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8章 去扬州
春光三月,万象具新。
草长莺飞,鸟雀提鸣。
比起寂静的冬天,此时的春末已然有了几分热意,显然也热闹了几分。
一路而去,除去昨日雨水的泥泞。
往来的行客或者挑着担,或者敲着牛马,推着车,赶着趟。
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皆是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这种日子正是赶集作活的好时候,甭管好活坏活,对于这年头的人来说,能挣到钱温饱肚子,这活儿啊就是能干的事。
所以农夫就将辫子缠在脖子上,穿着单薄的马褂赶着猪羊上路。这力夫就推着独轮车,上面坐着要去干活的妇人。这老婆子就牵着头顶插草根顽皮的娃娃,穿着浑身补丁的小褂将他们拉向远处的集贸。
轮子碾过路上,留下黑色的痕迹。脚踩在泥里,和无数的脚印融汇在一起。
等到一辆马车从旁经过,几个徒步的妇人就站在一旁的草墩子上避让。
看着那整洁的马车,各自眼中露出几分羡慕。
车轱辘儿操着嘎吱的声音,沿那泥泞的道路前行。
李道玄坐在颠簸的马车之中,听着外面的声音。
这去往扬州的官路颇为热闹,来来往往的都是商客,毕竟在这长江一带,要说不热闹那才是假的。
这无论往南往北,那都是有大城镇。远不说迎江而上的金陵,便是一旁的镇江府就是个热闹的地方。再往前还有扬州,江都,靠江还有仪征。往东有丹阳,沿江而流还有武进和江阴。更别提再往远处去还有那苏州府。
天南地北,人头窜动,当真不愧为大清一等一得好地方。
尤是这上海,如今贯通海内外,与那东洋西洋人皆有生意往来,其发展之繁荣,商业之繁盛,隐隐有要压过长江三大港,成为大清一等通商大埠的势头。
也便是吃了这等福气,沿江而行时李道玄还看到了西洋人的船只。
那白色的船体上竖着几根烟囱,从其中不断地冒着滚滚的白色蒸汽,沿着长江逆流而上。
在船上,衣装革履的白肤洋人嬉笑作乐,女人带着纱帽,男人穿着西装,站在船边指点各处,欢声笑语竟有几分刺耳。
他再看向江边,就见一行黝黑瘦弱的纤夫正拉着风帆大船,沿着江水逆行,拉船的口号不绝,整齐倒是整齐,只是在那西洋人的蒸汽船声下,却是显得有几分幽默。
“少爷,咱们准备过江了。”赶车的老夫说着,李道玄随口应了声,他拉下车帘不再看外面景色,毕竟那景色虽在春风里光鲜,但在他的眼中却有几分落寞。
车到码头,就见桅杆如林而立。
船夫吆喝声,行客的说话声,孩子的哭泣声,声声交融,是为人间俗世。
这码头边上有官兵把守,老车夫刚将车停下,便有两个清兵就走过来,这老夫满脸堆笑,朝着清兵低头哈腰的谄媚说道:“两位官爷,车里面坐着咱们家少主子。这会儿是赶着去扬州,所以想要渡江。两位爷,你们看”
“什么少主子,只要过江都得检查检查!”清兵自然是不吃老夫这套,嚷嚷着就要过来搜查。
这老车夫常年赶车往来,在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年代,他哪里不知这官兵的意思,连忙从袖子里递出一样东西塞进清兵手里。
李道玄坐着车赶路,不似那一眼看之便无油水可榨的赤脚徒行之人,与其遭一番折腾,终了还得破财免灾,不如一早识相的讨个客套。
那粗狂脸的清兵摸了摸手里的东西,原本凶横的脸上缓和不少,原本严肃无比的脸上换上几分微笑看了看老夫,便是再道:“我看你是個老实人,你也是知道规矩的。最近贼匪横行,上头有令。让我等守好这两江之口,莫让贼人逃去。”
“是,是。咱知道军爷辛苦。”老车夫笑道,便又抖抖袖口,递过一物。
那清兵笑的更欢,语气颇为亲切,只是掀开帘子看了看,见里面坐着一少年郎就没再多看。
搬开栅栏让老车夫过去,还招呼着道:“坐船的时候可得小心点,莫让少爷掉进了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