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五花大绑的文卓,心中早已明了今日被“请至”慈宁宫的原委。
他心中酸楚,却仍不失礼节地朗声道:
“文卓叩见太后娘娘、皇帝陛下。”
手虽被缚,但身体仍诚意满满地叩了个响头。
“你便是文卓?”
太后冷哼道,
“说说,你到底是如何引诱公主的?”
“引诱?”
文卓挑了挑眉,
“太后何出此言?文卓乃一介布衣,不惧诬陷。
但公主金枝玉叶,身份尊贵,我二人从未有任何逾矩之举,始终恪守礼节,保持距离。
文卓从不敢对公主有半分妄想,又何谈引诱?”
明德凝视着文卓,被其清澈的眼神和君子之风所打动,一时难以判断此事真伪。
太后亦心存疑惑,于是转向沉璧问道:
“沉璧,你声称他们二人相恋,可有确凿证据?”
沉璧似乎早已预料到太后的询问,立刻从袖中抽出一封精美的书信。
桂嬷嬷接过书信,呈递给太后。太后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是玉宁公主的笔迹。
信中写道:“……君之顾虑,吾已深知。然吾心所向,非关身份地位,唯仰慕君之人品与才华。
宫墙高耸,难挡深情厚意。吾愿以一颗最纯粹之心,换取君之真挚情感……”
读完书信,太后和明德恍然大悟。
原来所谓的相恋,只是玉宁公主的一厢情愿。
然而,此事毕竟关乎宫中颜面,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正犹豫不决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紧接着,玉宁公主跌跌撞撞地闯入大殿,一见到大殿中五花大绑的文卓,她的脸色瞬间苍白,泪水夺眶而出。
玉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恳求道:
“母后,这一切都是玉宁的错,与文先生无关。
求母后惩罚玉宁,放文先生一条生路吧。”
玉宁的恳求让文卓感动不已,他眼眶湿润,低声呼唤道:
“公主……”
却再也说不出更多的话语。
太后眼见玉宁如此不顾一切地维护文卓,全然不顾皇家颜面,怒火中烧,厉声斥责,
“玉宁,你这般行为,成何体统,哪里还配得上公主的身份!”
“公主身份?”
玉宁惨然一笑,
“一个连自己幸福都无法追求的身份,有何值得炫耀!”
“你……”
太后气得说不出话来。
玉宁颤抖着身子,含泪对太后说道:
“母后,玉宁所言句句属实,此事确实是儿臣一厢情愿。
是儿臣丢了皇家的颜面,自当接受责罚,但此事确实与他无关,求母后明察秋毫。”
然而,太后已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什么都听不进去。
在太后眼中,皇家的体面比什么都重要。
她挥手示意桂嬷嬷。
“把他带下去,哀家不想再见到他。”
桂嬷嬷领命,点头示意。
几名身强力壮的内侍立刻走过来,架起文卓。
文卓心知自己今日凶多吉少,看着泪流满面的公主,长叹一声,
“公主,文卓能得您垂青,已是此生之幸。此次一别,愿公主日后……”
话音未落,玉宁已俯身叩首道:
“母后,儿臣愿意与南楚和亲,”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陷入一片寂静。
玉宁的泪珠如断线珍珠般不断滑落,但态度却坚如磐石。
“儿臣对文先生之情,纯属倾慕,从未有半点逾越之举。
但不论怎样,儿臣此举也确实损害了皇家颜面。
为挽回皇家声誉,儿臣甘愿远嫁南楚,如此,一切纷争自会烟消云散。
只是……文先生实属无辜,儿臣恳请母后将他逐出宫廷,只需留他一命,儿臣便心满意足了。”
望着玉宁泣不成声的模样,太后与明德心中亦是五味杂陈,心疼不已。
事已至此,和亲或许真是解决此事的最佳途径。
太后无奈地点点头,长叹一声:
“好吧,若你心意已决,那便如你所愿。”
玉宁谢过恩后,再次抬头,眼中已满是决绝与坚定。
“公主……”
文卓心痛不已,含泪呼唤道。
然而,玉宁却未曾再看他一眼,只是决然地说道:
“文先生,过往是玉宁年幼无知,未曾顾及你我身份之差。
今日一别,便是永生再无相见之日。望你多加珍重。”
言罢,她毅然转身,快步走出大殿,未曾有丝毫犹豫与回头。喜欢一曲清歌醉流年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