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也留下遗诏,监国国主形同副帝,不需要给皇帝行君臣礼。
“九弟客气了,今日怎么身披盔甲,难道是边关又有战事?”
杨公公的低声提醒下,胥天宇才摆手让胥天翔起来,面带微笑的看向屹立在殿中央的他。
“边关多战,百姓民不聊生,臣弟今日这般装扮而来是请皇上下旨让边关城镇的官员开仓放粮宽慰民心。”胥天翔道。
“这是自然,九弟不提醒,朕都忘了。”胥天宇说着转向一边的丞相道,“丞相,东边的几个番邦小国闹得最厉害,那里的百姓也最贫苦,就先有那里开始吧!”
“老臣遵旨。”丞相拱手道。
兵部尚书张涛沉默片刻,与丞相的眼神交流了一番。
他走到大殿中行礼道,“皇上,东边边境的几个番邦小国时常骚扰我宁国百姓,他们行踪诡秘,又十分狡诈,镇守在边境的几个将军束手无策,百姓们也都苦不堪言。臣请旨由淳王殿下亲自去镇压那几个番邦小国,边关肯定不日便会相安无事。”
大殿之中的众臣们听完都议论纷纷。
胥天翔本是在西南三国边境镇守,十一岁就领兵镇压了西川的侵犯,把西川打得连连求饶。
十年都过去了,现在的西川仍然是年年上贡,不敢怠慢分毫。
西南边疆还有南平一个祸患,如果胥天翔真的去了东边,那西南那边听到风声岂不是要大乱?
“皇上三思,此事万万不可行。”袁浩铭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袁侍郎,你我同在兵部,东边边境的情况你应该很清楚,整个宁国除了淳王以外还有谁能镇压东边的几个番邦小国。”张涛厉声道。
“尚书省所言极是。”赵书源权衡利弊后行礼道,“此事非淳王莫属。”
赵书源不知道,他权衡的利弊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可能。
因为他忽略的这个消息太重要,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和赵家都因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那……”
“赵大人和张大人真是聪明。”袁国公打断胥天宇道,“让淳王去东边,那么西南的战事就有可能再次爆发,到时候,户部和礼部就要因为大战爆发而筹集军饷。二位倒是可以赚一些蝇头小利,可狼烟一旦升起,宁国要付出的代价可就不可估量了。”
殿中的大臣们交头接耳,一致认为袁国公言之有理。
同样想要把胥天翔弄去东边边境的胥天宇,听完了袁国公的见解也有些犹豫不定。
袁国公上前一步继续说道,“淳王十一岁打退西川,是西南边境的屹立不倒的标杆。如果他去别处的消息泄露出去,西南边境恐怕不保。那么,谁能去西南边境镇守住南平和西川良国呢!”
肃然无声的大殿中落针可闻,每个人都几乎屏住了呼吸,生怕自己被推上前去。
龙椅上的胥天宇也蹙紧了眉头,袁国公说的确实是事实。
假如真的没了胥天翔的话,西南边境还真是个让人头疼的地方。
胥天翔虽然手握兵权,可在战场上拼杀的是他,守卫宁国疆土的人也是他。
虽然他是监国国主,可坐在皇位上拿着玉玺的人却是自己。
胥天宇想到这里心里平衡了许多,和颜悦色的说道:“朕也觉得袁国公的话不无道理,东边的番邦的事另择良将前往吧!”
“皇兄。”胥天翔率先开口道,“难道你忘了,咱们宁国还有一个骁勇善战的人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