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蔡府内室,灯火通明。蔡京与他的一干党羽正在密议。 刚刚当上御史大夫的许敦仁道:“他一个进士,竟然做此商人之举。我当参他一本。” “蔡相英明,敦仁知道了。”许敦仁拍马说道。 宋乔年不满道:“鸿博,到了今日,你还心存幻想么?” 蔡京却对沈鸿博相当的宽容:“鸿博,众多弟子之中,属你最为聪慧,素有大志。但在心志上却仍有欠缺。前朝司马相公与王相,苏子瞻与章惇,其友情可羡天下,然最终生死不得相容,由此可知,士大夫不比常人,在政治面前,友情是最奢侈的东西。” “新法旧法,只不过是朝堂之上的旗帜而已,我等做臣子的,只需要认准一个方向。” “还是那句话,揣摩圣意。鸿博明白了吗?”蔡京双目烔烔有神,盯着沈鸿博说道。 “我观此人,乃是个沽名钓誉之辈,初时我等招揽,却不识抬举,哼!”宋乔年是个心胸狭窄之人。 “蔡师,鸿博知道了。”沈鸿博恭声道。 “三甲以上的进士,都已经安排了。鸿博礼部员外郎,江耘授宣义郞,那个杨明镜则为著作郞,俱放在翰林书院里,乃是闲职,我倒在看看,他们能翻出多大的风浪来。那个武举出身的,外放到西北去了,哈哈哈哈。”蔡京得意地大笑。 “对了,蔡师,那个状元公居何职?”沈鸿博问道。 “这次京西北路出了这么大的乱子,知州石恒远怕是保不住这乌纱帽了。”许敦仁说道。 “乔年,此次我欲派你和状元公同去,见机行事。能抹平的话则放他一条活路,以后也好多个助力。不过,我观游定夫此人,非善与之辈,恐怕是凶多吉少,必要之时,也只能断臂了。”蔡京叹道。 相对与沈鸿博的礼部员外郎或者外放的知县,江耘小集团很明显在此事上吃了闷亏,而林镇齐的外放西北秦州军则是一个见利见弊的问题。如果从他武举第二的成绩上来看,无异于贬斥,但从历练的角度来说,对于一直向往军旅生活的林镇齐来说,或许是一种磨炼。西北种家军纵横边境数十年,军容军纪俱是严苛,极是磨炼人。 “嗯,没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江耘说道。 “对了,那个状元郎分得何职?”杨明镜问道。 “不会吧?初入仕途便插手如此重要的事?这其中的错综复杂与利益牵扯,让他一个刚上任的新官如何着手?此举简直儿戏也。”贺暄叹道,心中还有一句话不曾说出来,端王性轻佻,倒真不曾说错。 “可不可以将此事是对状元的一次考验?又或者是蔡京清除障碍的一种尝试?”贺暄提醒道。 “我觉得有可能,蔡京很可能将游定夫作为潜在的对手想及早清理。”杨明镜说道。 “正是。”杨明镜说道。 江耘来了兴趣,聚精会神。 江耘轻笑道:“因为我也不会想到会有今天的成就。说实话,当初我真的只是想为姑娘们找个出路。我倒感觉是因为我们这个团队,不,是团伙,正是我们的协作,才会有今天的成绩,哈哈。还有一个优势是什么?” “嗯,圣上的赏识,只不过现在还未转化成切实的利益。”杨明镜说出了第二个优势。 “很简单,双管齐下。先,是慧贤雅叙。这里基本已经走上正轨,我们只要进一步完善它,举办各类活动,比如子颜所说的书籍阅 “贺大哥但说无妨。”江耘急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