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兴站在那儿,看着诸葛亮事无巨细地处理政务,眉头不禁轻轻皱起。他心里想着后世关于诸葛亮的记载,什么“二十罚以上皆自省览”、“所啖食不至数升”等,这可怎么行呢?再这样下去,诸葛亮的身体可要垮了。杨再兴心中暗下决定,定要找个机会好好劝劝丞相。
就在杨再兴想得入神的时候,诸葛亮偶然抬头,瞥见了堂外的杨再兴。他放下手中的文书,起身走到堂外,唤杨再兴入内。可杨再兴想得太过专注,诸葛亮叫了好几声,他都没听见。直到诸葛亮走到他身边,他才如梦初醒,赶忙向诸葛亮行礼。
两人进入大堂后,杨再兴眼神示意诸葛亮。诸葛亮何等聪明,立刻明白了,他屏退左右,大堂里顿时只剩下他们两人。杨再兴这才从怀中掏出密信,递给诸葛亮。诸葛亮接过信,仔细地看了起来。
看完信后,杨再兴便将自己借曹氏与司马氏争斗引发魏国内部大乱的计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诸葛亮。杨再兴把计划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可能都详细地讲了出来。诸葛亮听闻,眼中露出赞赏之色,点头道:“振武此计甚妙啊!”
于是,两人便开始一起完善这个计划。这一谈,就谈到了晚膳时分,两人都浑然不觉。
此时,黄夫人在堂外唤他们用膳。杨再兴这才反应过来,他赶忙制止了还想继续谈事的诸葛亮,拉着他就往堂外走。诸葛亮无奈,只好跟着去用膳。
餐桌上,杨再兴趁机对诸葛亮和黄夫人说:“丞相,您不能总是这样操劳啊。该按时用膳就得按时用膳,别总是事必再必躬亲。有些事务,完全可以交给蒋琬等人去处理。这样既能减轻您的负担,也能给门下众人一个磨砺的机会。”诸葛亮笑着点头:“振武,言之有理,吾记下了。”
杨再兴心里明白,诸葛亮只是嘴上应着,实际上并不会改变。他一脸郑重地起身,向诸葛亮抱拳行礼。诸葛亮有些纳闷:“振武,汝这是为何?”
杨再兴神色严肃道:“丞相深负先帝重托,定要保重身体,留下有用之身匡扶大汉基业!吾等这些武将能在前线打仗,全靠丞相在后方运筹帷幄。丞相要是累垮了,大汉可怎么办?”诸葛亮见杨再兴如此郑重其事,心中一凛,开始正视起这个问题。
用完晚膳,两人又回到大堂,继续商讨计划。这一商讨,就到了深夜时分,直到把计划的各个细节都敲定,两人才散去。
次日一早,杨再兴来到大殿之上。只见大殿内气氛庄严,刘禅高坐龙椅之上。
杨再兴上前一步,向刘禅奏请:“陛下,如今魏国内部动荡,正是吾大汉挥师征讨的好时机啊!”
刘禅一听,微微皱眉:“兄长,此事干系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此时,诸葛亮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振武之言有理。如今魏国自高平陵事变后,局势大乱,司马氏虽暂得大权,但根基未稳。吾军若此时出兵,可收渔翁之利。”
关羽、张飞、赵赵云一众文武大臣也纷纷附和:“陛下,臣等愿为陛下命,出兵伐魏!”
刘禅见众将齐心,心中大喜:“好!朕准奏。众将听令,即刻返回前线,准备对魏国用兵!”
杨再兴领命后,急忙返回家中。甄宓已为他收拾好了行囊,眼中满是不舍:“夫君,此去一定要平安归来。”
继祖此时也抱着杨再兴的腿:“爹爹,你要早点回来。”
杨再兴心中一酸,抱起继祖,亲了亲道:“爹爹打完仗就回来,你要好好听娘亲的话。”
与家人告别后,杨再兴与众将会合,带上曹仁、曹纯、夏侯玄三人,一路马不停蹄地返回了平阳郡。这一路上,众人心情各异。
这一场大战,如同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蜀汉与曹魏的命运,都将在这场战争中被改写。是蜀汉成功破局,还是曹魏稳住局势?且听下回分解。喜欢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