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宁家的狗叼只老鼠都能上新闻,更别说岳宁的亲妈俞婉媚生命垂危,岳宁前去探望这件事了。
刚开始,各家电视台的报道各有侧重。有的讲述岳宁和俞婉媚母女之间的恩怨情仇;有的渲染江湖恩义;有的聚焦监狱管理;htv则将这件事与内地非法移民问题结合起来报道,通过岳宁对非法移民的看法进行引申。
电视画面中,政府当局出动直升机、军舰和大量警力堵截偷渡者冲关的场景触目惊心。内地非法移民问题已然成为港城当前最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港城这些年针对内地非法移民实行抵垒政策:内地非法入境者若偷渡进入港城后,成功抵达市区,便可成为合法居民居留港城;若在边境禁区被执法人员截获,则会被遣返内地。在内地改革开放之前,边境管理极为严格,即便如此,靠着这个政策逃过来的人也不在少数。
自1978年开放之后,内地放松边境政策,内地非法入境者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据说1978、1979年有十多万人从粤省涌入港城。港城本就是一个仅有五百万人口的城市,这十多万人中,大部分识字不多,也没有什么劳动技能,港城哪有那么多低端岗位来安置这些人呢?
起初,电视台和电台的报道重点各不相同。可到了第二天中午,仿佛得到统一指令一般,纷纷将焦点转向移民问题。
昨天讲述母女恩怨的,借着俞婉媚梳理起内地人逃港历史以及逃港人员结构。
昨天渲染江湖恩义的,今天走进九龙城寨探访那些逃港人员。
镜头里,记者穿过狭窄逼仄、像蜿蜒曲折肠道般的通道。头顶上,密密麻麻的晾衣杆交错纵横,衣物如同破旧的旗帜,在昏暗的光线中随风摆动,几乎将天空完全遮蔽。阳光艰难地透过这层层阻碍,洒下的光斑也显得黯淡而无力。建筑像是杂乱堆砌的积木,毫无规划可言。
楼房紧紧相依,墙体上满是岁月侵蚀的痕迹,有些建筑甚至向外倾斜,摇摇欲坠,却依旧顽强地挺立着。街边的排水沟里污水横流,各种垃圾在其中漂浮。
一间间狭小的房间里,塞进了无数的人。人们在昏暗的灯光下,或疲惫地劳作,或麻木地休息。孩子们在狭窄的过道里玩耍。在这里,每一寸空间都被充分利用,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地方。
一个抽着烟的女人拉住了记者,记者跟着她进了一间阴暗狭小的屋子。屋子里只有一张简陋的床板,女人进屋就脱了那件花花绿绿的廉价外衣,露出凹凸有致的身材,朝着记者扑过来,记者连忙将她推开,女人顿时破口大骂,嫌记者浪费她时间。
记者又走进一家粉面店,里面的桌椅破旧不堪,地面油腻腻的。记者点了一份餐食,等待过程中,和老板攀谈起来。老板说,他来港城将近二十年了,当初为了生计来到这里,却发现自己只能被困在这里,每天忙忙碌碌,也只能勉强糊口。
在这个港城最大的贫民窟里,在港城人的印象中,这里是罪恶之城,街头火拼、绑架、盗窃等犯罪行为,乃至更恶劣的事情,都与这个地方脱不了干系。然而,很少有人关注这里的人们是如何艰难求生的。
那些报道俞婉媚在监狱被打成重伤、指责警匪勾结、警察不作为的媒体,今天拿出数据,分析因非法移民消耗了多少警力。
许多长期存在的问题,如今都被归到非法移民问题之下,非法移民成了众矢之的。
当晚,岳宁被请进htv的演播室,与港城的几位有识之士一同探讨这个问题。
一位大学教授分析了的抵垒政策的背景。
港城在日占时期人口降至六十万,新增人口中,一大半是从内地迁移过来的。就像岳宁来投靠岳宝华,大家在内地都有亲人,自然希望港城能给亲人留条路。
如今内地开放了,去年内地大领导访美之后,中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看美国眼色行事的英国,与中国的关系也快速升温。
内地亲人通过合法途径来港的难度降低了,那为何不能关闭这条非法渠道呢?
岳宁记得抵垒政策今年就会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律遣送回内地的政策。
另外一位嘉宾分析了两地巨大的收入差异,最后提到岳宁:“这方面岳小姐最有发言权。你那些来港的厨师,在内地工钱是多少,在港城收入又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