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吵吵闹闹,强娃开着车转进了一个老厂房。
车停门口,几人下车往里走。
在骆一航的印象中,这里原来是个仪器厂,也是三线,2000年初的时候也倒了。
这个厂子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好,城市化的时候被包进了市区里面。
现在看来是改成了啤酒广常
原来的厂房打了隔断,分成一间一间,每间上面挂着牌子,写着xx烧烤,xx烤串,xx夜市啥的,缠着彩灯,里面外面都摆着桌椅。
骆一航随着他俩进来,看着新鲜,“啥时候改的,还挺好。”
“前年吧,你都过年回来,没赶上。”强娃随口答着,一门心思往里走。
都快走到头了,终于进了一间,名叫《漂亮烧烤》,在这一片算蛮大的,桌子都原木的,两边摆了好多花盆跟两边店隔开,头顶挂着小三角旗随风飘动。
门口靠墙还搭了个小舞台。
整的挺文艺。
四月初的晚上天气还有点凉,这边吃饭的客人大多坐在店里。
不过骆一航他们不一样,年轻人火力壮,今天又没风没雨的,就得坐外面,外面豁亮。
支个碳炉子自己烤点不光不冷还热呢。
点菜自然是强娃的事,哥几个爱吃什么强娃都知道,也不用问,坐下直接点了一堆烤串,凉菜,还有最重要的一箱啤酒。
哥仨也没用杯,一人先吹一瓶润润喉。
菜过一堆,酒过两瓶,隋娃上头了,兴致勃勃的开始讲他在医学院的那些诡异传说。
三个大男人,天还亮着,在酒桌上讲鬼故事。
要多无聊有多无聊。
隋娃讲了两个,一点都不吓人,还想再讲。
强娃听不下去了。
抢过话题聊起来他跟骆一航在过来路上卖菜的事情,绘声绘色。
咋接的人,咋拿的菜,咋随便蹭蹭就啃了个西红柿,咋个表情,咋个嘴角的汤汤都不舍得擦,“逗死了,非说航娃的是啥精品蔬菜,10斤给了150块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隋娃听前面那段还没怎么样,最后听到精品蔬菜,突然支楞起来,说话都急切了,转头就问骆一航:“咋?航娃你家改种精品菜啦?有渠道?”
?咋的?
骆一航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详细解释了一下。
对自家兄弟,骆一航就不能像对张老师那么“简明”了
“要说是也是,要说不是也不是。我家里这回弄的要包装下可以说高山蔬菜,昼夜温差大,秦岭山泉雪水浇灌,日照时间超过15个小时,炒炒概念就是精品菜。但是没进入精品超市也没渠道,所以也不是。咱自己人,也不玩那些概念,就是山上种的,没农残,品质好些。”
“但是我能保证,比沪市精品超市里那些都好些。”骆一航想了一下,肯定的说,“好很多。”
强娃听了也连连竖起大拇指,表示都是真的,味道简直绝了。
“那就行了撒,明天来时候搞点。”隋娃也不是纠结概念的人,是好东西就行,自家兄弟家的,也不用客气,直接要。
“没问题啊,明天带来。”骆一航应下。
反正要看猪苓的,一趟搞定,然后好奇问道:“看意思,伱在找这种菜?”
“唉,可不是么,愁死咯。”隋娃起瓶哥仨再喝一个,开始倒苦水。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