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膛里的火渐渐缓下来,留着层暗红的暖,把灶台上的蒲公英茶罐照得发亮。阿婆往茶罐里撒了把新晒的腊鱼碎,咸香混着草气漫出来——这是要给朵朵留的,小丫头说蒲公英要混着腊鱼味才够劲,像太奶奶的锅,烧得越久,滋味越厚。 阳台的竹竿上,草绳系着的布袋还在晃,城里的布袋装着新腌的黄瓜条,山里的布袋想必盛着朵朵晒的蒲公英干。阿婆伸手摸了摸布袋上的绒毛,是昨夜风从大别山吹过来的,沾在蓝印花布上,像撒了把碎雪。楼下的紫藤花开了,紫莹莹的花串垂下来,像朵朵视频里举着的小铃铛,阿婆掐了串紫藤花,插进布袋口——让风带着花香往南飘,好让大别山的茶棵知道,城里的暮春也有会响的甜。 小杨送菜来时,筐里躺着个西葫芦,绿皮上泛着层白霜,像个圆滚滚的碧玉。“阿婆,俺娘说西葫芦要和鸡蛋一起炒,鲜得能下饭,”他蹲在灶台边切西葫芦,“小丫头打电话说,把您寄的腊鱼碎埋在了蒲公英根下,说要让根须缠着太奶奶的咸,长出会结果的暖。”阿婆往他兜里塞了罐西葫芦酱:“回你娘的话,就说她的西葫芦嫩,我留了半个,等寄东西时给小丫头捎去,让她知道城里的土里也长着会鼓的鲜。” 姑娘抱着罐杨枝甘露来串门,里面的芒果丁黄得像蜜,露上浮着颗葡萄,转着圈沉不下去。“阿婆,这露里放了您晒的陈皮,”她帮着把西葫芦装进竹篮,“您看这葡萄的紫混着草绳的转,像不像把城里的花雨和山里的清风揉成了团?”阿婆往露里加了勺蜂蜜:“给朵朵寄的时候多放些冰袋,让她知道城里的春末也有透心的凉。” 谷雨那天,阿婆收到儿子寄来的包裹,里面是朵朵画的采茶图,图上的小丫头背着茶篓,篓里飘着蒲公英,茶篓系着段草绳。“妈,朵朵说这是‘采鲜图’,贴在墙上,太奶奶的腊鱼香就会顺着绳爬过来,”儿子在电话里笑,“她还把新采的茶芽装进了小罐,说要让您尝尝山里的春味。”阿婆把画贴在厨房墙上,每次烧火都能看见,心里像揣了个冒热气的砂锅。 视频里,朵朵举着罐蒲公英茶,茶里的腊鱼碎沉在底,像块会冒香的小石头。“太奶奶,这是‘会游泳的鱼’!”小丫头举着茶罐在院里跑,背后的油菜花开得金黄,“奶奶说这茶泡着您极的鲜,喝下去能把春天灌进肚子,像太奶奶的锅。”阿婆指着砂锅里的西葫芦炒蛋:“太奶奶也炒了香,等你来了就着杨枝甘露吃,让香在嘴里化成雾,漫过所有的路。” 立夏那天,小区的百家宴摆了长桌,阿婆的黄瓜条被抢着夹,小杨的西葫芦炒蛋香飘满楼道,姑娘的杨枝甘露甜得清润,三楼的媳妇蒸了槐花糕,说要给朵朵寄去。有人说阿婆的菜里有露水的清,有人说小杨的蛋里有阳光的暖,阿婆忽然觉得,这满桌的味道,都是熬在砂锅里的鲜——你融着我的咸,我裹着你的甜,熬得越久,家就越稠。 夜里,阿婆把两个布袋并排挂在床头,城里的布袋装着杨枝甘露、黄瓜条、腊鱼碎;山里的布袋想必盛着蒲公英茶、茶芽、新蒸的槐花糕。月光落在上面,蓝印花布的纹路里浮着层银,风一吹,布袋轻轻撞,像两口锅在对敲,越敲越响。她仿佛看见大别山的灶台上,朵朵正往布袋里塞新采的槐花,小嘴里念叨着:“太奶奶的腊鱼鲜过了江,我的腊肉香过了岗,两味融成锅,暖透夏和秋……” 厨房的灯亮到后半夜,阿婆在给槐花糕装盒,盒底垫了层艾草叶。她往盒里又添了把腊鱼碎——让风带着这鲜往南飘,好让大别山的槐花接住它,让鲜顺着花瓣往下落,落在朵朵的发梢,告诉她:太奶奶的锅还在熬,熬过谷雨的雨,熬过立夏的风,熬得山水成街坊,岁月成蜜糖,熬得两个布袋里的暖,漫过所有的路,甜透往后的每个日子。 晨光爬得更高时,草绳系着的布袋晃得更欢了,把城里的紫藤花和山里的槐花,熬成了锅化不开的鲜,在岁月里越熬越稠,越熬越香。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幽谷怨灵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