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亚历山大四世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四处出击

第三百四十四章 四处出击(2 / 2)

于阗国(前232—1006年)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印度人称之为屈丹,玄奘音译为瞿萨旦那,意译作地乳,西藏人则称离余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国家。君主国姓为尉迟,因仰慕唐朝,有两位君主改姓李,他们分别是尉迟僧乌波(李圣天,五代时期的一代圣王)、尉迟苏拉(李德从),国祚长达1238年。

亲历于阗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于阗:“自兹已降,奕世相承,传国君临,不失其绪”。可知尉迟氏家族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控制着于阗政权。古代居民属于塞羌混血年,于阗国被喀喇汗国吞并,逐渐伊斯兰化。11世纪,人种和语言逐渐回鹘化。

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昆仑山北麓,位当天山南路、西域南道之要道,西经莎车(叶尔羌)、?A盘陀(塔什库尔干),可通往北印度或大夏。气候和畅,植物种类多且繁茂。东通渠勒、戎卢、?G弥、且末、精绝、楼兰,西通莎车、疏勒。盛时领地包括后世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后世和田西边10公里),北接塔克剌麻罕(塔克拉玛干)沙漠,是西域南道中最大的绿洲。。

于阗国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是西域诸国中最早获得中原养蚕技术的国家(北魏),故手工纺织发达,特产以玉石最有名,矿床主要分布在玉龙喀什河流域,自古即以出产美玉而驰名中外。于阗自2世纪末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大乘佛教的中心,魏晋至隋唐,于阗国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于阗人民喜爱音乐、戏剧,在绘画方面具有印度、伊朗的混合风格,画家尉迟乙僧于唐初至长安,绘有许多壁画,与唐人吴道子、阎立本齐名。

公元前3世纪,尉迟氏在此建立于阗国,为西域南道中,国势最强的国家之一。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东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车、疏勒,因位居丝路贸易的重要据点而繁荣一时,且为西方贸易商旅的集散地,东西文化之要冲。

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建立后,归属汉朝,疆域包括今和田、洛浦、墨玉三县。张骞通西域时就知道了于阗这一名称。考古发现所证实,公元初这里使用的铸币,正面印着汉文,背面印着?衣?摹

东汉初,为莎车所吞并。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贵族广德立为王,灭莎车,服从于阗。十六年(73年),汉军司马班超至于阗,广德杀匈奴使者降汉,班超以此为根据地,北攻姑墨,西破莎车、疏勒,于阗都出兵相助。时南道诸国,唯于阗、鄯善强大。

公元129年,于阗王放前杀?G弥王兴,自立其子为?G弥王年,敦煌太守徐由遣疏勒王臣磐发两万人击破于阗,立?G弥王兴的宗人成国为王年,于阗王安国复攻?G弥,杀其王,?G弥国死者甚众。戊己校尉、西域长史各发兵辅立?G弥侍子定兴为王,时?G弥国只余千人。从此?G弥国一蹶不振,终被于阗所并。

于阗兼并了皮山、渠勒、戎卢、?G弥等城郭后,遂成为“从精绝西北至疏勒十三国皆服从”的强国,《后汉书》记其国“领户,人口,胜兵余人”,疆域大致包括当代的和田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仍向中原王朝进贡。再次兼并戎卢、?G弥、渠勒、皮山等国。西晋时,与鄯善、焉耆、龟兹、疏勒并为西域大国。北魏年间,曾先后被吐谷浑、柔然攻袭,国势渐衰。

此时的于阗还没有涌入印度人,人口不过上万人,兵马2500人左右。在听说连续逼降了许多国家之后又向于阗而来,一众贵族既有不甘又很是害怕。但最终在几个羌部头领的坚持下,众人选择了投降,确实没法打,打的话完全是找死,投降也是为老百姓谋福祉。喜欢亚历山大四世请大家收藏:

最新小说: 帮她抓住鬼 问九卿 炽源(gl纯百) 时雨 冰山挚恋 万里封疆 大乾六皇子 三国凭实力截胡 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两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