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不经不觉,葡军占领屯门已有三年,香港居民已习惯与外国人共处的生活。
明军仍是爱理不理,懒理葡军。
legend says:可能过多数十载,这个小岛上的人都会说葡文了。
但历史的运行总会出人意料。
正德十二年七月二十八日(1517年8月15日),又是风和日丽的一天。
与平常不同,今天屯门岸边又来多了四艘大船。
欧华利首先下船,他再次踏足屯门这个地方,份外亲切。
所谓「屯门」,意即「屯兵之门」,也是「屯田防卫的海门」。
早在唐代,唐玄宗为了发展南方,便设立了屯门军镇,驻军二千人,成为广州南方的港口重镇,保护广州贸易。
欧华利此时踏足屯门,屯门依然有着相应的防御建设,与唐代不同的是,这些建设都换了葡式风格。
欧华利看着三夫前他在这里建设的房屋、驻防设施,非常满意。
史书是这样记载欧华利等人到屯门的作为:「盖房树栅,恃火铳自固。」
一句说完,就是继续发展屯门住宅和武器。
醉翁之意不在酒,欧华利由马六甲重回中国,他想再试一试打开中国的贸易门户。
因此,这四艘船在屯门匆匆停过,便朝着贸易重镇广州进发。
他们此行,希望能再一次得到明廷答应开放通商贸易的意愿。
九月底,他们到达了广州,请求进贡,并很快得到官方回应:
「其国素不列王会。」
「诏给方物之值,遣还。」
欧华利只能颓颓丧丧地离开,船队退返屯门。
究竟是哪一步出了问题呢?为什么数次到广州都「食白果」,扑了场空?
欧华利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在明代,不要说做贸易,就算是进贡给明朝,也是有规定和限制的。
这是因为明朝对进贡国是非常大方的。
当进贡国完成进贡后,明朝便会进行「回赐」。为了彰显明朝国威,这些「回赐」,往往是上等货色,包括各种丝绸纱绢和瓷器。
进贡国除了在本国使用外,更能贩卖「回赐」品给其他国家。
以琉球为例子,琉球(今日本冲绳)在当时是明朝的进贡国,每次明朝「回赐」都非常夸张,清华大学博士后张宏杰的研究是这样说的:
「当时的锡价,每斤不过五百文,朝廷给琉球的却是八贯,比市价高出16倍。正常进口苏木,每公斤五百文,朝廷给琉球的是十贯,是市价的20倍。胡椒在产地每斤不过十九文,运到中国市价是每斤三贯,而朝廷给琉球的是三十贯,是市价的10倍,是产地的160倍。」
另外,除了收获丰富,进贡使臣在中国吃喝玩乐都不用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