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把揉好的南瓜面团放进蒸笼时,晨光正斜斜切过厨房。面团在屉布上鼓着,像朵朵视频里揉的小月亮,沾着点茶油的光——那是小丫头寄来的茶籽油,说揉面时抹点,能长出烟火气的香。 楼下的向日葵结了籽,花瓣沉甸甸地低着头。三楼的娃娃举着根向日葵秆跑,喊着“打面杖”,他娘跟在后面笑:“这孩子看见您揉面,也学样呢。”阿婆往他手里塞了块刚蒸的南瓜饼:“让你娘拍张照给朵朵,说小哥哥在学她做点心。” 小杨送菜来时,筐里的红薯带着泥,新鲜得能看见根须。“阿婆,俺娘说山里的红薯甜,蒸着吃比糖糕还润。”他挠挠头,“给您留了最大的,等小丫头来城里,咱们烤着吃,让烟火气裹着甜。”阿婆往他兜里塞了包南瓜子:“回你娘的话,就说她的红薯香,我留了块生的,要寄给小丫头种在院子里。” 姑娘抱着罐山楂酱来串门,是用阿婆教的法子做的,放了冰糖和桂花。“阿婆,这酱配您的南瓜饼最好吃,”她翻开手机相册,“您看我老家的灶台,我奶奶正蒸馒头呢,说烟火气能把甜味锁在面里。”阿婆往布袋里装了把红薯干:“让小丫头知道,城里的烟火也能晒出甜。” 立冬那天,阿婆收到儿子寄来的包裹,里面是朵朵缝的手套,用了蓝白格子布,指尖绣着团小火苗。“妈,朵朵说这是‘暖手炉’,戴着做饭就不冷了。”儿子在电话里笑,“她还把烤红薯的焦皮缝在了手套里,说这样就能闻到烟火气。”阿婆把手套戴在手上,焦皮的糊香混着棉布的暖,像有人在耳边说悄悄话。 视频里,朵朵举着个烤红薯:“太奶奶,这是我烤的!”小丫头的手套沾着炭灰,背后的灶膛还冒着火星,“奶奶说烟火气钻进去,红薯就甜得流油。”阿婆指着蒸笼:“太奶奶也蒸了南瓜饼,等你来了就着红薯吃,让烟火气在嘴里开花。” 小雪那天,小区的百家宴改成了火锅,阿婆熬的骨汤里放了把干豆角,是儿子去年寄来的。小杨带了山里的腊肉,姑娘拎来自酿的米酒,三楼的媳妇煮了红薯粥,娃娃举着小勺子给大家分饼。有人说阿婆的汤里有岁月的暖,有人说小杨的腊肉带着灶膛的香,阿婆忽然觉得,这满桌的热乎气,都是烟火气在悄悄酿甜——茶凉了有回味,人散了有牵挂,烟火不停,甜就永远在。 夜里,阿婆把两个布袋并排挂在床头。月光落在上面,蓝印花布的纹路里像落了星星。她仿佛看见大别山的灶台上,两个面团在跳舞,一个沾着城里的南瓜香,一个裹着山里的红薯甜,灶膛的火苗舔着锅底,把叶舞的余韵、烟火的暖,都揉进了面团里。 厨房的灯亮到深夜,阿婆在包汤圆,芝麻馅里掺了把炒南瓜子。汤圆在沸水里浮浮沉沉,像一个个圆滚滚的日子。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布袋的轻响,像在说:烟火气不停,甜就永远走不了。阿婆知道,这甜会顺着灶膛的火、蒸笼的气、布袋的线,一直酿下去,让每个日子都裹着化不开的暖,让叶舞的余韵,永远甜在心头。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幽谷怨灵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