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力量,让整个汴京城为之颤抖。
那声音仿佛能冲破天际,能让心怀敌意的人闻风丧胆。
此时,就连站在武文彬身后的一众文臣,也被这股气势所感染,失去往日淡定从容之态。
他们面色涨红,热血沸腾,跟着一起高呼必胜。
他们的声音虽不如将士们洪亮,但却满含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深热爱。
今日出征,汴京城百姓自发前来为将士送行。
他们挤满大街小巷,眼中满是期待与祝福。百姓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坚定,相信这些英勇将士定能凯旋而归。
听着数十万将士的山呼,百姓也举起手来,激动不已地跟着高呼必胜。
他们的呼声如海浪一般,一浪高过一浪,表达出对军队的支持与对胜利的渴望。
那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为将士们奏响一曲激昂战歌。
武文彬看着眼前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国家生死存亡,更关系到每一位百姓的幸福生活。
此刻,他看到了将士们的高昂士气,看到了百姓们的支持与信任。
“军心可用,民心可用!此战,胜利必属华国!”
武文彬在心中默默说道。他坚信,在将士们的奋勇拼搏与百姓们的全力支持下,华国定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随着一声令下,大军缓缓开动。
马蹄声、脚步声、兵器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壮丽的战争交响曲。
他们向着远方的战场进发,身后留下了一片飞扬的尘土和百姓们充满期待的目光。
.................
.................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之际,武文彬的心中满溢着绝对的自信。
不可否认,辽国与金国皆实力非凡,那雄厚的国力着实不容轻视。
然而,他所亲自率领的华国军队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只因武文彬拥有着超越当下这个时代长达一年多的宏阔视野,他以高瞻远瞩之态,对华国军队的管理模式以及训练方式进行了一场全面而深入的改革。
在这先进理念如明灯般的引领之下,华国军队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强大战斗力。
此外,受限于这个特定时代的技术水平,士兵们所配备的铠甲和兵器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落后。
不过,武文彬虽在冶炼方面并非行家里手,但作为一个来自现代的人,他对兵器和铠甲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越了常人。
正所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武文彬对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可谓是深谙于心。
也正因为如此,早在许久之前,华国的军队便已然配备了更为先进的兵器和铠甲。
与辽国和金国相比,武文彬的军队简直可以说是全副武装,毫无破绽可寻。
凭借着强大的后勤支持,此次出征的六十万大军全部装备了最新型的武器和铠甲。
可以想象,一旦他们踏上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必将给敌军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震撼。
当敌人挥舞着利刃砍向华国士兵的时候,华国士兵能够安然无恙,稳如泰山;
而当华国士兵奋起反击之时,敌人的铠甲将会如同纸糊一般脆弱不堪,不堪一击。
如此显着的优势,无疑会让华国的军队如虎添翼,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若把时间的指针倒回大宋时期,那时的辽国和金国的士兵,无论在整体素质方面,还是在战术运用方面,都比大宋的士兵更胜一筹。
但这绝非是因为人种的差异所导致的结果,实则是大宋对士兵的待遇实在是太过糟糕。
由于资金严重短缺、粮草供应不足,士兵们在平日的训练当中常常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呢?
因此,在许多次与辽国或金国的激烈战争中,对方总是能够以寡敌众,取得胜利。
有时候,仅仅数百名辽国骑兵就能气势汹汹地追杀上万大宋步兵,一路穷追猛打,直至将他们全部斩杀,那场面可谓是惨烈至极。
然而,如今的情况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武文彬的军队,不论是士兵的个人素质,还是武器装备的精良程度,均远远超过了辽国和金国的士兵。
此外,他所传授的战术更是让敌军望尘莫及,只能在远处眼巴巴地看着,却毫无应对之策。
此刻,与辽国和金国交战,简直就是一场降维打击,胜负似乎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望着那渐渐远去并最终消失在视线中的浩浩荡荡的大军,武文彬毅然转身,带领着一众文武大臣缓缓返回皇城。
那坚定的步伐,那沉稳的身姿,仿佛在诉说着他对未来的无限信心。
...........
自武文彬以雄才大略建立华国之后,大理国就彻彻底底地成为了华国的附属国。
武文彬的便宜老丈人段正明也顺应时势,卸下了皇位,正式成为华国册封的大理王,且这一爵位世袭罔替。
对于大理国而言,虽然建制从皇朝变成了王国,但他们却没有遭受一点损失,反而获得了太多太多的优势。
大理国所缺少的东西,如今完全可以从华国轻松获取。
对于边界处南越等国的不断袭扰,大理国也完全可以向华国朝廷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