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坐在桌前,做了好半天,还是一个字没写,这让李存勖很不满意,于是就一脸严肃的催他:“赶紧写啊,写了咱们赶紧走。”
冯道慢慢地站起来,对李存勖说道:“我就是给你写文件的,自然要听大王的话,但是咱们现在占尽上风,马上就要胜利了。再说郭崇韬说的事情也不过是一个小事,不同意就算是,但是不能赌气,要是你真的走了,估计梁国还以为我们君臣不和,还希望大王为了大业,再多考虑一下。”
这段话说的还不错,怎么都算是一个敢于直言上谏的直臣,这和后来冯道滑不溜秋的形象,真的有点匹配不上。
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冯道的名气开始传开了,李存勖的脾气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比较意气用事,他生气的时候,谁也不敢劝,一不小心就是一起砍了脑袋。
但是冯道就敢而且还成功了,所以很多人对于冯道都是很佩服,夸他有胆子是个忠臣。
等到李存勖建国,冯道成了户部侍郎,也就是现在说的副部长,户部尚书是部长,下面两个侍郎基本上就算是副部长。
但是每当多久,他的父亲就死了,按照规矩冯道此时就应该回老家守孝去了,但是就在这一段时间,他也干了不少让人称赞的事情。
他当时虽然在守孝,但是却算是带薪假期,工资照发,所以他就算是在家里不种地,也能吃饱喝足,但是冯道却不想闲下来,他闲了就看看书,写几首诗,要么就去地里看看,算是又做了一回田舍翁。
当时冯道的俸禄用不完,他也没浪费,更没有想着积攒起来然后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而是分了,给他的那些邻居和乡里乡亲的分了。
要是遇上天灾人祸,他就把自己家的粮食分给左邻右舍,而他自己作为国家副部长级别的人物,到了自己的老家,住的不是豪华大院,而是茅屋,吃的也不是大鱼大肉而是粗茶淡饭。
当地的父母官听说他们这块地方有一个朝廷大大官在家里守孝,于是就带着很多的礼物来看望冯道,冯道也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一直都是笑脸相迎,但是对于父母官带来的礼物却是一个也不要。
因为冯道所在的景州,和契丹比较近,契丹方面也听说了冯道的大名于是就想把冯道抢过来,让冯道为契丹效力。但是因为那时候后唐的边防很严厉,一时间契丹得不了手,也只好作罢。
但是这也能看出来冯道这个人当时的确是名气比较大,名声比较好,要不然的话李存勖不会重用他,后来的明君李嗣源更不会重用他,而契丹更不会想着把冯道抢走。
就这样,冯道在老家过了几年还算是平和的日子,这一段时间他在学问上的功夫或许没有增进多少,但是在道家学问上却是更加的精进了。
等到李嗣源当了皇帝,他就想起来冯道了,他就对当时的权臣安重诲说道:“冯道这个人我很了解,他适合做宰相。”
这就是冯道第一次做宰相,此后的二十多年,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都是宰相,而后也算是他的传奇人生真正的上演了。
冯道当了宰相,他的确有当宰相的能力,而且人品啥的在当时还真的算是不错,冯道草根出身,所以对于草根出身有能力的寒门士子都是很重视,而对于那些靠关系靠背景的人却不屑一顾,
冯道能力有,人品也很好,不贪污不受贿,就是一心做好官,而且学识渊博,所以当时满朝文武都很尊敬他,他也算是在宰相位置上做得很不错的一个了。
后来李嗣源封冯道为平郡公,成了贵族,而李嗣源也曾经在公开场合评价过冯道:“冯道这个人天性纯良简朴,之前他作为掌书记在夹河苦战的时候,住一间小茅屋,吃得睡得都在一起,后来回到老家,和当地的百姓关系也不错,他随遇而安,不追求享受不在意名利。这才是真正的士大夫啊。”
在这里,李嗣源把冯道成为了真正的士大夫,但是后代却有很多人说冯道是士大夫中的败类,无耻之尤,读书人的耻辱。
难道李嗣源识人不明?还是这些后来人没事找事?其实他们应该说都没错,只是时间点不一样而已,此时的冯道的确称得上是君子士大夫,但是很快他就不是了。(未完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