两张照片中间,根须的影在照片上爬,像在给新旧影系红绳。 他忽然明白这影随肩的意义,从不是简单的陪伴。是父亲的苹果叶影里,藏着果园的晨昏;是张老师的玉兰叶影里,裹着金铃的期盼;是丫丫的银杏叶影里,卷着未完的童趣;是他肩头的石榴叶影里,缠着红漆的牵念;是所有“移动桥”的故事,在时光里凝成的羁绊。 月光爬上相框时,照片里的叶影与现实的叶影在玻璃上融成一片,分不清哪是影,哪是真。绿芽的叶尖在风里晃,徽章的光在每个人肩头闪,像在说:影随肩,肩承影,影是过去的肩,肩是未来的影,只要叶影还在肩头,家就在心里,路就在脚下,所有的分离与重逢,都不过是影随肩的脚步,走走停停,最终都要回到这片有叶影的土地,回到彼此的身边。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幽谷怨灵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