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虽然说是相机对准机场,人生走进牢房,但是在操作上,能用长焦镜头拍到飞机起降过程的地方实在太多,根本不可能完全摁住。
考虑到歼11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完全没必要让同一架飞机连续进行试飞,而且原本的黄色涂装相当扎眼,隔老远都能被一眼看清楚。
如果天天出现,很快就会被人发现端倪。
而在更换涂装之后,它从外表看就跟一架即将交付部队的量产型号完全一致,至于发动机尾喷口的区别实在不可能藏住,但只要起降过程使用相对比较陡峭的航线,也没那么容易被发现。
算是解除了这方面的后顾之忧。
早已经在外面准备好的地勤人员把登机梯架在机头左侧,同样早就完成准备的试飞员向常浩南等人敬了个礼,紧接着陆续踩着梯子进入座舱。
飞机和飞控本身都是成熟技术,只有其中一台发动机是全新的,而且所有的无人项目测试在出厂之前都已经做完。
所以,接下来就是直接准备首飞。
由于歼11并未安装辅助动力单元,所以,发动机从冷车到启动的过程,还是需要外部的电源车和气源车伺候才行。
毕竟是一架新机,一套流程操作下来,怎么也需要半个来小时的功夫。
也是趁着这段时间,常浩南一行人从总装车间转移到了塔台里面的飞行指挥中心。
“1010号呼叫指挥中心,飞机已经启动正在滑行,即将进入跑道,请求指示。”
这架飞机两边发动机推力不一样,飞行科目也跟正常的原型机区别很大,一旦上手习惯,再回去开正常飞机反而别扭。
因此常驻112厂的首席试飞员付国祥这次并没有被选中参加涡扇10的空中测试,而是继续执行f14和歼11的出厂试飞任务。
如今坐在机舱里面的是另外一名试飞员宋尚才。
歼11ws是用一架双座机改出来的,但保留后座只是为了提高任务兼容性。
今天并不需要第二名飞行员。
“先在起飞位置停好,保持刹车,准备进行一轮起飞前测试。”
飞行指挥员也是头一遭执行专门的航发试飞任务,所以旁边放着一本厚厚的流程图,此时正按照上面的步骤下达指令。
虽然他自信已经把里面的内容倒背如流,但规矩就是规矩,不可能为了炫技而提高失误风险。
另外一边的机舱里,宋尚才按照刚刚无线电里面传来的指示把飞机稳稳停在跑道末端,紧接着拉起刹车杆,把节流阀从慢车逐渐向前推动,中间还分别停留在几个特定的位置上观察情况。
这座跑道毕竟不像航空母舰那样有专门的轮挡,靠飞机自身能提供的制动力有限。
如果在跑道上刹着车开加力,那巨大的推力能直接化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一对主机轮就废了。
所以只能开到大约一半试一试。
毕竟发动机地面测试在厂里面就已经做过了,现在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加上顺便让他熟悉一下这架飞机略显别扭的特性罢了。
随着宋尚才左手轻柔的动作,左右两具转速表的指针同时顺时针转动。
只不过,左侧发动机的转速提升明显更加利落,且指针最后停留的位置要更加偏左一点。
哪怕坐在机舱里面,他也已经能感受到整架飞机如同离弦之箭一般蓄势待发。
“1010号报告,发动机转速维持平稳,测试发动机的反应稍快些。”
宋尚才的声音再次响起:
“请求起飞。”
几分钟的平稳运行下来,他也对这架特殊的验证机提升了不少信心——
无论多好的飞行员,经历多充分的航前准备,在刚上手一架全新飞机的时候,都必定会飞的比较小心。
在信心和熟练度逐渐提升之后,才能一点点摸索出飞机的极限性能来。
“收到,允许起飞”
几乎在指挥员发出命令的同时,座舱里几乎已经迫不及待的宋尚才便松开刹车手柄,然后把节流阀直接推到“加力”的位置,同时右手稍稍向左带了一点杆位。
站在塔台落地窗前的常浩南甚至无需借助望远镜,都能够看到1010号机拖着一紫一蓝两条醒目的尾焰,飞快划过自己面前的跑道。
短短十几秒之后,随着水平尾翼的轻微转动,飞机轻盈抬头。
离地,起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