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怕是从航空工业总公司剥离出来以后,新成立的航空动力集团也会是一个在编员工数量超过六位数的庞然大物。
对于这样一个大型企业,尤其还是新组建的大型企业来说,真正意义上、要留档的那种正式发展规划,不写出十万字的篇幅都算是言简意赅。
只不过,长篇大论的内容自然有秘书一个字一个字去敲,常浩南身为总规划师主要还是负责对于大方向的把控,毕竟就科研工作来说,他眼下还正处在最年富力强的阶段,不可能真的脱离一线业务岗位。
而且,眼下这个场合毕竟只是个座谈会,也不可能真的让他一个人念几小时报告。
因此,常浩南选择了抓大放小的思路,干脆只说最关键的部分。
而从首长的反应来看,效果确实还行。
“好啊,很好。”
对方在半空中挥舞了一下手臂,显得非常兴奋:
“我记得,大概十年前,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我到涪城的624所去考察,当时还是刘振响同志担任所长,我记得很清楚,他们正在解决涡喷13a2发动机进口流场畸变严重的问题。”
这种专业名词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自然不算什么,但身为大领导能一记就是这么多年,确实让常浩南有些意外。
除了本身有理工科功底以外,他估计也跟当时刚刚在“和平典范”项目上被坑了一把脱不开关系。
八三工程有一个“为和平典范报仇”的内部口号,也是那时候喊出来的。
果然,稍加停顿之后,对方又继续道:
“那个时候刚好赶上我们和美国的军事技术合作破裂,需要靠自己搞新飞机,而自己搞飞机,差的最多的就是动力,所以我就问刘振响,说我们到底什么时候能赶上国际主流水平,当时他给我的回答是大概需要二十年,也就是到下个世纪的头一个十年结束,能搞出性能达到同时代合格水平的产品。”
“结果现在看来,这进度还是要比振响同志的预测乐观很多嘛……我之前在科工委提交的报告里面看到过涡扇10的目标性能,已经完全可以跟国际主流的涡扇发动机相比了?”
常浩南稍微算了一下,心说其实当年刘振响的估计还是挺准的。
因为如果没有自己重生过来这档子事的话,按照原来的发展轨迹,涡扇10确实是在经历了三落三起之后,才在2010年左右正式量产,装在第二批歼11b上面。
虽然早期几个批次的稳定性和故障间隔还有点问题,但确实算是追上了那个时候的合格水平。
只是如今这个世界线已经被他掀起的八级大狂风给吹乱套了,因此在外人看起来,刘振响当年的估计就显得保守了很多。
不过,在面对领导提问的时候,还是要使用一些语言的艺术。
首先是得把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给认下来:
“单就涡扇10的性能指标来说,确实已经达到了美俄三代半发动机的水平,并且还有更大的升级潜力,确实已经追上了第一梯队的步伐。”
接着就是拐弯抹角地争取更进一步的支持:
“不过,首长,我们的底子毕竟还比较薄弱,从总体来讲,涡扇10目前处在一枝独秀的状态,包括它的核心机,虽然很先进,但也还没有反哺到其它用途的发动机上面。”
常浩南话锋一转,开始卖惨:
“所以,相比于美英俄等航空领域的先发国家,我国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航发谱系不够完整,尤其在大涵道涡扇、涡桨和涡轴发动机方面,几乎都是空白。”
“目前能够达到90年代的技术水平的,就只有镐京发动机集团在以类似十一号工程的形式,国产化c808客机使用的d436t1发动机,还有建宁发动机集团,在法制阿赫耶1c基础上进行改进,生产直9系列直升机使用的涡轴8发动机,其余……就都是五六十年代老型号的有限改进了。”
这属于算盘珠子都打脸上去了,几名首长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自然听得懂弦外之音:
“我们这位小同志这是还没正式上岗,就开始给自己的新东家要政策和支持咯……”
首长看看周围,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会议室里顿时弥漫起一阵快活的空气。
气氛再次平静下来之后,对方重新看向常浩南:
“这个方面,浩南同志不要担心,既然我们批准了航空动力集团独立拆分,那就肯定会支持你们的工作,在立项、人事还有拨款上,给予合理范围内的便利条件。”
这话说出口,可就相当于是承诺了。
当然,领导表态,在后面肯定都要留上三分:
“不过,你也不要过于心急,年轻同志有冲劲、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这是好事,不过就像刚才你自己说的那样,我们国家的底子薄弱,需要补课的地方太多,哪怕是能力再强的人,也不可能在三年五年的时间里就全方位赶英超美,你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科技发展,或者说,综合国力的发展,不是冲刺赛,而是马拉松。”
首长说着整了整西服外套,从沙发上站起身来,显然是要进行这场会议的总结了:
“它考验的是能否长时间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我对华夏的未来有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