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亦是满脸惊喜地打量着艘战舰,还有相邻的同型号战舰。
听到了耳边传来了朱棣那不加掩饰的兴奋嚎叫声,让他控制住了自己,不要像这位小表弟般的失态。
毕竟自己的亲儿子的年纪跟小表弟都差不多。
“航速多少?”这个时候,一旁传来了常二郎的吆喝声。
不大会的功夫,就有船员赶了过来禀报。“回大人,目前咱们的船只航行速度为十五节。”
听到了这个古怪的速度单位,不管是那朱棣还是李文忠都不约而同地朝着常二郎看了过来。
看到了这二位那犹如大学生般清澈的眼神,常二郎嘿嘿一笑,解释起来。
“这是我给咱们海上航行的船只,确定的一种距离单位。”
“原因就在于,过去测试船速,所用的办法实在是太过于复杂。”
是的,过去大明的海上船只测试航速,用的办法是木片测量再混合着以“日”“月”“潮”“更”“里”为单位的传统航海计程方法。
就是将一天一夜分为十更,用点燃香的枝数来计算时间,然后在船头上把一木片投入海中。
然后从船首向船尾快跑,看木片是否同时到达,如果人和木片同时到,计算的更数才标准。
如人先到叫不上更,木片先到叫过更。
一更是三十公里航程,这样便可算出航速和航程,这是计程仪的雏形。
可问题这样实在是太过复杂,又要烧香又要让人在船上疯跑,每一个人的奔跑速度也不一致,容易导致误差。
所以,常二郎就干脆拿出了更简便,更易用的办法,那就是绳节测量法。
将绳子每隔六丈打个结,然后用一个沙漏作为计时工具。
正是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在测量船速和航程上,显得既简便,又更加的精准。
。。。
而且一旁那位经验老道的海上测量员,亦是对县尊大人所搞出来的这种测量方式大加赞美。
让那李文忠与朱棣看到身边那洋洋得意的常二郎时,实在是有些不知道该说点啥。
这小子,到底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像咱们那种大船,最多也就是七节,轻舟快船,也差不多能有十节左右。
跟咱们这种软硬帆相结合的快速帆船相比起来,实在是差得太多。”
“而且据那些倭人言,他们的船只,倘若顺风顺水,从倭国到达宁波一带,大约需要七日光景。”
“而我们测试了他们的主要船只,其航速大多数都在五节左右。
所以,倘若是咱们的这快速帆船,在相同的情况下,想要抵达倭国,最多不会超过三天。”
这些日子一直在跟那些倭寇打交道的李文忠听得此言,不禁脸色又是一变。
自己虽然不精水战,跟倭寇打了那么多的交道,自然也明白大明沿海与那倭国之间的往来时间长短。
结果现在,自己身下的这条快速帆船,居然可以在顺水的情况下,三天抵达。
这实在是太过惊人了点,甚至一旁的朱棣忍不住拍了拍船舷,恨不得能够恩怨了主帅。
亲率水师,跑到那扶桑岛去耀武扬威一番,让那些人好好地见识见识,大明燕王殿下的武略……喜欢我岳父是朱元璋请大家收藏: