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花灯造型中多需要圆弧骨架支撑,平直的蔑条还需要经过烘烤定型。这一步考验的就是制灯人的耐心和经验。其他步骤也各有繁琐和技巧。总之,做花灯是一个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过程。今日他学习的是劈蔑条。韩昭给他示范了一下,然后站在一旁看着他练。钱小舟小的时候就爱跟他爹后面做些小木工活。拿起蔑刀来,竟是很顺手,做的有模有样。这一做就做到了晌午,钱小舟的肚子叫了起来,他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韩昭哥,要不然我们先吃饭吧,我娘给我留了饭。我看还挺多的,要不然你也跟我一块儿去吃吧,反正韩大爷今天也不在家。”韩昭一想,平时麻烦的也不少这一顿饭。就跟着他过去了,顺嘴问了一句:“王大娘今日去哪了?”钱小舟边走边说:“说是有户人家招绣娘,她去瞧瞧。好像是贺家,对,就是开绸缎庄的那个贺家。”开绸缎庄的贺家?韩昭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贺兰君的身影。不知她家招绣娘是要干什么?算了,好花虽美却有刺,还是安心填饱自己肚子吧。第6章 试技艺贺府招绣娘王大娘早上给儿子留好饭后,就匆匆的出门了。昨日她从一块做工的姐妹那得知开绸缎庄的贺府在招绣娘。那告示上写着:凡是精于刺绣者,可携带一块自己的得意绣样到贺府报名。择优录取,待遇丰厚。这要是真能被选中,肯定比她这平日做些零散活挣得要多呀。等到了贺府的时候,日头已经升的有些高了。被仆人引着到了等候的小院,王大娘才发现来应聘的人还真不少。仅仅她认识的就有王家的媳妇、李家的闺女。大家排着队,有相熟的在小声的聊着天。王大娘来的晚,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情况,她探出身,踮着脚,伸长了脖子,往前望也只能看到人头。她拍了拍前面人的肩膀,笑着问:“妹子,招绣娘是在这儿排队不?怎么这么长?前面要做什么呀?”前面的人见有人搭话,也热心的回应着:“对,是在这排队,要交一份自己的绣样,还要登记,所以慢了点。”左右站着也无事,王大娘就和前面的人聊了起来,“妹子,你说来这么多人,贺府能招完吗?”“谁知道呢?那告示上也没写要招几个人,听说报酬丰厚,大家不都来碰碰运气吗?”“谁说不是呢?你说这贺府突然招绣娘是要做什么呢?”“兴许是绣嫁妆吧,贺府的小姐不是到年龄了吗?”……队伍在缓慢的前进着,排队的人一个一个的进入到了偏厅。偏厅里贺兰君和莺儿坐在桌子的一边,桌子上放着一个框和一摞纸。莺儿提笔,在纸上记录着。一个报名的女子进入了偏厅,双手揪着衣角,紧张的站着。贺兰君提醒她:“请坐。你的绣样呢”女子慌的忙去翻自己的包,掏出了绣样递给贺兰君,这才坐下。贺兰君拿着绣样在手里端详了一下。针脚紧密,虽然只是个常见的图样,也能看出来基本功很扎实。莺儿在一旁开始提问要登记的信息。“你叫什么?”“郑晓月。”“多大了?”“今年十五了。”“家住哪儿?”“住在青衣巷。”“擅长什么针法?”“我用齐针针法比较多。”“平日在哪做工?”“只是接些零散的活计,补贴家用,没有固定的主家。”……问题挺多,小姑娘哪见过这种阵仗,一开始紧张得舌头打结,后面才慢慢放开。贺兰君默默听着,拿了张纸写下她的名字,和绣样夹在一块儿放进了篮子里,篮子里已经堆了不少的绣样。莺儿记录完所有问题后,抬头对郑晓月说:“你可以走了。结果两天之后会出来。取绣样也是在这个地方。”又冲着外面喊道:“下一个。”郑晓月忐忑地退出来了。王大娘和前面的人已经聊到她侄子的隔壁村有户人家的猪一胎生了八只崽,才轮到她进去。依旧是贺兰君收绣样,莺儿问问题。写着王大娘的名字的绣样放进筐里的时候,那筐都已经快满了。王大娘回到家时,已经日头偏西了,钱小舟没在家,她就到隔壁去,果然在。劈了一下午的竹条,他们也准备收工了。钱小舟看见他娘,问道:“娘,你是才回来?贺府招绣娘的事儿怎么样呀?”王大娘一挥手:“别提了,还不知道招几个人呢,那报名的人都快排到大街上去了。两天后才能知道结果。我好不容易报上名,又去了刘夫人那,交了上个月的手帕,这才回来的晚了。”去了贺府一趟,王大娘觉得真是见了点世面,忍不住道:“那贺府的院子大的呀,有山有水的,我站在院子里都能闻到香味,听说是给贺小姐绣嫁妆的,也不知道谁那么好福气,能娶到贺家小姐。”她啧啧两声,不知道是羡慕还是感慨。说到嫁娶,她心思活络起来。看了眼默不作声收拾东西的韩昭,又笑起来:“韩昭,你也到年纪了,有相中的人家吗?我有个侄女,人长得好又勤快,你要是有意思,我帮你问问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